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丨向“新”疾进 动能澎湃 槐荫区新质生产力效能加速释放

2024-06-11 06:50:1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龙

责任编辑:孙亚迪

向“新”而行丨向“新”疾进 动能澎湃 槐荫区新质生产力效能加速释放

向“新”而行丨向“新”疾进 动能澎湃 槐荫区新质生产力效能加速释放

数字化生产车间

向“新”而行丨向“新”疾进 动能澎湃 槐荫区新质生产力效能加速释放

工作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槐荫区始终坚持以“新”为引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质”为突破,增强发展创新力,以“项目”为抓手,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日前,由济南市“项目深化年”经济宣传工作专班指导,济南日报策划组织的向“新”而行——济南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活动走进槐荫。专家学者与记者们先后走进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实地调研和座谈的方式,助力槐荫挖掘比较优势,找准发展新路径,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扎实走好具有槐荫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百年老企追“新”而行

  新生产线99%焊接量由机器人自动完成

  “放在过去,枕(横)梁焊接生产线上的工人都是清一色的壮小伙,而现在女工也可以在生产线上独当一面了!”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这条枕(横)梁焊接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由单台40分钟缩减到30分钟,生产效率提升了25%。作业人员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4人,生产线上99%的焊接量实现了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保证了组装精度和焊接质量。

  走进数字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自动作业机器人正在规范有序地工作,由2个搬运机器人和10个自动焊接机器人组成的铁路货车枕(横)梁焊接生产线,能实现货车零部件的自动上料、自动焊接、自动搬运等功能,还配备了数字化监控显示系统,能自动监控实时生产进度、机器人工作状态等。据介绍,中车山东公司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已自主设计建设完成了铁路货车枕(横)梁焊接生产线、鱼腹梁生产线、轮轴组装生产线等6条数字化生产线。

  在中车山东公司交车线,一辆辆做工精细、停放整齐的双层汽车运输车映入眼帘。目前,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出口德国的铁路货车,即将交付用户。通过多年的国际化经营发展,中车山东公司铁路货车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等4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中车指定的欧洲高端货车装备供应商,是目前国内唯一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铁路货车整车的企业。

  百余年前,中车山东公司由德国人建成,百余年后,出口德国的铁路货车由中车山东公司人制造,百年轮回,见证了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丰硕成果。2018年,公司与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签署了200组双层小汽车运输车合同并如期交付,2021年DB公司追加了300组订单,这是中国铁路货车企业出口欧洲市场的最大订单。

  “作为央企,中车山东公司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打好公司‘特色牌’,走稳发展‘务实路’,真正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争当低碳转型的推动者、先行者和引领者。”中车山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广伟表示。

  微生态致力大未来

  这家神奇的实验室不简单

  你在喝益生菌吗?眼下,益生菌是健康领域的热词。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喝益生菌的好处在于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对宿主来说益生菌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在未来,我们将喝上越来越多产自槐荫的益生菌。

  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位于槐荫区青岛路城市之光西座,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相对陌生,但在科研领域实验室却备受瞩目。它以“国内领先、不可替代、世界一流、引领发展”为宗旨,打造国际顶尖的微生态生物医学创新平台,主要围绕“微生态生物医学”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微生态与疾病”“微生态与健康及衰老”和“微生态技术产品转化”3个战略方向的科学研究。实验室能够有效聚合园区内的优质资源,发挥科研成果转化的龙头作用,为千亿产值的山东医药产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从而撬动微生态领域的万亿市场。

  “近年来,我们得到了槐荫区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从基础科研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研究,建立大健康战略体系,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科技能量、带动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新业态形成并有效发展的平台,建设面向国际医学前沿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流科学高地和研究中心,引领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该实验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实验室的定位、目标不一般,团队里更是“大咖”汇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担任实验室主任。张伯礼、杨宝峰、沈红兵、顾晓松、陈子江等16位院士和5位知名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参与助力实验室创新发展,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积极申请各类纵向课题,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7项;参与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已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60余篇,其中SCI论文2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

  具备产业化先发优势

  致力打造碳化硅衬底领域“联合舰队”

  在刚刚结束的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正受到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重视,此次车展中展出的配备碳化硅器件的车型超70款,上市不久的小米SU 7、智己L6、华为智界S7及问界新M 5等新车型均配备碳化硅器件及系统。

  电能驱动和电力转换需要大量的电力电子器件,统称功率半导体,其性能主要取决于衬底材料。碳化硅衬底材料具备耐高温、耐高压、导热快等优良物理特性,可以提升电力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大幅减小器件体积,提升功率密度,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碳化硅单晶衬底卓越的半导体性能就被科学家发现,但碳化硅器件直到今天才走向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是材料制备工艺复杂、缺陷控制难度大,而碳化硅器件应用进入规模化量产后,还面临着品质管理、技术提升、稳定交付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全球只有少量企业能够掌握这项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天岳先进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提升放在首位,坚持“先进、品质、持续”方针,公司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任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国家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至目前,天岳先进已掌握世界最大尺寸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生产技术,知识产权数量在碳化硅衬底领域位列全球第五。

  在制备碳化硅衬底材料技术工艺方面,天岳先进不仅在晶体生长、工艺设计、切割加工等方面进行技术提升,还积极布局液相法、激光切割等新兴技术,目前已采用液相法制备出全球最大尺寸的8英寸晶体,实现业内首创。同时,公司还结合新一代通信以及电力技术等新应用方面的需求,针对性地对产能和技术方向进行了相应的战略布局。

  “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整个产业链都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天岳先进的衬底材料,不仅解决了国内的进口替代,而且还向国外输出,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超过50%都是公司客户。”天岳先进董事长、总经理宗艳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愿意和下游客户一起努力,形成一支‘联合舰队’,一起去推动技术迭代,把碳化硅衬底做成最优,成本最低,这是我们的梦想”。

作者:张龙

责任编辑:孙亚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