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躺平”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

2024-03-06 06:32: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唐伟

责任编辑:高原

为“躺平”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

  当代年轻人是否应该选择“躺平”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董明珠强调,为那些想要“躺平”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至关重要。在她看来,这些人往往因为在当前岗位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3月5日环球网)

  “躺平”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热词,“躺平”有多重解释意义,比如表示顺从心理,不再作无谓的抗争,或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或“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在年轻人中,“躺平”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放诸职场,“躺平者”往往安于现状,不再追求更高的目标,有“得过且过”的放任自流和随遇而安。

  选择“躺平”的原因有很多,职场上主要在于人岗不相适,或者基于年龄、资历和不公平的待遇等因素,让部分人选择了不再努力和上进。如最典型的职业天花板效应,因为年龄的限制,很多人无论多么努力都不会有上升的空间,在职级待遇上不会有更高的追求,再加上长期在一个熟悉的岗位工作,挑战度和新鲜度不够,激励效应不足无以激活动能。

  对于管理者来说,员工“躺平”其实并不可怕,怕就怕在根深蒂固的偏见下,对“躺平”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能正确看待和分析,并从管理的层面去优化自身策略,为他们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并作出改变。听之任之或全盘否定,都不是正确的做法。让躺变不躺,是对管理者能力的检验。

  事实上,破解员工“躺平”的路径有很多,比如,如果是压力过大可以帮助其缓解压力,从一线生产单位调整到后勤单位,改变其工作的节奏;对于上升空间有限的员工,可以通过转换岗位或工作地点,用环境之新

  激活其内心的工作热度;对于有志于成长的年轻人,可以通过逐步压担子和增强锻炼的方式,让其不断成长和成熟。总之,每一个“躺平者”都有一个解决通道,关键在于从管理的角度要找到那把“钥匙”。

  过度的“躺平”会削弱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职场作为社会整体的重要构成,用人单位通过为“躺平”的员工提供合适岗位,以发挥他们的长处并逐步遏制和改变“躺平”现象,既是自身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为整个社会治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政策来说,为年轻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入学、就业和晋升环境,通过公共政策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育等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缓解激烈竞争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是预防和减少“躺平”现象的整体安排。于微观来说,学校、企业、社区等社会细胞或市场主体,也应发挥各自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和话语参与意识,通过环境的改变进行价值引导和文化引领,重新营造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从这一点来说,“给躺平的人合适的岗位”,不妨一试。

作者:唐伟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