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丨种桃60年,迎来“农文旅”融合新发展——甜蜜的山村“桃经济”

2024-04-09 07:27:4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曹雅欣 张铭 郝磊 实习生 张美莉

责任编辑:鞠月芹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钢城区汶源街道的桃园里热闹非凡——一场桃文化旅游节,吸引了8万余名游客参与。赏花、采摘、看演出、体验簪花……漫山桃花宛如一片粉色的云海,让人流连忘返。当地发展蜜桃种植产业多年,从单一品种的种植、传统模式的销售,到如今已经借桃文化旅游节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全方位带动种植户和相关产业增收。

  蜜桃尚未成熟,人气已经聚集。当地蜜桃产业还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融媒·见证丨种桃60年,迎来“农文旅”融合新发展——甜蜜的山村“桃经济”

漫山遍野开遍娇艳桃花。

  ▶▶拍摄时间:4月7日

  ▶▶拍摄地点:钢城区汶源街道霞峰村、杨家大峪村

  ▶▶拍摄内容:桃文化旅游节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从种植到销售桃园里有新变化

  “汶源街道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蜜桃之乡’,清明假期,每天的游客有一万多人!”

  4月7日虽是工作日,霞峰村的桃园里却依旧有不少游客赏花、观景,不放过一寸好春光。霞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天生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起蜜桃产业的起源——1963年,从沂源县买来的300棵黄金桃苗是霞峰村蜜桃种植业的“原始股”,拉开了当地发展蜜桃产业的序幕。“我们村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没有工业污染,而且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合种植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这里出产的蜜桃汁水丰富、又大又甜!”于天生告诉记者,汶源街道仅在霞峰村内就有200余公顷桃园,每到4月,漫山遍野开遍娇艳的桃花,处处都是孕育着生机的美景。

  经过多年发展,当地蜜桃产业不论是品种迭代、种植模式还是销售模式,都在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看,现在村里的蜜桃也‘住’上了大棚!”于天生带记者来到去年在政策资金扶持下刚刚建起的温室大棚,高温刺激下的桃树已经挂上了一串串青绿色“蟠桃宝宝”。种植大户张志业是这个大棚的主人,已经种桃20多年的他对新种植模式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大棚种植能让桃子提前一个月上市,拉长采摘周期,从5月到10月底都有桃子可摘,直接转换成经济效益!”张志业说,从前,村里主要种植传统品种的毛桃,而现在已经发展出数十个品种,以各类蟠桃为主,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现在,霞峰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桃、卖桃,“村民家里都挺富裕!”

  “目前的5个大棚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只要收益好,我们会继续扩大这种种植模式!”于天生说,敢创新,是因为有底气,“这些年我们的蜜桃不仅有固定客商线下收购,还有精品专供电商,不愁卖!”这几年越发火爆的桃文化旅游节,更是让村民们干劲十足——大量游客的到来给蜜桃销售、采摘进行了预热,还带动村里修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

融媒·见证丨种桃60年,迎来“农文旅”融合新发展——甜蜜的山村“桃经济”

大棚里,“蟠桃宝宝”已经挂上枝头。

  一场桃文化旅游节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今年桃文化旅游节是第21届,我们选择了‘节俭办会’,但仅两天的活动就吸引了近8万游客!”

  汶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超告诉记者,活动设置了文艺演出、风筝嘉年华、双层露天花车赏花游园、老年人结婚证补领、桃树认养等十余项内容,汉服簪花、汉服体验等都搬到了现场,以更多元化、现代化面貌吸引更多受众参与,让“赏花经济”带动周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从前,桃文化旅游节的形式比较单一,也没有规划赏花路线、文化活动。这几年我们不断挖掘桃文化的内涵,把桃文化旅游节办得有声有色。”李超说,除了会场和分会场的活动,还设置了台子村汶水源头、霞峰高品质蜜桃基地、霞峰冠世桃源观景台、南通香峪村旅游大道观景平台、桃满亭等6个桃花观景点,“假期期间那真是人挤人,周围都停满了车!”

  杨家大峪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是桃文化旅游节的分会场。采访当天,桃园旁停满了车辆,选择错峰出游的游客们穿梭在花海中拍照、赏花。临近午餐时间,一旁的几个种植大棚里同样忙碌。种植户亓玉平忙着摘果、称重、收钱,只能抽空啃一口手里的面包。“你们看,凡是有点变红的西红柿基本被游客摘完了!”亓玉平看着一串串泛着青色的果实,直言“根本不够卖”,草莓、黄瓜大棚里同样如此。

  从前这个季节,杨家大峪村几乎没有游客,今年作为活动分会场,在蜜桃产业之外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这正是当地举办桃文化旅游节最乐于看到的成效。

  在谈及桃文化旅游节对当地桃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时,李超告诉记者,在他们的设计里,这绝不仅仅是一项提升文旅发展、助推消费的节会活动,更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品牌。“整个汶源跟‘桃’相关的产业,以及衍生的周边产业,比如之后的樱桃采摘节、大棚果蔬种植产业,都是可以被桃文化旅游节这个文旅品牌带动的,能帮助我们更快实现乡村区域性、整体化、全方位振兴升级。”

融媒·见证丨种桃60年,迎来“农文旅”融合新发展——甜蜜的山村“桃经济”

大棚种植让蟠桃提早一个月上市。

  跳出农业种植局限 “桃经济”焕发新生机

  曾经,霞峰村靠蜜桃种植留住了村里的年轻人,杨家大峪村摘掉了市级贫困村的帽子;如今,蜜桃还未成熟的季节,就拥有了如此可观的人气和收益,这让大家对今后的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我们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走精品化路线,油蟠桃论个卖!村里也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慢慢让散户聚集起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销售链条。”于天生介绍,“我们村之后还要发展‘桃木文创’,利用桃文化旅游节这个名片,将蜜桃产业进一步扩大延伸,积极融入文旅产业,努力实现综合式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李超向记者表示,不仅是霞峰村,为充分发挥整个汶源街道的蜜桃产业优势,除重点扶持“电商兴农”外,还将引进和扶持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着力于蜜桃物流保鲜、罐头、果汁加工及副产物高值化,提高村民的实际收入,推动蜜桃产业升级,并扎实推进黄金蜜桃行业等级标准创建。“我们还将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品牌,建立特色产业展厅,争取实现每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李超信心满满。

  对于蜜桃产业的规划,早已跳出了农业种植的局限。

  李超介绍,下一步街道将结合“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优化提升路网体系、增加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依托街道“齐鲁源”“汶水源”“桃花源”三线建设的既有优势,加快蜜桃产业提升,借助高品质蜜桃基地建设,稳步推动蜜桃种植的更新换代和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桃木加工厂、桃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加快形成以桃文化、泉文化、舜文化、革命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格局。

  桃种植、桃文旅……“桃经济”这一当地乡村振兴的推进器,将在新的产业布局下焕发新的生机,为村民带来更多更长久的收益。

作者:曹雅欣 张铭 郝磊 实习生 张美莉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