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2024-03-25 12:47:0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经伟 张群 通讯员:李世忠

责任编辑:孙亚迪

  心中有责任,脚下有泥土,肩上有使命。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基层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最能听到群众呼声的地方。作为基层工作人员,需满怀对民众的感恩之心、责任之感和敬重之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扑下身子为百姓服务,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本期“非常对话”,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基层“服务员”,聆听他们恪守为民初心、增进民生福祉的动人故事。历下区燕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亓春燕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行动服务民生

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亓春燕(右)指导辖区居民自助办理社保权益查询。 (李冬阳 摄)

  亓春燕是历下区燕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更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亓春燕怀着对基层服务事业的满腔赤诚和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她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先进工作者”称号(记一等功)。

  “谁都有碰到难处的时候,我们伸把手,帮他们实实在在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一起渡过难关,这就是‘温暖燕山’的意义所在。”亓春燕告诉记者,当辖区居民张女士找到自己时,自己就下定决心要帮她把工作安置落实好。张女士从单位离职后成为一名失业人员,40多岁,肢体残疾、单亲又带着孩子,平常只能靠微薄的零工收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经济困难。亓春燕得知张女士的家庭情况后,协助张女士通过手机申领了失业保险金,并随时帮助张女士留意是否有合适的工作。当时恰逢全省推行“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亓春燕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张女士,根据她的困难程度、身体状况、年龄等条件,为她进行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为她推荐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她在社区工作。自此,张女士每个月享受“五险”的待遇,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就近就业、满意就业。

  辖区居民朱俊梅既要照顾因车祸卧床的丈夫,又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不得已选择了辞职。亓春燕得知她的情况后,为她推荐了合适的岗位,既就近上班,也不耽误照顾家庭。后来,朱俊梅的孩子升入高中,丈夫的身体也恢复了,亓春燕又推荐她去一家商场上班,家庭经济收入提高了,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为民服务无止境,一枝一叶总关情。多年来,亓春燕已记不清自己走访了多少户困难家庭,讲解了多少次惠民政策,帮助过多少家企业申领了各种补贴。亓春燕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服务民生、以微笑传递真情,努力做“群众的倾听者、政策的解读者、改革的践行者、温暖的传递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服务者的责任与担当。(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穆荣)历城区华山街道锦城社区网格员付延敏

  助力解决租房纠纷“小网格”诠释大担当

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锦城社区网格员付延敏。 (张敏 摄)

  在平凡而忙碌的社区工作中,网格员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历城区华山街道锦城社区网格员付延敏凭借细心和耐心,成功调解了一起学生租房纠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网格、大担当”的服务理念。

  “你好,这里是社区居委会吗?我有困难需要帮助。”3月18日,一名神色慌张的学生急匆匆地走进锦城社区居委会求助。经了解,该学生是智博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因学业需要,他通过网络联系了一家中介房屋租赁公司,并签订了1年的租房合同。然而,他入住后发现房屋卫生条件不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决定退租。但中介以合同期限为由,要求该学生支付满1年的租金或承担高额违约金。多次沟通无果后,该学生来到了社区居委会寻求帮助。

  网格员付延敏在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和查阅了租赁合同后,迅速与租房中介和代理人进行了协调。她抓住合同中关于双方协商的条款,对中介提出的不合理单方约定表示质疑,并坚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租赁中介最终同意了学生的退租请求,不再要求其支付下一季度的房租和违约金;学生只需在指定日期前打扫好卫生并结清水电费,即可搬离。

  该学生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并向网格员付延敏和社区居委会表达了感谢。“太谢谢付姐了,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付延敏也借此机会提醒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谨慎选择租房中介,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起租房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体现了网格员付延敏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也展现了社区居委会在服务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细织“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网格员们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居民的诉求,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锦城社区居委会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劳动争议小案件彰显为民服务大情怀

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济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郭健。 (张群 摄)

  “我与公司的工伤待遇劳动争议案件,双方终于自愿达成一致意见,公司一次性支付我10万元,就此案结事了。这避免了我们继续对簿公堂的局面,解决了我维权周期过长的实际困难,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卸掉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在此,我特别感谢咱仲裁院郭主任不辞辛苦,多次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言明利害,引导我们双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有了这来之不易的调解成功。”刚签署了调解协议的王先生拉着济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郭健的手激动地说。

  据了解,王先生一直在某食品公司上班,去年春节刚过,上班路上与他人发生交通事故,被送至医院治疗。后被认定为工伤,经鉴定为劳动能力障碍程度为七级。住院治疗长达近200天,医疗费用花销较大,且家人长期护理。出院后,又忙于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障碍程度鉴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等事项,致使入不敷出,已严重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也成为全家人的一个心病。

  “这看似是一起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申请人而言,却是他一辈子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本着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把劳动争议的事情办好办实,让劳动关系更加和谐。”郭健表示,济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背对背”沟通调解、言明利害,阐明问题事实,引导双方逐渐缩小分歧,经过10余次调解,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

  提及该案的成功办理,郭健说:“近年来,我们围绕劳动争议案件,秉持‘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理念,坚持办案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服务情真意切,以调为主,调裁结合,完善办案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等,接到案件后,坚持做到深入了解、熟悉案情,梳理脉络、摸清了案件实际情况,在开庭前有针对性地寻找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容易接受调解的突破点,运用调解技巧,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双方当事人,促进了矛盾平稳化解,以更快的速度、更简便的程序,运用熟练掌握的劳动法律法规,将劳动者纸面上的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结案。”(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李世忠)历下区龙洞街道和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 扬

  做好助餐服务“关键小事”解决民生福祉“头等大事”

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王扬(右)到志愿者家中走访。 (李冬阳 摄)

  统计困难群众数量、规划助餐项目资金、号召社区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在困难群众助餐帮扶的道路上,历下区龙洞街道和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扬筹备了近1年的时间。在她眼中,助餐服务是关心困难群众的“关键小事”,更是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

  据介绍,和苑社区困难群众人口多,其“吃饭问题”成了一大难题。仅仅靠社区干部根本无法为困难群众提供助餐服务。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多元治理力量,组织社区志愿者打造了“睦邻助餐”服务项目,旨在为社区内困难群众提供可口的饭菜。

  “‘睦邻助餐’服务项目采用‘阶梯式’价格,面对不同人群,在保障餐饮安全的基础上,给予合理、优惠的价格。截至目前,已帮助和苑社区22位独居、高龄、低保、残障等困难群众吃上了热腾腾的家常饭,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暖胃又暖心的餐食、便捷又实惠的服务。”王扬介绍说,此项目为街道指导社区运营,由

  街道社工站和社区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按时准备好饭菜,并送到有需要的人家中。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去的是一份家的味道。

  用志愿者提供的自家厨房,几个人搭成“做饭班子”,用最朴素的食材,做着最温暖的饭菜。“他们都是邻居,谁有空就过来搭把手。”王扬笑着说。为了让社区困难群众按时吃上热饭热菜,志愿者们必须在上午11点之前做完全部的工作,再用最短的时间送到居民家里。作为“睦邻助餐”服务项目的参与者、组织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关心着一个又一个人。

  “睦邻助餐”服务项目让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更强,也调动了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后续我们将通过引入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低龄健康老年人、老党员、慈善组织等群体,逐步扩大助餐服务队伍。”王扬说。

  小餐食,大民生。“睦邻助餐”服务项目不只是送去一份卫生、新鲜、有营养的饭菜,上门的过程也是对困难群众的一种探望和关心,更是给予群众心灵的温暖与精神的抚慰。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吴海燕)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 晶

  硕士女支书带货走进百余个社区

基层“服务员”群众“贴心人”

郭晶带着刘家庄村“喜当爹”馒头进城销售。 (冯经伟 摄)

  郭晶是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性格爽朗、外形靓丽的她不仅是孝直镇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联盟的顶梁柱、农产品进社区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还是远近闻名的“女明星”,在好多个青年创业联盟带着农产品走进的城市社区,她都遇见了自己的“粉丝”。“闺女,你是不是那个山区硕士女支书?我从电视上看过你好几次,可算是进来我们社区了,你们的产品买起来放心。”才头回见面的城里大姨,就能对村里的山货如此认可,这让郭晶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一路走来的辛酸困难都在火热的销售场景里烟消云散。

  今年35岁的郭晶,2020年5月通过遴选,来到离出生地不过两三公里的刘家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此前,她已担任乡村振兴工作专员1年时间。刘家庄村在全镇64个村中考核排名倒数第二,是出了名的“烂摊子”。从整修生产路、整治人居环境再到修建面粉生产车间,送农产品进城市、进社区,郭晶为小山村的发展倾尽心血。3年多的时间里,刘家庄村从负债数十万元,村集体收入为零,到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固定资产200多万元,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今年2月9日,除夕,郭晶给村民们发放了大豆油,还给面粉加工厂聘用的本村工人都发了过年福利。

  近年来,在孝直镇党委和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刘家庄村第一书记杨洪光的支持帮助下,郭晶带着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联盟的十多位年轻人,把孝直肘子、石磨全麦粉、土蜂蜜等近百种山区农副产品送进200多个济南社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便能品尝到安全美味的地道乡村美食,也让农村老乡不出门就把山货卖出好价格,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同时,青年创业联盟已与近100家城市社区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农产品进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郭晶的事迹也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2023年7月11日,《人民日报》以《齐鲁大地,很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力量—田野上,唱响青春之歌》为题,对郭晶的事迹进行了报道。郭晶也被推选为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济南市“攻坚克难”好干部、济南市十佳“百姓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

作者:冯经伟 张群 通讯员:李世忠

责任编辑:孙亚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