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师队伍,要退出更要激活

2024-02-21 07:30:5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房清江

责任编辑:高原

  近年来,不少地区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对此,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能有效避免教师“躺平”现象;也有教师直言:“平时教学工作已经很多了,再进行考核,压力太大了……”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2月20日《光明日报》)

优化教师队伍,要退出更要激活

  黎青 作

  应当说,任何行业或者职业都有必要建立退出机制,将那些职业道德低劣、能力不满足职业要求的职业者淘汰,以维护行业与职业起码的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善和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十分必要,既能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惯性,增强教师从业的危机感,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躺平”“平庸”的负向激励效应。

  不过,也需看到影响教师队伍积极性的因素很多,退出机制的“底线约束”作用并不宜被高估,毕竟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必然是极少数,并不会杜绝教师会在守底线上“合格”混日子的可能性。

  制约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只进不出、旱涝保收,编制“铁饭碗”,缺少职业危机感,无疑“退出机制”是对症之方;二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都是那份固定工资,不用付出更多心血与精力获得相同的收入,懈怠从教自然更有诱惑力。显然,这不是只有“退出机制”就能解决的,甚至如果不涉及工资收入变化,退出的教师转到工作更轻松的非教学岗位,如此退出不仅不是惩罚反而是变相的奖励。

  调动教师积极性,关键还是要真正尊重教师的职业价值,让教师获得与能力、劳动付出匹配的收入,即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体现出勤能与慵懒的差别,才能为教师积极从业注入内生动力。比如,打破教师固定工资结构,对一线教师引入类似计件工资的“基础工资+课时工资”的弹性分配制度,让教师在岗代课与否的收入呈现差距;又如细化教职岗位工资收入的分类设计,保证一线教师收入高于其他非一线岗位,同时,将教师能力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例如,制定与职称、评优挂钩的课时工资标准。

  总之,调动教师积极性,还要进一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教师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评价聘用等人事制度改革,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作者:房清江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