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2024-06-15 07:04:0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卢震

责任编辑:高原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仲夏泉城,热烈似火。

  “火”的是炎炎夏日,“火”的也是奋进势头。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齐鲁大地正奋发拼搏、勇毅前行。作为省会城市、体量过1.2万亿元的经济大市,济南当以实干担当冲在前、作表率。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就在这个6月,济南动作频频——

  第二届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暨中国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将构建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配套于一体的透明质酸产业生态;

  《济南市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现代流通体系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作用不断增强,济南走向世界的道路愈发通畅;

  第七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开幕式暨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行,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拳拳“城”意有目共睹……

  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开放包容的姿态创造新机遇,创新要素加速汇集涌现新气象……不断锤炼发展成色,济南正为山东“挑大梁”提供着支点与力量。

  量质齐升

  “挑大梁”有实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济南要在“挑大梁”中有作为,自身必须具备“硬实力”。

  数据最为直观——2023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为1275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更为不易的是,济南这样的发展势头已保持十多年。从2012年到2023年的这11年时间,济南经济总量迈上8个“千亿级台阶”。

  横向对比来看,济南经济总量位列2023年全国GDP20强城市第19位,相较2022年上升1个位次,增速在26个“万亿城市”中排第四。

  聚焦今年,1-4月份,全市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基本面保持长期向好态势。济南持续跑出亮眼“加速度”,背后的“打法”很关键。去年以来,“项目为王”的牵引力作用突显。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2023年是济南的“项目突破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由年初的1301个调增至2413个,产业项目提速强劲,省内首个“零碳工厂”主体完工,弗迪动力电池二期建成投产,邦德激光全球总部等项目开工建设,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今年,济南围绕“项目”接续发力,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全力推进项目谋划建设提速加力,确定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2.66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方面,加快爱旭太阳能电池等重大引领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产业项目1075个、计划投资1743.3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加快实施太平水库、城市轨道交通等98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670.6亿元。民生保障项目方面,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康养等49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056.7亿元。

  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在这样实干为先的发展大局中,经济的暖流随之在泉城大地加速涌动。

  产业筑基

  “挑大梁”有底气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

  工业稳,城市经济才能稳;工业强,城市经济才能强。近年来,济南聚焦强省会建设,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能级提升,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2023年,济南工业运行进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创“十三五”以来历史新高,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跨越新的千亿级台阶,突破9000亿元;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4%,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居全省前列。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一项项“居前列”的成绩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今年,济南坚持以项目建设之“进”,固稳进提质之“基”,加快推进总投资2148亿元的403个工业项目,带动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

  如何带动产业链式发展?济南有实招。

  比如,济南把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正加快培育透明质酸、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链群。

  作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基地,济南在不久前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暨中国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大会,不仅成立了黄河流域医美产业联盟,聘任了首届济南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专家智库专家,还集中签约了上海妙顺生物细胞模型产业化项目等15个项目。

  这正是济南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济南建立了产业项目策划储备“揭榜挂帅”机制,持续优化《重点产业链群招商指引》,不断深化按图索骥,提高项目谋划招引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开放协作

  “挑大梁”有合力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山东省会,济南扮演的角色显然不仅限于市域之内,而应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广阔天地。

  黄河奔流万里东入大海,成为两岸城市的天然纽带。

  近年来,济南与沿黄兄弟城市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路上在不断深化合作。济南发挥黄河流域多领域合作联盟引领作用,不断推进沿黄流域要素集聚及产业合作。其中,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以“自贸+黄河”融合为方向,与沿黄各省(区)在五大领域签署14项合作协议,与西安、郑州等9个自贸片区实现政务服务沿黄通办,在全国首创自贸领域东西协作创新模式,共同推动重点产业协同出海,加快黄河流域一体化开放发展。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聚焦到山东,“成圈”的济南也将与兄弟城市共向未来。

  都市圈是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强大引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今年3月,《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正式出炉。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紧密联系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5市,突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全域协调”发展导向,构建核心引领、轴线展开、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发展格局。

  无论是沿黄协作还是“圈内”共荣,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必不可少。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的全线贯通就让坐落在大河之畔的济南和郑州实现高铁“直达”,最快1小时43分钟可达,沿黄“一字型”综合运输通道也随之更加通畅,为沿黄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济南市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众多交通建设项目也纷纷被“点名”。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比如,构建“米字型”高速(城际)铁路网,加快济滨铁路、济枣高铁等项目建设,谋划研究德州至商河铁路、莱芜至临沂铁路等项目;完善“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实施济南都市圈环线、济南至微山高速公路、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济广高速公路扩容改造、京台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等项目;研究论证京杭运河-小清河连通工程,增强内河航道通行能力,扩大通达范围。

  伴随区域协调发展的脚步,济南也将越开放、越发展。

  创新涌动

  “挑大梁”有后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对于高速奔驰的“济南号”来说,创新无疑是持续迸发推动力的重要“原料”。

  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稳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在《自然》杂志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居第32位。2023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8万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创新资源为何青睐济南?

  近年来,济南市深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着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创新引才模式、拓宽引才渠道。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举办比赛正是济南引才的有效途径——2018年以来,济南连续6年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落地项目498个,引进29个院士团队,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济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济南招才引智的关键载体和吸纳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窗口。

  如今,第七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如约而至,大赛围绕济南主导产业,设置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与新能源5个领域,以及先进电子新材料与应用、乡村振兴、产业技能人才等5个特色赛道。

  对于创新人才,济南礼遇有加。

  去年6月,济南高规格举办首届“海右人才节”,初步达到了“办一次节、聚一批才、兴一座城”的预期效果。今年2月,济南又通过法定形式,将每年的6月12日设立为“海右人才日”,并在6月12日至7月12日期间举办“海右人才节”,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和专属节日的方式,向广大人才致敬。

趵眼丨大市挑大梁,济南何以担当走在前?

  6月12日,第二届“海右人才节”开幕式暨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开幕式上发布了《济南市人才发展蓝皮书(2024)》《济南校友经济20条》,为优秀校友颁发济南“校友双招双引大使”聘书,进行了校友经济项目签约。不仅如此,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开展包括50场精品活动和30场校友经济特色活动在内的269场人才活动。

  潮起风劲,唯有奋楫。置身时代大局之中,济南阔步向前,为“走在前、挑大梁”扛起大城担当。

作者:卢震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