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坛新秀露锋芒 传承梆子挑大梁——访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

2024-07-02 10:17:0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通讯员:吴汝连

责任编辑:高原

剧坛新秀露锋芒 传承梆子挑大梁——访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

  《闯幽州》剧照(曾悦 摄)

  5月30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在山东警察学院大礼堂登台亮相,一展风采。台上全部演员均为该剧团的学生,全部由“00后”组成。

  《闯幽州》是一出新编历史剧,取材于传统历史题材“杨家将”的故事,主要描写杨继业不计前嫌,率领七郎八虎智闯幽州敌营,双龙会替主赴宴,金沙滩三英捐躯的千古悲歌。此剧有“宫廷生活气息浓厚,忠奸斗志分明,折子戏丰富”三大特色,作为一部文武兼备的大戏,其唱念做打皆为人们喜闻乐见。担纲主演的全都是艺术新秀,他们台风稳健,唱念做打一丝不苟,塑造出杨家将的英雄群像,堪称是山东梆子的一部力作。

剧坛新秀露锋芒 传承梆子挑大梁——访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

  山东梆子实验剧团团长冀梅霞介绍,剧团共有青年演职人员78人,他们是2013年和2020年分两批进入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专业学习的。现平均年龄20岁。“这些学生多年来勤于学、苦于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太阳不出喊嗓、打着鼓点练功,板眼唱腔显奇才、刀枪剑戟见武功。”今年6月下旬,第二届“海棠杯”山东梆子专业大赛在郓城举行。在该团参赛的23名演员中,有12人获奖。其中5人获最佳表演奖,4人获优秀表演奖,3人获表演奖。

  山东梆子旧称“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其定弦、调门都比较高而得名。山东梆子于清代初年传入山东,广泛流传于鲁西、鲁南广大地区,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山东梆子在内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进入低谷期,山东多家山东梆子剧团被合并或撤销,山东梆子人才队伍的培养、剧种的传承等面临严峻挑战。为摆脱人才困境,给剧种的保护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于2013年开设山东梆子专业,招收60名学生。这是数十年来,山东首次通过职业教育形式,系统培养山东梆子人才,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参与授课教学的老师,既有省内山东梆子院团的名家骨干,也有其他剧种的知名专家。

  依托这股力量,2021年,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成立。剧团成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构建起“以校育团”的办学模式。2022年,该模式成功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典型案例。近年来,剧团复排多部传统剧目和折子戏,创新推出《闯幽州》《巾帼英魂》等多部大型剧目,年均演出50余场,团内青年演员也多次在全国戏剧大赛中斩获大奖。此外,剧团在艺术创作和演出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公益演出活动40余场,将优秀传统文化送到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山东艺校为培养山东梆子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现还有60名青少年在校内山东梆子专业进修。学校创新发展校团一体化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携手省内各山东梆子院团一起,通过产教融合、校团合作,实现传统的口传心授和现代戏曲教育相结合,也为新时代戏曲艺术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山东样本。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实验剧团表示,将继续抓好戏曲人才培养,强化艺术创作生产,创新校团管理机制,提升文化惠民品质,为山东梆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陈炜敏 通讯员:吴汝连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