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话题化”是一种越界

2024-02-29 11:14:3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李明

责任编辑:李欢

  □本报评论员 李明

  “我删动态,就像是张无忌父母被围攻光明顶的时候一样,是‘以死明志’,只是表达我的态度和立场。”

  2月27日晚,自带流量体质的董宇辉在直播时回复了此前清空微博的争议。董宇辉在谈对热搜的看法时,举例了自己此前谈不理解女老师做美甲上课的话题上了热搜,他称这原本是自己的无心之谈,却被掐头去尾误解成歧视女性,屡次发生这样被误解的事情自己不能接受。他还称“本能地逃离,清空微博”这是匹夫之怒,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

  有舆论称这是董宇辉逃避舆论监督,认为他“飘了”。不过,选择哪家平台,这是其个人选择的范畴,而不应在公共讨论之内,就此批评董宇辉逃避舆论监督有上纲上线之嫌。

  很多网友将此前的小作文事件拿来举例,认为董在一次次的热搜中得以获得舆论支持,离不开热搜的助力,认为董表达反感热搜是“恩将仇报”。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对董宇辉不应该有报恩思维。公众对其当初身陷风波时的支持,应该是对是非曲直的坚守,而不是对董宇辉个人庸俗地“施恩”。即便要求董宇辉报恩也不必执着体现在对热搜的忍受度上,不能觉得曾经帮助了董宇辉,就以为有了可以剥夺董宇辉选择的权利。

  我们期待公众人物承担更多道德标准,但不能要求公众人物承担道德绑架的标准。

  围绕在董宇辉这类公众人物周围并使其逐渐“失真”的,一方是极端的支持者,另一方就是极端的挑剔者。前者不承认他们的偶像言行有不尽善尽美处;后者则不允许他的言行能获得纯粹的认同与鼓掌,双方一轮轮的割据分裂就此肇始。有需求就有供给,平台则在其间坐收渔翁利。

  我们在谈论董宇辉的同时,又在加速去“董宇辉化”。在一场又一场的热搜讨论中,一些极端的讨论者将个体价值观空投在董宇辉身上,以期完成个人意志在公众人物身上的延伸叙事,在这些叙事中,董宇辉或者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或者就是一个心口不一的“小人”,似乎不能再有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各方都夹杂在这场网络游行的队伍中,主动或被动,正向或逆向地加入董宇辉的热搜造神运动。

  但各方似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作为自然人的董宇辉,其个人是否有义务忍耐这一切?

  在对董宇辉的“二创”中,通过一厢情愿地不断为董宇辉加码,塑造一个自己认为的“董宇辉”,在集体无意识中剥夺了董的个人价值观后,转而祭出对公众人物的种种规训,希望他能无条件配合,成为自己表达价值观的工具人,而真实的董宇辉,早已被虚置在了角落。

  在某种程度上,董个人言行的客观性已经不重要了,其在互联网上的身躯是否能充当为各路价值观尽情撕裂和资本百无禁忌收割流量的舞台才重要。而看似飨流量盛宴的董宇辉,更像是被架空的傀儡。这种对公众人物越界讨论的本质,是把有血有肉的人“话题化”。

  董宇辉说的所谓“以死明志”,或许就是对隐匿在热搜后对他人毫无边界的冒犯与打扰的反抗。这其实就涉及一个伦理问题——我们有评价公众人物的权利,但没有定义他人的权利。

  让一切回归常理常情,用思考影响热搜,是比纠结于董宇辉清空微博外,更为紧要的事。

作者:李明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