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

2024-03-23 07:34:5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孙亚迪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

跋山遗址第一期地层出土的象牙质铲形器。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8米厚的地层堆积。(新华社发)

  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

  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宣布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按年代早晚顺序):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跋山遗址群考古项目负责人李罡:

  10万年前的古人类已能捕猎几吨重大象

  跋山遗址群是对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研究已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跋山遗址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生动再现古人类应对黄淮海之间晚更新世环境变迁的适应策略与历史场景。跋山遗址下文化层集中出土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

  跋山遗址群考古项目负责人李罡告诉记者,考古发现中的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利用的活动面是全国唯一。大象、犀牛都有几吨重,10万年前人类利用这些巨型动物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考古发掘证明,人类当时已经有能力狩猎到这些巨型动物,并且利用得非常彻底。李罡说,根据考古发现推测,10万年前沂河流域的气候接近于现在的南方,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大约6摄氏度以上,植被丰茂,能满足多种类巨型动物生存的需要。对于10万年前的人类而言,正常情况下很难捕猎巨型动物,李罡说,根据考古发现,当时可能存在着有利于捕猎巨型动物的环境,“我们在遗址中发现了黑土,考察黑土和其他活动面的关系,发现这些黑土在当时很可能是沼泽,所以当时的人们很可能是利用巨型动物踏入沼泽后行动不便,进行捕猎。”

  我们或许可以想象,10万年前的人们捕猎到巨型动物之后,一定会充分利用,吃肉、利用骨头,等等。李罡说,有意思的是,发现的是8具古菱齿象下颌,其他骨骼并没有发现很多,只有一具成年大象的骨架比较完整。“我们推出,大象的肢干骨很硬,很难砸开,而且里面是空腔,没有取食的必要,而象脑非常有营养价值,所以当时人们很可能是砸开象头取食象脑。”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象牙质铲形器,这件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而有关这件象牙质铲形器,还有不少谜团等待解开。

  李罡说,这件铲形器的铲面就有15厘米,十分光滑,“象牙质地非常硬,很难想象当事人是如何将其打磨得如此光滑的。我们也进行了多种科学技术的介入,对这件象牙质铲形器铲面残留物进行分析,对微痕进行分析,企图复原这件器物的制作过程,但目前还没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关于这件象牙质铲形器的具体用途也还没有定论,“可能会被用来加工动物皮毛,至于是否具有象征意味,还不好说。”(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钱欢青)

  延伸阅读

  济南已有8次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

  山东省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和考古大省。至2024年山东全省累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多达22次。其中,济南市有8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成就在全国各城市中居于领先。

  济南市获得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下:

  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

  获奖年度:1990年

  时代:龙山、岳石文化

  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武源河东岸台地上,是中国第一个由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发掘和出版考古报告的古城址,1930年和1931年曾先后两次发掘。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开创性意义,对认识和研究东方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填补了我国早期城市发展史的学术空白。

  长清县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

  获奖年度:1995年

  时代:周代

  墓地位于长清区东南20千米的五峰山之阳,是一处典型的河旁高台遗址,先后包括了岳石文化和西周、东周、汉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其中以西周早期聚落和周代邿国贵族墓地的资料最为丰富和重要。邿国是周代东方一个附庸小国。这一墓地的发现不仅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更为邿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丰富的材料。

  长清西汉济北王陵

  获奖年度:1996年

  时代:西汉

  该墓位于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山山顶上。其中1号墓出土的随葬品达2000余件,种类主要有铜器、玉器、漆器、铁器、陶器、金饼、钱币、车马器具和家畜家禽等。据推测,墓的主人应是西汉济北国最后一代王刘宽。此墓对汉代诸侯王墓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章丘西河遗址

  获奖年度:1997年

  时代:后李文化

  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三村西北500米处,遗址西部和北部为巨野河支流——西河所环绕,因此而得名。遗址包括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隋唐和清代遗存,以后李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西河遗址对研究后李文化、完善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考古等都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获奖年度:2000年

  时代:西汉

  遗址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洛庄村西约1千米处。2000年对除主墓室之外的陪葬坑和祭祀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推测应为西汉初期吕国国王吕台墓,下葬于公元前186年。陪葬坑大体可分为6类:出行仪仗类、兵器类、仓储类、饮食起居类、乐器类、牺牲类。分布于封土中的祭祀坑共计19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

  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获奖年度:2003年

  时代:西汉

  危山位于章丘区圣井街道寨子村南部。考古发现中、小型墓葬20余座,窑址3座。从陶制车马和兵俑的形制及陪葬墓出土的随葬品分析,相关遗迹应属汉代早期,基本可定为西汉济南国王刘辟光的陵墓,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154年。

  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

  获奖年度:2010年

  时代:商代

  遗址位于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大辛庄村东南,文化遗存主要属于商代,并有周代和汉代遗存。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大辛庄遗址的历年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商代重要遗迹、遗物,建立了鲁北地区商文化编年体系和年代框架,确立了商文化“大辛庄类型”。

  章丘焦家遗址

  获奖年度:2017年

  时代:大汶口文化

  遗址位于章丘区西北20千米处,文化遗存主要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并存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汉代遗存。2016年至2021年,先后四次对遗址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发掘,重要考古发现均属大汶口文化时期,其中有墓葬300余座,祭祀坑十余座,房址百余座,灰坑千余座。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遗物,填补了鲁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孙亚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