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 强产业 槐荫区腊山街道把实干争先写进春光里

2024-04-08 10:58:5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工人忙碌……趁春风之势,槐荫区腊山街道以“实干”为笔、以“奋斗”为墨,一幅春潮涌动、欣欣向荣的奋斗图景徐徐展开,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朝气,留下实干争先的印记。

  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蓬勃发展、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民生福祉节节攀升……凭借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腊山街道成为槐荫区争做“西兴”龙头的重要承载地之一。

抓项目 强产业 槐荫区腊山街道把实干争先写进春光里

经十路汽车产业带不断发展壮大。

  汽车产业“效能集聚”

  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在腊山街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街道抓实“红色引擎”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特斯拉、大友集团、世通集团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和品牌集聚效应,做大做强汽车贸易,2023年腊山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年零售额突破120亿元,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目前,腊山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已引入28家汽车企业,1家正在洽谈落地中。4月2日,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的槐荫首秀,让济南特斯拉体验中心“热辣滚烫”。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腊山街道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通过不断调研,拟谋划打造具有“新能源汽车交付中心+维修中心+充电站+换电站”功能于一体的山东新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和集汽车博览、销售、体验、售后市场服务、新能源汽车服务、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济南汽车主题综合体“大福mall”项目。

  如何让汽车产业带乘风而起、乘势而上,是摆在腊山街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街道召开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发展专题商量会,积极吸纳汽车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汽车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以党建引领汇聚汽车产业发展合力,推动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优化。积极搭建校企产教融合平台,打破行业壁垒,加强行业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协作交流,提升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

  “从投资洽谈到选址落地,腊山街道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对接协调”“4S店落户已有20余年,感触最深的就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有优惠的政策,还有精准的服务”。2023年,奇瑞汽车、银河汽车、极星汽车、江铃汽车、领克汽车等5家知名汽车品牌落户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大大丰富了产业带汽车品牌,壮大了腊山汽车贸易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拔节生长”

  2018年7月,腊山王府水屯片区拆迁,该片区已开工建设项目超过10个,总投资1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3亿元,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腊山街道作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在槐荫的主战场,R1线和R2线王府站的交会,以轨道集团在王府水屯片区开发建设为契机,持续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王府水屯安置房顺利分房入住,西兴广场等项目“马不停蹄”;王府人才公寓、海信观悦、建发玖熙府、王府购物公园、海信时代城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已经全面进入建设快车道;欢乐颂、复利广场、万融广场矩阵式发展,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一方蓝图”正在变为“一片热土”,多元业态助力腊山街道东部商业片区加速崛起。

  “项目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要以‘有解思维’打破‘固有思维’,锚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工作目标,拼项目、拼经济、拼发展。”腊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富强表示。街道成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党工委班子成员定期走访服务企业,听取企业诉求建议,宣传各项惠企政策,精准、精细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服务,围绕产业扶持资金拨付、加快审批促流程优化、紧盯推进节点促要素保障,持续为项目建设落地保驾护航。

  产业集群“厚积成势”

  2023年,财政收入实现2.75亿元,同比增长6.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3亿元,同比增长27.69%;限上贸易单位销售额完成140.6亿元,同比增长36.59%;零售额完成123.52亿元,同比增长43.2%;限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22万元,同比增长12.01%……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成为腊山街道坚持项目为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项目为王,产业为先。腊山街道深入开展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行动,着力构建“刘长山路精品工业带”,不断壮大辖区工业经济底盘,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扶持以重汽特种车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业优化产能升级,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协助企业进行产业链升级改造,打造利税“亿元企业”;积极推动济南超意兴综合加工厂区项目投产工作,未来在项目的强大支持下,为辖区工业、贸易等产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将会实现街道上市公司零的突破;围绕济南鲁中机铁智造中心,打造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将形成130处单一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符合相关验收标准使用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独立厂房,未来项目预计可以引入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近50家企业,为辖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益补充。 (本报记者 张龙)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