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开幕

2024-05-21 07:23:0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田艳敏

“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开幕
 

“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开幕

  清上官周《郑濂碎梨》故事图轴

“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开幕

  清“俭可助廉勤可补拙”兽钮寿山长方印

“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开幕

  清何绍基行书轴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发挥历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在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济南市博物馆推出的“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于5月18日拉开帷幕。

  多种形式进行展览展示

  本次展览紧扣“明·明德”主题,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美好品德”为主旨,精选影响深远、家喻户晓的与传统文化经典相关的藏品,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阐释古代社会所倡导的优秀价值观念,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走进展厅,可以看到展览设计取群青、绀宇蓝为主色调,瞬间就可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文化氛围。展览开辟独立体验活动区,举办拓片体验、拼宝修复体验、印章制作体验等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态还原经典故事场景,同时播放主题动漫、视频及3D文物,观众可在打卡体验中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展览还以地贴和半还原场景的形式,在展览动线中设置“典故墙”和“泉城文润之旅”地图,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大部分文物首次对外展出

  展览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修身养性立其德”,通过丰富的碑刻拓片、对联、印章等,展示文物中体现个人修身养性、遵礼守道、忠厚恕人、志存高远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耕读孝友传其家”,通过书画、古籍、册页等,展示文物中体现勤俭持家、孝亲教子、读书学习、交友处事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胸怀家国平天下”,通过诰命卷、画像、玉器、青铜器、文房用具等,展示文物中体现关注社会民生、勤政爱民、忠君报国、慎刑惜民、劝学重教等方面的内容。

  展览立足“古今关照,知行合一”,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圣贤箴言、传世家训、友朋赠言的拓片、书画、古籍、杂项等展品140余件及馆藏文物图片50余幅,其中大部分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明楷书诰命卷,明于慎行母亲画像,清上官周《郑濂碎梨》故事图轴,清何绍基行书轴,清左宗棠行书联等珍贵文物一一呈现。此外,还展出了济南市图书馆再造古籍及平阴县博物馆相关文物。

  讲述文物内涵和背后故事

  此次展览深挖文物内涵和背后的故事,重在以古鉴今、以物明理,将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娓娓道来,让观众在观展中明德弘道,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展览中的文物都非常珍贵,其中有几件特别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清上官周绘制的《郑濂碎梨》故事图轴。这是一件二级文物,画面表现的是明初郑濂碎梨的故事。郑濂全家七代同堂,1000多口人和睦地住在一起,相安无事,被称为“天下第一家”。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试探郑濂,将两只香梨赏赐给他,看其如何分给千余人。郑濂把梨捣碎放入水缸,每人分得一碗,向族人示范了公平有序、孝悌友爱的重要性,从此家族更加齐心和睦。

  还有清代“俭可助廉勤可补拙”兽钮寿山长方印也非常珍贵。印章的印文意为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勤奋能够弥补不足。“俭可助廉”出自“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一句,为北宋名臣范纯仁劝诫子弟之语;“勤可补拙”出自唐白居易《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清代何绍基的行书轴书写的内容为:“智永初励志书札,起楼于所居之侧,即自誓曰:书不成,不下此楼。后果大进。”描写了南朝人智永禅师立大志,苦练书法,终有大成的故事。何绍基是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讲学访古、博涉群书,曾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走进“明·明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主题展,走进古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世界,感受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12月上旬。

作者:赵晓林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