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穿上厨师服,他是快餐店里掌勺的老板;打起“四页板”,他是最接地气的宣讲员——听,餐馆里的“喝彩”

2024-03-12 08:05:5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刘克

  人物速写:熟悉张厚一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形象。在餐馆里,他常年一身干净的白色厨师服,抡起炒勺在灶台前忙活得热火朝天;在舞台上,他一身深蓝色长衫朴实大方,精彩的唱词总能博得台下的掌声。

融媒·画像

  中午12时许,正值午间用餐高峰,在历城区一家名叫“舜和把子肉”的快餐店内,传来阵阵喝彩和掌声。

融媒·画像

  推门而入,一位身穿白色厨师大褂的小伙子,手里的“四页板”打得干脆响亮,正说着一段“山东快书”。一屋子的顾客,守着桌前的饭菜听得入神。听到精彩部分,不少人放下手中热气腾腾的饭碗,一起鼓掌喝彩:“小张!再来一段儿!”

  “小张”是这家快餐店的老板,不光做得一手好菜,还有另一手绝活儿。

融媒·画像

  好演员,头顶“高粱花子”

  他叫张厚一,今年32岁。离开快餐店,在长清区归德街道大觉寺村,张厚一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村里的“驴子戏”已经传承了百余年,张厚一的爷爷就曾经是村里文娱团的团长,每年都会给村民们表演这种滑稽有趣的小戏曲节目。不知道是家族遗传的表演“基因”,还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影响,张厚一打小就有张灵巧的“嘴皮子”,也特别向往表演。

融媒·画像

  你看他的扮相便知:一身鲜艳的戏服,脸上化着浓妆,滑稽搞笑的形象,活泼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唱词,重要的是他不时与围观的观众互动着,给大家惊喜。“两人一驴便成戏”,那头“驴子”也在他与搭档的操纵下,跟随着剧情时而跩尾蹦天,时而尥蹶子奔跑,在鼓锣、小镲、唢呐和笙等乐器的伴奏下,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换下戏服,卸下浓妆,着一身长衫,张厚一手持“四页板”,又在另一处场地说起了山东快书。是的,他不仅是“驴子戏”的传承人,还是于派山东快书第二代传人赵君雁的入室嫡传弟子。于派山东快书主要是以讲唱故事为主,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动作简单拙朴,也适合在乡村演出。正因为如此,于派山东快书的演员被称为“顶着高粱花子的演员”。

  “顶着高粱花子,意思就是在田间地头演,在高粱地里演。”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演员,张厚一深知,没法让老百姓共鸣的演出不是好演出,脱离了老百姓的演员也不是好演员。

融媒·画像

  老百姓在哪,舞台就在哪

  观察张厚一的练戏日常,就能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每写好一出戏,张厚一不在家里练,也不在舞台上练,而是去公园,去景区,去任何一个可能会被“围观”的地方练。

  “咱这民间艺术可不是舞台上的歌剧,它没有固定舞台,老百姓在哪,哪里就是舞台。”张厚一用红酒和大蒜来形容两者。“大蒜虽然看上去没有红酒高雅,但它亲民,更适合咱老百姓的胃口!”

融媒·画像

  不用舞台,张厚一单靠一副四页板,白天在公园的树荫下演,晚上在村头挑灯演。甭管走到哪,他往那一站,四页板一打,词一唱,人群渐渐聚拢,紧接着就能围起一个天然的小剧场。从观众的反应中,他一点点打磨唱词,精进技艺。在他的段子里,有劳动模范,有先进人物,个个都是他用真实的人物故事改编而来。

  2021年,济南市百姓宣讲比赛掀开帷幕,张厚一带着自己精心编写的台本《送“礼”》参加了长清区的海选。谁也没想到,就凭借着这一个作品,他从区里晋级到市级比赛,最后走上省级赛场,竟一举夺得了曲艺类宣讲比赛的一等奖!

融媒·画像

  白天买菜掌勺,夜晚打板说书

  当时一同参加比赛的专业曲艺演员可不在少数,但张厚一对自己却特别有信心,原因就在他这精心打磨的本子上。《送“礼”》讲的是当地第一书记“孙书记”任职期满,百姓给他送行的故事。

  “当时我的老师,山东快书作家陈守平老师告诉我,你要唱‘孙书记’,你就得是‘孙书记’!”为了写好“孙书记”、演好“孙书记”,张厚一走访了长清区好几个村庄,近距离观察多名第一书记的驻村故事,收集了许多真实的帮扶故事,由此才写出了这一生动感人的本子。

融媒·画像

  在他的唱词中,百姓要送给“孙书记”一篮鸡蛋,因为“孙书记”帮他们筹办了养鸡场;百姓要送给“孙书记”一筐鲜桃,因为“孙书记”为村里的桃园请来了技术指导员……从一件件“礼物”中,张厚一唱出了乡村发展的新风貌,唱出了亲如一家的党群关系。

  走上了省级舞台的张厚一,给自己的定位仍然是那个扎根最基层、“顶着高粱花子”的普通演员。一大早,他买菜、掌勺,忙活着快餐店的生意;晚上一收工,他摘下厨师帽和围裙,在店门口一站,手里的四页板一打,一段精彩的山东快书张口就来,引得周围叫好声不断……

融媒·画像

  这就是张厚一热爱的两个“事业”,一个是谋生的手段,一个是快乐的源泉。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