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

2024-03-23 11:25:15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孙亚迪

  苏轼,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生命力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众多作品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苏轼诗文当然也是历代文人关注、评点的重点对象。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樊庆彦教授日前推出了皇皇六册《苏轼诗文汇评》,辑录了明清以来未经整理刊刻的苏轼诗文评点60余种,新发掘了30余种尚未整理的苏诗批本,为解读苏轼诗文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扩大了苏轼诗文的研究视野,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专访樊庆彦教授,请他讲述《苏轼诗文汇评》背后的故事。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

  苏东坡像

  “一网打尽”苏轼诗文评点

  记者:樊教授您好,您的六卷本《苏轼诗文汇评》出版后,备受学界好评,被称为是“一网打尽苏轼汇评”之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兴陆也认为该书“为苏轼作品研究开创了崭新局面”。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这部书的主要特点。

  樊庆彦:一是力求资料完备。新发掘了30余种各馆藏地尚未整理的苏诗批本,如上海图书馆藏清钱陆灿批《东坡先生诗集》(明崇祯六年陈仁锡刻本)三十二卷,明萧奇中评点《东坡先生诗集注》(明万历茅维刊本)三十二卷,国家图书馆藏清何焯批点《施注苏诗》(清康熙三十八年宋荦刻本)四十二卷等等。

  二是体例科学。正文前有前言、凡例,后有附录序跋,对所收录的相关文献,均有提要,辨其版本源流,论其评注得失,介绍它们的基本面貌、内容价值和整理情况,亦可借此觇见时代思潮之变迁。

  三是形式新颖。将所有校记、批语、笺注全部收录,并依照原样放置,方便翻检查找,为学界与社会提供一部独具特色的苏轼研究的原始资料汇编本,也利于苏诗的文献保护、学术研究和大众普及。

  记者:请问有哪些新发现的原始文献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发现的原始文献对我们认识、研究苏轼有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

  樊庆彦:新发现的原始文献中,有萧奇中、严虞惇、钱陆灿、何焯、杭世骏、郑珍、何绍基、李鸿裔、翁同书等20余种未刊手批本,也包括纪昀、査慎行、汪师韩等颇有影响的已刊评点本,对于我们认识、研究苏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如明遗民萧奇中手批明万历茅维刻本《王状元(十朋龟龄)集百(诸)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三十二卷。首先,萧批苏诗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其评语既有触文兴意、一时感应的谈吐,也有关于艺术风格特色,尤其是美学意蕴的文本分析,还有引申出来的关于社会文化层面的批评,论述颇有见地。

  其次,萧批苏诗中多有真情流露,作为明遗民,其评语中颇多黍离麦秀之音,也有着超然世外的参悟之语;但在晚明主情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却又能发现苏诗的“真”“趣”之处。

  再者,萧奇中能以文学因革正变的学术眼光看待苏诗,对其承继前人而又力争创新求变的创作倾向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萧氏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高屋建瓴地俯视苏诗,对其利弊得失有着清醒的认识,故能痛下针砭、直陈优劣、态度公正、褒贬分明。应该说,如果不是萧奇中出于对苏轼及其诗歌由衷的喜爱、出于他对苏诗的细密研究,以及他具有的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很难做出如此精深的评点的。

  记者:有学者认为《苏轼诗文汇评》的“编年”方式特别“科学”,对于书的体例您是怎么考虑的?总体而言,不同时代对于苏轼诗文的评价有什么样的区别?

  樊庆彦:别集的编纂或分体、或编年,各有优劣。对于苏轼这样一位遭际曲折、阅历丰富的文人来说,编年方便于读者知人论世,把握苏轼的文学世界和艺术人生。

  苏轼文学风格之演变贯穿其人生际遇,评点者也随时间维度对其进行细致的辨析。《苏轼诗文汇评》以清蔡士英刊本《东坡全集》作为苏轼诗文的底本,并依据“东坡七集”、《苏文忠公集》《苏文忠公全集》《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等作补遗,将各批注版本的题下评、眉批、夹批、旁批、尾评等全部收录,并依照原样放置,针对同一对象的所有评语均按评点者年代先后为序。这种体例设计为研究工作者对读比较诸家异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但为学界提供了苏轼研究的大量的原始文献材料,也有利于读者把握苏轼文学风格的变化,是最适当的编排方式。

  苏轼诗文评点集中于南宋至清末,较为典型地反映出文学评点的发展状况。南宋至明初为其肇始和缓慢发展期, 评语多集中在文章艺术风格方面,便于为科举考试提供指导,但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明代中后期为其繁荣期,对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就作了总结和总体把握,进一步确立了苏轼的文学地位。清代为苏轼诗文评点的高潮期,涌现出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苏诗评本,其中不乏具有学术价值的未刊手批本,有助于苏轼作品及其人格的正确评价和定位。

  在“山穷水尽”中发掘学术增长点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倾情于苏轼研究的?《苏轼诗文汇评》的学术出发点是什么?

  樊庆彦:我2008年山大博士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跟随黄霖先生做全职博士后,要求两年时间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我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是《苏轼诗文评点的整理与研究》,这个题目是黄霖老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苏轼及其诗文的评点。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人们对他的研究,从他所处的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到现在为止接近一千年,对他的研究可以说是基本上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几乎从苏轼生活的时代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部以苏轼为对象的研究史,我们对他进行研究,便会接触到前人的相关研究,实际上对我们来说,这种情况既是一个阻碍也是一种帮助。

  选择苏轼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就要对苏轼的研究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地方是学界已经研究得比较细、比较深入,已经达成了共识,哪些地方可能还有可待挖掘的空间。

  现在来看,苏轼的诗文评点,还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增长点。南宋以降,关于苏轼作品的评点选本层出不穷,见仁见智。这些评点选本为我们今天研究苏轼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资料。

  虽然这个题目是老师给定的,在做博士后之前,我的关注点都在小说史方面,连评点这个词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但是我从小喜欢苏轼,钦佩他的人格,这也吸引了我试图对苏轼的诗文评点做深入的研究。

  记者:《苏轼诗文汇评》卷帙浩繁,写起来一定非常辛苦,在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樊庆彦:一个困难是对苏轼诗集做整体、全面、完善、系统的会评,苏诗数量丰富,评点资料内容琐碎,分散全国各地,缺乏系统性,难以进行竭泽而渔式的搜集整理。

  另一困难是保证底本及整理内容的正确、准确。但有些手抄本经过多次刊印,文字漫漶不清,难于辨析;而且,苏诗中有些生僻文字在电脑中无法显示,难免出现错误之处。

  名家评点,字字珠玑,古人也很重视,但辗转过录,往往容易失却本来面目。苏轼诗文评点更是如此。因此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推原溯委,尽可能地厘清评点本的来龙去脉,还其本来面目。如纪昀、查慎行的苏诗批语,先后被赵克宜、李鸿裔、孙原湘、丁菊泉手批,彭元瑞等过录,不免张冠李戴,随意增减。在整理苏轼评点时,我会从各个选本重复雷同的评点中择出最早或最完整之语,努力做到了取舍有理有据。

  积累学术价值,激活审美经验

  记者:您觉得《苏轼诗文汇评》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樊庆彦:近年来文学评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所作多为考订评本真伪或者整理评点史料等基本属于批评史范畴的工作。这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全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轼诗文的评点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苏轼作品评点选本数量繁多,对苏轼诗文评点展开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品读苏轼作品,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苏轼本人的认识,深化对苏轼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审美趣味的把握,深化对文学评点发展过程的理解。

  其次,苏轼诗文评点是读者或研究者对苏轼诗文的种种理解,通过比照各个时代对苏轼的不同评论,可以看出学者的编纂意图、选择标准与研究方法,也可以让我们一窥当时的社会形态。历史上苏轼多次经历“誉”与“毁”的反复,苏轼研究也多次经历“炽”与“熄”的起伏,都是不同时代社会思潮的体现。因此,通过苏轼诗文评点研究来把握那一时代的总体特征,对于那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乃至社会文化的认识都具有重要价值。

  再者,苏轼诗文评点是中国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研究可以让我们反观历代文艺思潮的变化轨迹,探讨其中的发展规律,对于重建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都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记者:您觉得对普通读者来说,《苏轼诗文汇评》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

  樊庆彦:一部优秀的评点汇编,不仅能为研究者们提供详实可靠的文献资料,也能对读者的审美经验产生很好的催生和促化作用。

  在文学活动中,读者阅读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那些深远悠长的意境、奔腾浩瀚的情感、精妙绝伦的用词,皆将随作品被束之高阁。名家评点便是优秀读者的阅读记录,对于后来读者具有启发意义。《苏轼诗文汇评》广阔地展示了明清时期许多著名文士对苏轼诗文内容、结构、句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阐发,展示了他们对苏轼的思想精神和审美趣味的把握。读者通过这些富有创见的评点,可以更好地领略苏轼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相信这些苏轼诗文评点,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

作者:钱欢青

责任编辑:孙亚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