继公园景点、商场影城之后,在博物馆里过年,已成为一种新民俗。刚刚过去的春节,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进省博、市博乃至各个区级博物馆,欣赏文物、参与活动,在博物馆里体会文化年味,找寻“龙”的精气神。而博物馆也在积极突破创新,用多种形式回应大家的参与热情,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山东博物馆特色展览展示传统文化。
2024年春节假期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从大年初一开始的几天里,几十亿的人不是走在路上,就是挤在全国各地景点里。
据济南市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月17日14时,春节假期全市28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470.5万人次,可比增长55.6%,并入围南方居民前往北方的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一。
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接连报道泉城济南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新华社也以《曲水流觞尽风雅——探寻济南古城里的文化韵味》为题,点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发出辉映古今的独特魅力。
说起济南市最受欢迎的景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明水古城自然是当仁不让,但有一处不是景点更胜景点的地方,同样是市民游客假期出游的热门选择,那就是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前的排队长龙成为热门话题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早上八点多,山东博物馆入口外面就已经排起了长龙。最长时能从入口处,经过多道拐弯的通道,一直排到经十东路路边再拐弯向东,有数百米长。从空中俯瞰,真的像一条蜿蜒不断的“长龙”。
而这个景象,也成为各种短视频平台里的热门视频,成为被热议的话题。
据山东博物馆介绍,春节假期,山东博物馆总参观人数近15万人次,日均近1.9万人次。为了让广大市民、游客能有更好的观展体验,了解更多的山东历史文化,欣赏到更多、更珍贵的文物和展品,博物馆开放了20个展厅,涵盖了历史、自然、艺术、科技、年俗等多个领域。既有“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武梁祠——石刻图像艺术展”“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古董·今董——山左金石全形拓文物艺术展”等历史文化类展览,又有深受青少年青睐的“山东龙——穿越白垩纪”“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等自然类展览。还特别策划推出契合春节气氛的“沿着运河看年画”,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和喜庆的节日氛围。
另外,省博还精心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春节研学活动,共计119场次,1100余人次深度参与体验。“家住蓝白间”让游客亲手制作手工蓝印花布,领取来自古老智慧的清雅祝福;“灯方年画照前程”带领游客制作灯方年画,共同感受温暖热烈的中国年;“金石拓春”从传统角度体验全形拓的全过程,感受拓印技艺的魅力;“‘种’语心愿”让游客用美丽的种子制作形态各异的手工皂。通过这些活动,让各地游客在博物馆欢度佳节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节期间,记者在山东博物馆采访时发现,参观的人很多是全家出动,大人带着孩子,有的还带着老人,来到博物馆找寻过年的文化味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省博门口的排队长龙。
济南市各个博物馆同样火爆
千佛山脚下的济南市博物馆同样火爆。正月初三,记者一早来到这里,就看到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馆内参观基本陈列“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文物展览”,了
解济南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在开展不久的“汤汤大河生生不息——山东地区黄河文明特展”中,感受黄河文化的悠久、博大。还有其他多个展览,也是历史文化内涵满满,吸引游客驻足。
同时,市博物馆还举办了手作龙灯闹新春、非遗手作翻花龙、手作祥瑞福挂、拓片体验、文物修复体验、公益鉴宝等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孩子参加,让他们在博物馆里度过了很有趣味的一天。
市博物馆介绍,今年春节假期,进馆参观的市民和游客数量刷新了假期进馆参观人数的纪录。说明人们非常踊跃地在假期里来到博物馆区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假期活动方式。
记者还了解到,济南考古馆、章丘区博物馆、莱芜区博物馆、平阴县博物馆、济阳区博物馆、历城区博物馆、商河县博物馆等济南市所属的多座博物馆内,春节假期的参观人次也创下了新纪录。而各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春节活动,都成为当地过年重要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参加。
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所属的济南府学文庙、济南老舍纪念馆、曲山艺海博物馆、蔡公时纪念馆分别举办的13项精彩活动“龙”重登场,共免费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了190%。
小朋友在市博体验研学活动。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里感受浓浓的年味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理念。而博物馆作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历史文物的主要场地,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点,更能让人们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文化年味。
其实,不只是过年期间,五一、中秋、国庆等假期里,博物馆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持续蓬勃发展的“博物馆热潮”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不容忽视的现象。根据国家文物局大数据动态监测及综合汇总数据,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6600万人次。参观人数最多的10家博物馆依次是: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馆。可以看出,山东博物馆的火爆并不是今年这个春节假期才开始的,而是有“历史”的。
春节假期在以前是人们探亲访友、休闲旅游的高峰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文化爱好的深层次发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的过节形式。各地、各类博物馆也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人民群众在“观展览”“看演出”“逛市集”“学技艺”的同时,感受到浓浓年味;在欣赏各类珍贵文物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于是,这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过年方式,就发展成为一种“新年俗”。
在过年期间热衷于逛博物馆,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古人的精神世界、古代的各种文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有着很强的求知欲。这是促使人们走进博物馆,去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的根本原因。
过年,本就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向往、最喜欢也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传统文化最集中、最多样的博物馆,自然也成为满足人们追求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
府学文庙举办迎新春活动。
博物馆应积极创新回应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
与大家的参观热情相对应,博物馆也通过举办展览、文化活动等,不断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扩展展览和活动内容,创新更多的展览方式,积极推出更多具有创意的文物文创产品,以丰富广大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增长,从“参观”向“参与”转变,从简单的游览向研学等文博活动转变,对博物馆展览的广度、深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的“博物馆里过大年”规模更大、形式更多、覆盖更全面,参与的人更是成倍增加,显示出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需求的结合更具新意。
人们在过年时走进博物馆,除了想要度过一天的假期外,还希望能在这里获得更多、更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感受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所以,博物馆在举办各种展览时,应对展出的文物或展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进行更多的诠释与解读,以物证史,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文化,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通过创意来挖掘和展示文物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博物馆还应当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各种新方式,借助丰富的文物,策划更多具有新意、能吸引民众观看、而且看得懂的各类展览,举办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文博类活动。而在过大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在享受过年的欢快氛围同时,获得更多的教益,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