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0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天,记者从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累计建成节水载体587家,实现节水县域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审,连续22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今年,我市泉水直饮工程将开工建设55处,新增覆盖30万人。
■3年累计封停391家单位502眼自备井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理念,完成《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定》等法规、规章制定实施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目前,济南水务行业拥有地方性法规8部、政府规章5部,配套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政策文件40余件,为全市各级管水治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我市出台《济南市城区自备井封停工作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累计封停城区391家单位502眼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2000余万立方米;出台《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深入拓展用水空间,2023年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4.07立方米,较2020年降低17.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82立方米,较2020年降低10.1%,用水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构建安澜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富民之河,我市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成功创建9条(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启动徒骇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建设大明湖、腊山河、工商河等5条(处)效益河湖;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78公里,新增6个区县实现整县制清零;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4%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准Ⅳ类标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村庄3885个,占比达73%。
■力争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我市将从严格控制高耗水、用足用好地表水、高效利用外来水等方面管好、用好水资源。
其中,在严格控制高耗水方面,我市将水资源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强化取用水全过程管理,对高于用水定额、无节水措施的取水申请一律不予批准。对取得取水许可的单位,制定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对超计划取水单位征收累进加价水资源税,严格取水量监测核定,规模以上取用水户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在用足用好地表水方面,加快推进莱芜区马头山水库、长清区武庄水库扩建等工程建设。在高效利用外来水方面,充分考虑居民生活、工业、生态、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科学制定年度引水计划。在充分利用再生水方面,制定出台《济南市城区再生水利用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再生水工程建设,拓宽再生水用于河湖生态补水、工业企业、市政杂用等领域和范围,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计划2025年底泉水直饮工程可服务100万人
从“家家泉水”到“户户直饮”,充分利用济南泉域优质泉水资源,实施市民泉水直饮工程,是对泉城人喝泉水多年期盼的最好回应。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市已累计开工建设118处泉水直饮项目,其中,新建项目60处、既有项目58处,累计覆盖用户约38万人。
2024年泉水直饮工程将开工建设55处,新增覆盖30万人,其中:新建小区25处,既有小区20处,商业项目5处,公共场所5处。按照《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规划(2021—2025)》,计划到2025年底,市民泉水直饮工程服务规模将达35万户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