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始末

2024-03-10 09:49: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邓贞君

责任编辑:高原

  1939年2月,济阳第一个党支部在新市镇史家寺村诞生,共有3名党员,李兴民担任支部书记。史家寺村党支部的建立,标志着济阳县开始有了共产党的领导。她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济阳西部地区的抗日烽火,附近的江店、贾寨、蒯家、王家等村的党组织也迅速建立起来,星星之火渐有燎原之势。

济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始末

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

  寒夜星火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13名代表中有山东济南的两位,分别是王尽美和邓恩铭。1923年7月,王尽美在济南组织发动理发业工人抗捐斗争,成立了山东省理发业联合总会,济阳也随之成立了分会,从此济阳境内有了共产党人活动的足迹。

  1934年底,济阳县乡村师范学校开始招生,有不少学生曾经接受过共产党员的影响,如杨好廉、江兰馨、傅怀伦等,他们到乡师后都成为宣传革命道理、开展斗争的骨干,为济阳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

  1936年2月,在北平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的基础上,组成了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的群众性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的抗日组织。这个组织很快就发展到了山东。1937年9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省队部正式建立。济阳、商河两县边界的共产党员也组织成立了济阳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员深入敌后,秘密张贴宣传品,搜集情报,传送文件,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为壮大抗日力量和济阳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7年11月13日,济阳沦陷。14日,日军指挥官下达了七天之内杀光全城百姓的命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阳惨案”。402名无辜百姓被残忍杀害,100余名妇女遭奸淫,550余间房屋被烧毁。11月29日,百余名日军包围了韩家村、吕家河涯村,焚烧房屋380余间,抢劫粮食10万多公斤,杀害村民100余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吕家河涯村惨案。面对日军的暴行,济阳人民奋起反抗。其中有群众的自发反抗,也有党组织的抗日武装斗争。在村民自发的反抗中,有新市镇大庄村村民杨佐文用锛劈死2名日军的壮举,也有仁风镇姚家村村民姚殿桐手刃日军军官的壮举,更有20多名红枪会会员用红缨枪将到江店驻地催款要粮的十几名持枪的日伪军打死的壮举。

  1938年9月,萧华率领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决定仿效延安“抗大”,开办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培训抗日军政干部,随后开始向周围辐射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抗日活动。济阳的江兰馨、杨好廉等人先后参加学习,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民先队员和党员。1938年10月,建立了中共济商边界联合支部,并秘密筹划在济阳建立党支部。在这一背景下,1938年10月,史家寺村的李兴民光荣入党,并按照组织安排在老家新市镇史家寺一带发展民先队员。

济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始末

李兴民和组织委员张廷秀、宣传委员刘云亭的雕像

  1939年2月,济阳第一个党支部——史家寺村党支部在李兴民家西屋正式建立,时任济商边界联合支部宣传委员的李兴民担任支部书记。李兴民的旧址里有一座浮雕,名为“寒夜星火”,生动再现了济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时的场景。浮雕中间一位就是李兴民,当时他还不到20岁,另外两位分别是组织委员张廷秀、宣传委员刘云亭。桌子上昏暗的煤油灯,与雕塑上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相呼应,寓意着这次党支部成立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在济阳这片红色土地上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揭

  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济阳县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抗日烽火在济阳迅速燃烧起来。

济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始末

李兴民旧居

  燎原之势

  史家寺党支部建立后,积极开展动员村民参军、发展党员、军需供应、锄奸反特、敌后掩护等工作。建立了史家寺组织武装锄奸小组,有步枪1支、折枪3支、土枪2支,先后协助县大队除掉伪军分队长、伪保长等数人。形势恶劣的时候,敌人的据点、岗楼就设在村头,周围不断有人参加伪军或当了敌特,村里经常受到骚扰,但是因为组织严密和信念坚定,史家寺党支部始终是战斗堡垒,跟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根据形势的需要,史家寺党支部向附近村庄扩大,在双柳村、薛坊村、温家桥、江店等村发展民先队员和党员,1939年5月即建立了济阳县四区(现在的济阳区新市镇)工委。到1939年冬天,周围的江店、贾寨、王家等也相继建立了党支部。李兴民积极带领党员群众秘密接送来往干部,传递信件,发展党组织,宣传发动抗日斗争,至此,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抗日烽火熊熊燃烧。

济阳第一党支部诞生始末

在上海华东局工作时与同事合影,前排左二为李兴民

  为掩护联络点开展组织活动,1939年冬,李兴民与张廷森合开了个小诊所。11月的一个早上,伪警长带着伪军闯进李兴民的家,把他的父亲吊起来,逼问锄奸大队的配枪。本村伪军燕东子等人一边拷打李父,逼问枪支在哪里,一边在李家搜查。李家老少跪求燕东子不要再打了,燕东子一脚把李家人踢倒在地,大声叫嚣道:“快给我搜,搜不出来就打死他。”两个伪军从后院东屋草内搜出步枪,然后把李父捆绑押走了。一个月后,李家卖地凑足罚款和官司费用300多元,才把李父赎回家。这次遭遇,使李兴民的父母更加坚定地支持李兴民的一切活动。

  在革命最艰苦的时期,李兴民的母亲大无畏地承担起了传递情报的责任,为我党顺利进行锄奸反特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兴民的弟弟、妹妹受他的影响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史家寺的群众思想觉悟高、警惕性强,积极拥军支前,主动配合党支部开展工作。生性淳朴的村民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病员、传递情报、掩护党员。1940年春的一个晚上,支部成员约定在史家寺村开会。日伪突然进村,李兴民等人紧急撤离,从屋里上到房顶,又从房顶跳到墙上,墙很高,难以跳到地面,情况紧急之下,一下扑向离墙一米远的一棵大榆树上,抱着树滑到地面,向北跑了不远又发现敌情,这时已经无法出村,遂闪进一胡同内向东的小角门。院内只有一座北屋,一位中年妇女见李兴民等人进门躲避敌人追赶,立即出屋从鸡窝里掏出一只鸡走向角门口迎向鬼子,鬼子拿着鸡走了,未进北屋,李兴民等人安全脱身。这就是后来在地区(现济阳区回河街道)曾任组织干事的郝金良的婶母。

  1940年7月的一天中午,岗哨发现一辆牛车拉着10个伪军,来到史家寺西南角。史家寺锄奸大队设伏,将伪军包围,对他们讲明政策,未动干戈,全部缴了械,共缴获步枪9支、手榴弹24枚、子弹500多发。

  1945年8月15日,经过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9月3日,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了济阳县城。抗日战争时期,济阳县牺牲的革命烈士共计233人。其中,隶属于新市镇史家寺村第一党支部的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共牺牲32人。另外,史家寺村从1939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发展党员19名。

  换了人间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开始。同年7月8日,国民党第三十六师106团侵占了济阳县城,中共济阳县委撤至垛石镇后楼村。1946年7月16日,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率部来到济阳,在济阳县大队的配合下,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胜利解放了济阳城。这次战斗共击伤击毙敌人600余人,缴获步枪700支、轻重机枪30挺、各种火炮16门、战马30匹,俘虏470人。

  在解放济阳城的战斗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志业是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西龙村人,8岁入学,读过4年书。1940年5月,侵华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汉奸逼迫年仅16岁的李志业出夫,为日军修据点。其间他机智逃脱,到抗日的长桓大队报名,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警卫连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志业参加过张许、牛王庄、玉皇堂、道旭、寿光城和田柳庄等战斗,多次立功,负伤五次。他常说:“打仗要英勇顽强,宁进一尺,不退一寸。”1944年夏,在张许战斗中,为消灭伪治安军二十七团的一个连,他只身闯进伪军据点,一连刺死8个伪军,被誉为孤胆英雄。

  1945年12月至1946年7月,他在任排长期间,带领战士先后缴获敌人速射炮、新式八二炮、七五迫击炮各2门,九二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掷弹筒5个,步枪320余支,相当于一个营的武器装备。在攻打蒲台城时,他带领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登梯攀上7米高的围墙,梯子被敌人打断,队员随梯跌落,在三面临敌的情况下,李志业沉着机智,将手榴弹扔入哨楼,乘着硝烟冲进哨楼毙敌3人。最终,突击队冲上围墙,歼灭伪军两个中队。

  1946年7月16日下午,渤海军区特务第1团、第2团、骑兵大队和济阳县大队打响解放济阳城的战斗。李志业所在的第1团第1营主攻东门,李志业任排长。17日黎明,第1营战士冲进城内,李志业带着3排的战士首先抢占城门楼。上午10时,从俘虏口中得知东门西北面第三个院里有敌人的弹药库,他立即请示营长,带领3个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抢占弹药库。在连续打掉敌人3个火力点之后,占领了弹药库。中午,敌人的3架飞机从济南飞来助战,守城的国民党军第106团乘机进行反扑。李志业爬上屋顶,用缴获的机枪向敌军猛烈扫射,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后续部队冲锋,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

  1946年8月,渤海军区召开李志业烈士追悼大会,宣读军区首长通令,褒扬战斗英雄李志业烈士,追认为渤海军区特等战斗英雄;授予李志业所在的三排为“志业排”荣誉称号。有关党政机关把李志业的老家——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西龙村命名为“志业村”,把他牺牲的地方——济阳县城东西大街命名为“志业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济阳县委组织全县人民全力以赴地支援前线战斗,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济阳人民将数千名子弟送到部队,三次组织民工跟随部队运送、救护伤员,运输弹药、军粮,为全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不忘初心

  为挖掘和保护党的红色资源、传承党史、发扬革命优良传统,2012年3月和2021年6月,济阳对“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进行了修复。旧址为一座典型的农村院落,总建筑面积255平方米,建成后比较真实地重现了当年党支部成立时工作生活的场景。同时建成的济阳区党史展览馆依托第一党支部旧址而建,展馆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162.4平方米,展厅内四面墙体上设置的展示柜、电视屏幕分别展示了济阳区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以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和历史文物等。

  现在的“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是由史家寺村中心大街沿途制作的红色文化景观、党史展览室和复原的农家院落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进入史家寺村,沿途红色文化景观是“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融入“党章”和“飘扬的旗帜”等元素,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此外,在村路沿途打造的800米长的“精神之路”也是寓意满满,以路灯为载体,精选“中国精神”嵌入灯柱,寓意“党的光辉”和“精神领航”;此外,灯柱高度为5.4米,寓意坚持党的领导,赓续传承新时代“五四精神”,奋进复兴征程。

  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恢复重建和党史展览馆的建立,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济阳第一党支部旧址已经成为济阳区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有力激发党员干部以创先争优的精神,积极投身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的生动实践。

作者:邓贞君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