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活雷锋” 暖心的“好榜样”

2024-03-11 09:54: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韩霄鹏 张敏 刘晓淙

责任编辑:刘克

  编者按 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这个伴随一代代人成长的名字,他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他的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如雷锋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让我们一起听听身边“雷锋”的心声。

身边的“活雷锋” 暖心的“好榜样”

  遥墙街道蔡家村村民蔡宝和—

  “我只是干了一件小事”

  蔡宝和是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蔡家村的一位分散供养照护人,更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3年间,1000多个日夜,他用心用情照护着同村老人蔡试柱,将温暖与关怀送到老人身边。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活雷锋”。

  “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我照顾起来方便。我只是干了一件小事。”蔡宝和告诉记者,蔡试柱老人渴望得到关爱,决定照护他时,自己就下定决心把他照顾好,这只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蔡宝和在村附近某单位做夜班保安,这让他得以腾出白天的时间更好地照顾老人。每天早晨,他下班后先去一趟蔡试柱老人家中,送饭、打扫卫生,忙一阵再回家休息。中午,他又跑去一趟,晚上上班前,他再去一趟。蔡宝和白天的时光,不是在家里做饭洗衣,就是奔波在去照顾蔡试柱的路上。

  由于常年卧床,缺少运动,老人肠胃功能紊乱,极易发生便秘或腹泻,给老人更换衣裤、清洗被褥是蔡宝和每天的“必修课”。老人长年累月在屋子吃喝拉撒,难免会有气味,但蔡宝和把老人的房间和被褥收拾得干净利索。

  蔡宝和告诉记者,蔡试柱老人很喜欢聊天拉呱,茶余饭后,天气好的时候,他都会扶着老人出来晒晒阳光,和老人唠唠家常、谈谈心,聊聊村里发生的新鲜事儿,让蔡试柱的心灵得到慰藉。蔡宝和深知,除了日常照料,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每逢节日,蔡宝和都和家人一起到蔡试柱家中,让老人感受节日气氛,照料好老人的身和心。

  3年的时间,蔡宝和把照顾蔡试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个朴实的道理做到了极致,把身为党员无私奉献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日复一日,在村北老宅附近的杂草里,他硬是走出了一条“暖心之路”。

  蔡宝和无私奉献的行为,儿子和儿媳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地被感染着。偶尔遇到紧急情况,蔡宝和无法去给老人送饭,家人就会主动靠上,从不让老人饿肚子。儿子多次跟蔡宝和说,“等您跑不动了,我们就把照顾蔡试柱老人的担子接过来,我们替您继续照顾他!”

  一走进蔡宝和的家里,门口“出彩人家示范户”的标牌十分引人注目,家里面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我做的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举手之劳。平时我们一家人也要吃饭,多做一点儿给老人送过去,花不了多少力气。给老人收拾一下房子,也没有那么麻烦。”蔡宝和说,帮助了别人,他自己也是快乐的。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些场面温暖人心。蔡宝和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心。他带着一腔热血,扶危济困,诠释了什么叫作“平凡而伟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向社会传递出源源不断的爱与温暖。

  第四届济南市道德模范、洪家楼街道居民汤业辉—

  “不能辜负街坊邻里的信任”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这是第四届济南市道德模范、历城区洪家楼街道居民汤业辉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向雷锋同志学习”成了汤业辉做人做事的准则。

  汤业辉热心参与志愿服务,做好邻里的“保洁员”“跑腿员”“守卫员”,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花园北区社区有一个志愿者联系群,每次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发布志愿活动信息,汤业辉总会在第一时间报名。

  近年来,为了给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社区将每周一固定为“大扫除日”,发动热心党员、群众参与其中。自社区“大扫除日”设立以来,汤业辉就成了居民楼院的“保洁员”,每逢周一,他都会把自己所在的楼院从里到外仔仔细细打扫一遍。

  “我住在一楼,打扫干净了自己看着也舒心。”汤业辉介绍。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他就开始打扫楼院卫生。“平时有环卫工人打扫,偶尔我看见有垃圾、杂物,就会过去清扫。去年冬天下雪多,我会早早起床扫出一条小道来,方便院里的居民出行。”为了方便打扫,汤业辉专门准备了笤帚,放在楼道内,“一年差不多用掉两把笤帚”。

  不久前,汤业辉所在的洪楼西路3号院即将开始实施“一户一表”电表改造。院里居民喜不自胜,“多亏了汤老师楼上楼下地跑,才促成了这件事。”

  洪楼西路3号院建于1999年,院内共有两栋居民楼、66户居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很多基础设施都不完善。近年来,院内改造水表、电表、天然气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无论是水电改造,还是天然气安装,都需要挨家挨户征求居民的意见。这项工作谁来做?身为楼组长的汤业辉主动挑起了大梁。“有的住户白天上班,就等晚上回来再登门拜访;有的业主把房子出租了,就通过租户联系业主说明情况。”汤业辉介绍,安装天然气还好,只需要把消息通知到每家每户,征求一定比例的居民同意即可;但电表改造则需要征得全部住户的同意。

  前几年有一次改造机会,因为有个别住户不同意,电表没改成。今年好不容易又盼来一次机会,汤业辉不敢大意,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讲利弊,终于顺利拿到了66户居民的同意书。“只要把工作做好了,多跑跑腿算啥。”汤业辉笑道。

  楼上住户用水不注意,水渗到楼下居民家,他过去帮忙协调;院里独居老人家里的水龙头坏了,一个电话,他赶紧上门维修;春节期间,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他戴上红袖标,从小年夜到正月十五,每天晚上出门巡逻;快递到了居民不在家,他就把自己家当成了临时代收点;楼下的井盖坏了、电线松了,他及时联系相关单位维修;院里的下水道堵了,他总是先自己想办法疏通,为此,他还专门跟城肥工作人员请教了疏通要点……

  多年来,汤业辉俨然成了楼院的“家长”,不管大事小情,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居民解决忧心事、烦心事。“就是多操点心,没啥。”汤业辉说,如果有居民发现了隐患告知他,他都会觉得是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怕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汤业辉笑道。

  第八届历城区敬业奉献模范郭景芝—

  “我是村民的‘妹子书记’!”

  郭景芝在历城区彩石街道玉河泉村担任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刚当选村主任那会儿,她先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她调研发现,村民外出要到两公里外的虎门村坐公交,郭景芝多次与济南公交集团协调,公交部门最终被郭景芝的诚心打动,终于,把303路公交车延伸到玉河泉村,方便了玉河泉村和万粮峪村村民出行。村民拉着郭景芝的手说:“妹子,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在村头坐上公交车哩!”

  就这样,郭景芝成了玉河泉村的“妹子书记”。

  玉河泉村村民祖祖辈辈都靠着肩挑手提打水吃,守着甘甜的泉水家中却吃不上自来水。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郭景芝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筹集资金4万元,在深山里打了2口机井,为全村通上自来水。自来水的接通,既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还减少了泉水污染问题。郭景芝又带领村“两委”在山坡上修建10个蓄水池,用于农业灌溉;修建2000多米生产路,方便村民出行和农业生产;争取160多万元在深山架设高压线杆22根,安装变压器1个,方便村民生产用电。

  2019年以前,玉河泉村道路坑洼严重,住宅墙面形形色色,河道、村路遍布垃圾,村里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过着穷日子。郭景芝下决心改变落后局面,她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找寻适宜本村发展的道路。

  经多方努力,她协调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乡村旅游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先后在村内开展住宅立面整治、石板路及彩色沥青路面铺设、泉水景点开发等工作。在设计规划、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郭景芝全程参与,盯靠在现场,吃住在村委,一年下来变得又瘦又黑。她又协调争取资金600余万元,建设石板路900余米、沥青路400余米;实现污水弱电入地;小街巷、胡同进行“户户通”硬化,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艰难日子。

  在她的努力下,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玉河泉村清泉绕村、青石板巷、青山古木相映成趣,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展现出古朴自然的美丽容颜,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村“打卡”旅游,玉河泉村也荣获“省级卫生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多项荣誉称号。

  十年风雨,十年艰辛。作为一名乡村女干部,郭景芝通过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让玉河泉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居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2023年12月,郭景芝被评为第八届历城区敬业奉献模范。她却说:“我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我是村民的‘妹子书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峰—

  “为困难家庭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

  在碧波荡漾的白云湖畔,祖辈们世代传承的蒲苇编织技艺,成了章丘区白云湖街道的文化名片。刘永峰,作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坚守着传统手艺,更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新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蒲苇草编制品。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与章丘义工白云湖工作站共同发起了“炭花助学,爱心公益”活动,为特殊困难家庭的优秀学生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刘永峰自幼受父母影响,开始接触蒲苇编织技艺。为了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周边更多老百姓受益,刘永峰于2016年牵头成立了“白云湖为民蒲苇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充分利用白云湖地区大量天然野生蒲草和芦苇作为原材料,进行产品加工和编织,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当地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许多村民通过参与蒲苇编织工作实现了致富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2月1日,章丘义工白云湖工作站举行“炭花助学,爱心公益”活动,为7名品学兼优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6200元,每名学生860元。

  2014年,章丘义工白云湖工作站发起“炭花助学”活动,10年间,共计资助爱心助学金10余万元,资助困难家庭优秀学生30多名,为学子们带去了温暖与希望。除了物资,在每年助学活动中,刘永峰还会亲自带领受助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和蒲苇草编手工技艺展厅,让他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和非遗技艺,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让蒲苇编织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希望通过‘炭花助学’等公益活动,为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刘永峰表示。

  在白云湖畔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刘永峰与章丘义工白云湖工作站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传承与创新”“扶困与助学”“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理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与希望。

作者:韩霄鹏 张敏 刘晓淙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