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景与济南人 百年前《申报》名记王一之眼中的济南

2024-07-21 07:55:3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侯林 侯环

责任编辑:刘克

  王一之(1887—?),字惕微。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美国华盛顿大学毕业。历任上海申报馆编辑,驻巴西使署三等秘书,驻澳大利亚使署二等秘书,1931年任国际联合会代表办事处三等秘书。1935年任驻荷兰阿姆斯特丹领事。他曾常年居住欧洲,为《申报》撰写欧美通讯。后任国立复旦大学宣传学教授。著有《旅美观察谈》《综合宣传学》等,译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论》。令人欣喜的发现。

  100年前,享誉中华之名报纸、名专栏、名记者,以前所未有之大格局、大篇幅,观察济南,撰写济南。

  这是《申报》最火的《自由谈》专栏,自1919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以12篇、13000余字的鸿篇巨制,发表了《申报》著名记者王一之先生撰写的《济南观察谈》连续报道。

  《申报》是晚清至民国最负盛名的国内大报,而《自由谈》,则是其“问鼎天下”之重磅专栏,在笔者的记忆里,似乎也只有鲁迅、茅盾、周瘦鹃那样的人物才可以不时在其中“自由”往来一番的。

  而王一之能多次在这一专栏发表连续报道,足见其身份与名望非同一般。

济南景与济南人 百年前《申报》名记王一之眼中的济南

  历史名城,战略要地

  王一之的《济南观察谈》以游记的方式,分门别类地记述他在济南的所见所闻。其第一篇,开宗明义,便形象地展示了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战略要地的位置与地位。他说:

  展东亚大陆之大地图,有最长之河流横贯中国辖境,绵亘如长虹者,即欧美册籍译名所谓扬子江也。扬子江以北重要大城,苟默志其位置,适如北斗七星之以次罗列,北京、奉天、汉城、青岛各占一隅,为四方形,此外则济南、徐州、浦口,或为历史上文明所萃,或为谈时局者视线所集,斜上成一线,与上四者并视,则斗柄方南指,其形势甚可观也。

  济南,西蔽河洛,南策长江,东控海宇,北拥京畿。明清以来,济南为京师之门户与屏蔽,失却济南,京师危矣。至清末民初,济南的战略地位更加鲜明。除了水路,济南又成为津浦、胶济两大铁路干线的交界枢纽。

  于是,王一之接下来作出归结道:

  然以一城市而兼具历史上、时局上两种重要之位置者,舍北京外,当无过于今日之济南矣。

  然而,若问王一之何以如此重视济南,特别是济南“时局上”的战略位置呢?这是大有原因的。他在来济南的途中便看到一种情况,他说:

  所可异者,北上途中某国人乘客,惟济南一埠为最多。欲知某国人自东西渐之势之雄伟,似又不得不急为济南之行。此记者未抵济南前所具之感想也。

  某国,盖指日本也。这是敏感的名记王一之对于山东省、特别是济南出现日本国大举移民的警惕与担忧,且以此告诫当政者与国民也。他还谈到日本在济南的文化渗透:

  但最初触予眼帘之事物有五,一为日本式大门以上障子形之空格;二为日本牌号浑圆形之玻璃门灯;三为日本式圆柱形之纸灯笼;四为曲躬前趋远视成圆形之日本女子;五为气宇轩昂坐黄包车飞驶前行之戎服日员。在上述五端中已有三端作圆形,予初颇异日本人之好圆,继思日体本浑圆,日字古文亦作圆形。凡物属圆体,其进行极速,宜乎日人之欲以圆字雄飞突进,而包举此世界也。

  显然,王一之的担忧不为无因。它为日后的济南历史所验证。

  济南彼时的旅馆与饭店

  1919年,济南的商埠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呈现一派繁华气象,而济南老城亦焕发生机。

  王一之这样写道:

  济南无欧美人士所设之完全西式旅馆,其为本地华商所设立者,惟少数之优等官房,尚堪驻足。窗纱低护,电炬通明,开间之宽大,为各大城市之旅寓所弗能逮。

  而在济南的旅社中,又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王一之呢?不是高贵的陈设与华丽的做派,而是以中国优秀传统诗词做成的镜架装饰。他说:

  甫抵逆旅,即于壁间小镜架中,睹雅渔氏手写近作两首。一为大连近作,诗云:“故国幽居有所思,江天仍是海天时。五洲何处论知己,云白风清日上迟。”其又一镜架,则书沈阳杂诗一绝,其署欸前年月,则皆壬子岁之清和首夏也。诗曰:“红袖香销午梦酣,酒尊破冻忆江南。太平歌舞浑忘却,满目兵戈总不堪。”王氏何以对此诗歌装饰如此有兴致呢?答案是:他是一位真正的审美家。

  这也是他走遍世界的阔大眼界使然。他说:

  诗之为物,最足怡性陶情。欧美各国,上自名区名墅,下至寻常家居旅寓,莫不以极隽妙之诗句,为户牖间点缀,其优美悦人处不减名手所作画帧也。

  对于济南旅馆的缺陷与不足,王氏亦予以毫不客气地批评,首先是卫生与服务意识:

  不意甫经登榻,而帐中之蚊声薨薨然,同时兢作。一阖眼间,臂指悉受奇创,其困况实非言语之所能尽。起而开灯,视之蚊虫均自帐幅上下口隙缝中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是卫生观念差,灭蚊措施不得法;其次,是旅店主人赶时髦,蚊帐错用了“西式套帐”。他说:

  揆诸此辈逆旅主人心理,必谓用此蚊帐方得谓之模仿西式,方得谓为有改革之精神,而不知此等套帐在彼欧美不知属于何世纪何年代之流行品?记者旅美时,屡向各地旅行而绝不睹此等不新不旧之西式套帐,而在中国内地各城竟屡见之。

  由此,王氏的话题又回到彼时人们热议的改革上来,他说:

  今之侈言改革者,动曰若相仍而不改,永无革新之时。此说固甚有理,但不察个中利害而仓促言改革,犹此旅馆之用套帐,徒令人无病呻吟耳。……此可见改革之图非穷源竟委不可。虽至微如饮食起居亦万不容掉以轻心也。世界诸文明国被派往国外留学或调查者,大抵均能熟谙本国情形默察他邦情势,而绝不为虚荣之一念所左右,故不必为“新”字所迷误,而常能自遂其革新之宏愿云。

  谈到济南的餐馆,王一之最为叹服的是大明湖上的饮食。他说:

  口之享受则为大明湖畔之山东菜馆,其尤著者为雅园,园后临湖,门径甚迂曲,陈设殊幽雅,观其“周诗大雅庾信小园”之集合式妙联,已可知此中不乏名士之驻足矣。山东各馆汤菜均混浊,惟此馆独清腴鲜美,其所擅者为汤菜及甜菜,予尤嗜其所制鱼汤一盂,叹为大明湖畔特有之风味云。

  大明湖特别是雅园之鲁菜,其特征在于,餐饮不只是吃饭,乃是环境、文化、情调与美食的结合,迂曲门径、优雅陈设、名士妙联,加之湖上清爽,荷芰风香,拂水绿柳,如此之景观环境,堪称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趵突泉绝妙佳境却缺少配套环境

  王一之来到济南,深为趵突泉独特的美景所打动:

  (趵突)泉水自池底上喷时,竞向左右流,明漪浅碧,荇藻掩映水际,日光照之,微风拂之,吹皱一池水,幻为万叠锦纹,不可谓非宇宙间之大观。

  “幻为万叠锦纹”,这比喻来得妙!

  眼见得趵突泉“宇宙间之大观”,王一之突发奇想,他说,如果请著名的美术家,将这“万叠锦纹”及绿藻等美景——

  绘成特制绵纹笺,写出荇藻数行,而以浅绿水纹为煊染,则北京南纸店又可展其木刻套印之绝技矣。水中有此妙裁,惜我中国美术家未曾注意及之也。

  “特制绵纹笺”加之“木刻套印”,这样的文化创意,确实是极为高明。

  趵突泉的热火景象,在王一之眼里,就是上海的城隍庙:

  趵突泉旁有庙祀,四围小街多摊场及洋杂货铺,布篷遮日,仰视不能见天,短衣宽袖,攘臂往来其下者,络绎不绝,绝似上海之城隍庙。

  游客们来到趵突泉,往往就泉看泉,很少有人看到在趵突泉影响之下的外面世界,或者不够准确地说,是趵突泉的附加价值,聪明的王一之则看到了,他说:

  济南因有此泉,故环城小河澄碧可爱。

  倚栏望之,当前为方池者,转右水流处,尚为街巷中之一小河。

  趵突泉出,流为泺水,绕城穿巷,绿了半个济南。

  济南人,世代就生活在泉河之湄。

  然而,王一之最具眼光的,还在于他对趵突泉的文化发现:泉上竟然设有图书馆。他写道:

  与泉旁庙祀隔水对峙者,为第一通俗图书馆,有坐屋隅奏风琴者,负贩之徒,执卷环坐。于此学绝道丧之日,得此难得之良法美举,不啻闻当日东鲁纮诵之声,而窃叹古文明集中地之山东,究视浮华侈靡之上海,为不同也。

  看到了吗,连那些做买卖的商户们,都在闲处识字读书。于是,王一之慨叹道:山东,这“古文明集中地”,就是与众不同呀。而这图书馆设在泉上,真是普及文化的“良法美举”啊!

  对于趵突泉的缺陷与不足,王一之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他着重批评的,是趵突泉的周围环境:

  游趵突泉所极不满意之事,即此泉之四周无一处整洁可容久坐,更无一处可容女流美术家之安心描写。若令完全欧美眼光之人来此,恐未及觉察斯泉之美而早拂袖远避以去。盖前后左右之物舍图书馆及庙祀外,更无一物足与名胜地相称也。乞丐残疾触目皆是,小卖摊场陈设要道,摩肩而过若与裸身垢面者相角逐,然未睹名胜地之佳处以前,必先备感游览上种种不适意处……

  虽则针针见血,然痛快淋漓。趵突泉之绝妙佳境,必得有与之相称的良好环境,此大家之卓见高识。然而,笔者在感佩之余,尚有少许辩解。即趵突泉有一多年形成之地域文化传统在焉。据文献,自清至民国,趵突泉不仅是一处观览胜处,它还是老百姓游乐购物的天然市场,据晚清陈德征《济南游记》之《趵突泉集记》:“趵突泉为济南名胜地,每逢二七日,为集期,游者益众。”此乃其嘈杂错乱、各色人等聚集之源也,然以此,趵突泉反更接济南地气,所谓有弊亦有利。

  王一之论游大明湖的四种享受

  王一之写济南景,最为出彩的,还数大明湖。王一之十分精妙地概括了四个方面,即:其不同者,眼、耳、身、舌之四种享受耳。王一之不是笼统地、正面地写大明湖之美,而是宕开一笔,迂回地,从大明湖带给人的享受的角度,来展示其美,这一下就将风物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连在一起,使得人们读来倍感亲切、温馨。

  一之先生将大明湖的视觉享受分为两种:高视的与平视的。他先说大明湖的高视之乐:

  (大明湖)其最便高视远瞩之良处所,一为北极阁,一为李公祠。由北极阁下瞰,游艇尽在荷塘苇泽中,绝类一幅江南田野之景,风帆上下,平畴无际,自沪宁道中车窗望之,只见行舟在稻苗中作势回旋,为彼穿花之蛱蝶也。若在李公祠后倚栏凝伫,则翩翩来去之布帆船,与彼瑟瑟然有秋意之芦苇丛绿白两色,交映生辉,虽在暑季亦觉心目中异常凉爽……

  风帆上下,平畴无际,绝类江南田园美景;然还是不够,于是一之先生又增添——行舟回旋如穿花蛱蝶之翩然作势,真个是美透了!

  然而,一之先生论说大明湖的最精妙处,还在于大明湖的平视之美。

  那时的大明湖,非同如今的“一片大明”,而是莲荡水草,一望无际,菱芡被渚,鸥凫近人,一幅生机勃然、曼妙无限的大自然景观。天生如诗之浪漫的一之先生见状顿时大为感动,他说:

  若更以平视论,则大明湖之特色为西湖所不同者,即一“藏”字而已,惟其能藏,故湖面虽小亦不见其甚隘,船路曲折行水草间,大有烟水茫茫一往无尽之概。

  烟水苍茫,航路曲折,湖汊三数,令人迷桃源之津,何等美感!

  王一之这样论述大明湖上的听觉之美:

  耳之享受其远而难得者,如于丛苇中偶闻鸟语,当空一啭,不知其所自来,昂首遥天,幽深杳渺,大有柳浪闻莺之佳境,而清远绵邈却又过之。其近在四围,无往不与视听相接触者,如绿荫环绕中蝉声相应和。观湖滨某宅门“荷花映日杨柳遮天”之联语,便觉此中蝉唱之美,益非他地所能比拟矣。

  因有湖上层层芦苇的遮掩,大明湖上的音响特征在于:只闻鸟啭而不知其美声来自何处,它给人的想象更丰富。王一之认为,此种佳境大有西湖“柳浪闻莺”的“幽深杳渺”之风致,而又别具“清远绵邈”之美感。

  接下来,一之先生又谈到大明湖上的鼻之享受,亦即嗅觉之美。他说:

  鼻之享受者为荷香。此种香味北京三海十刹海中央公园等地,固亦能随处领略,但与此间处境不同,一则只便倚栏观赏,所以自娱者为时至暂,若久伫逾数十分钟,亦不觉其为可乐也。一则置身菰芦万顷中,荷风披拂,正对游人之面,湔滁烦襟,此乐何极。方诸餐霞饮露,快意处正复相同。视彼北京赏荷之法,不啻霄壤之相悬殊矣。

  又是对比法。一之先生举例说,享受荷香有两种方式,一是北京公园内的倚栏观赏,二是大明湖上的置身菰芦万顷中观赏。显然,后者远比前者为美。

  大明湖上第四种享受是舌,亦即口味、味觉的享受,前已提及,不再赘述。

  王一之论济南人简、质、重保守

  对于济南人的“特性”,亦即文化性格,王一之的论述称得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对此,热心的济南人应该有个心理准备,要有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与态度方好。

  王一之说:济南人有三种特性,一曰简、二曰质、三曰重保守。

  “简”,亦即简单。

  其一,交通上之简单:出门时较体面者为人力车,余则鸦鸦轧轧之小车耳。摩托车之踪影迄今尚绝迹。

  其二,食用上之简单:食品寻常为馒头大饼、猪羊肉,非若南方人士之盘餐精美、珍味罗陈。

  其三,服色上之简单:衣服即中、上社会之新人物亦非十分华丽,男子夏布白长衫加黑纱马褂,女子着白女衫下围黑裙。晚凉时在公园等处,见有伉俪携手偕行者,则“白黑黑白”、上下左右相间……似此种“古道可风”之现象,为上海、北京等巨埠所不易得。

  其四,商埠街道名之简单:商埠中马路之计数序列法,其东西行者完全效法上海,即其南北行者亦脱胎于上海之大马路、二马路等名称,不过上加一“纬”字而曰纬一、纬二而已……

  其五,省治规划上之简单:因我国各大城其各城门之名,大抵极形繁复,如南京之东门别名曰朝阳,南门别名正阳;北京在东诸门有东华、东安、东直、左安之殊称……故中国各城市若各城门,简单称之曰东、西、南、北诸门者,大抵寻常之县城耳。济南城内之街市,最繁盛者名为西门大街,此外若东门大街,东、西关各大街,名义均极简单。此外,县东街、县西巷等名称,明明化省城为县城矣。

  济南人之第二种特性曰“质直”。

  “质直”即朴实正直。王一之是从济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洞见济南人的质直即朴实正直的特性的。

  其一,济南各商店分类语十分朴素平直:如浴室径名曰:澡塘。鲜见清水盆汤、汽水浴堂等种种殊称。客寓径名曰:栈,并无饭店、旅社、旅馆、行台等名义上之轩轾。此外各项商业门类虽不能尽忆,大抵不重浮文套语。

  其二,大商铺亦实事求是,绝少奢侈、消耗性质:西门大街等处,各大铺户所陈列奢侈品一类,实远不若南方之多。山东本地出品若茧绸若草帽,均系实事求是之振兴国货计画,绝鲜奢侈或消耗等性质包孕其中。即类似稻香村之南馃店,亦觉其中食物品目无变幻离奇之诸花式,此又山东人士尚质不尚文之特长也。

  其三,文化亦然,如报刊及其陈列:趵突泉第一通俗图书馆陈列各报,有文言者有白话者,体裁名义分画井然,既无一方作用之施,自鲜双方冲突之患。从无假借名义,以极琐陋不堪卒读之白话文字,阑入文言之大报中,牵强作势,令人向之作三日呕者;亦从不见以小报之实,而挟标新炫异之谋,以顶替大报之虚名者。

  其四,流通“袁大头”亦见济南人质直之性:商店行用大银元及小角,以镌袁世凯小影者最见流通,其原因有二,一则此项银币为民国三年所鼓铸,伪造之举迄无所闻;二则镌袁世凯小影之银角,其价值为十枚换一元,非若小洋之价值涨落不可靠,而时有亏耗之虞。故济南虽有钱店滥发纸币,其价值仍可永久不变。

  由此可知,济南流通“袁大头”非为政治原因,乃出自济南人稳重、实诚。

  其五,客栈、旅馆直捷爽快,尚质面相:

  一之先生走遍天下,对于客栈、旅馆中人尤多触。他说:若客栈中一类人,其狡谲必视寻常人为尤甚,行遍全世界莫不如是,而以我中国之为害者为尤酷。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济南旅馆,却是另一幅面貌:行李上下点件算,有定价,茶房小账交柜收存,可无争执之苦。旅馆中人虽不免有狡黠者,视其办法之直捷爽快,亦足审知其尚质之面相也。

  王一之先生论证济南人第三种特性则是“务保守”。

  其一:记者初抵济南,即见沿途诸苦力,大抵蓄发为辫,已觉甚不满意。及履衢市,入餐馆,周览名胜,而目之所接,无往不遇垂辫广袖之徒。

  此时是1919年,据济南开埠已近15年,而距离推翻清室、建立共和也已8年之久,然而,在济南,依然有拖着前朝大辫者晃来晃去,且多为“苦力”,此足见旧势力的顽固、历史发展之惰性、下层社会的不幸与不争,以及改革之艰难也。

  其二:及过西门大街及趵突泉附近之诸街市,更有三种营业最足令人注意:其一为辫线店,高悬黑色之辫线甚多;其一则首饰铺,玻璃匣中所陈设者大抵皆南方三十年前之古旧银器;其三为售手帕者,大方巾蓝花甚粗俗,小方绢有紫红者,有红而带黑者,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我国以三十年为一世,不意一国之大,其南北程度之相去竟令人有隔世之叹云。近闻外国商人相率来中国搜求古式之衣饰,曷弗径往山东而一空其所有乎?

  济南人素不喜赶时髦、赶时尚,其由来久矣。其间利弊,读者当有定评。

  其三:尤可笑者,济南各名胜,大抵标有白纸小签如“休息日女士游览”等语,触目皆是。记者往游,幸不在日曜休假之期,否则虽欲免其不即屏诸门墙以外,亦不可得。此又他地之所罕见者也。男女之界严,今日惟亚拉伯、印度等地为然,推其流弊所及,每至不堪闻问。

  男女之大防,竟依然如故。

  一之先生一方面赞叹济南、山东的古风醇厚,以及读书与弦诵之声,洵为古文明集中地,还有济南人的“简”与“质直”等等特性;另一方面,他又毫不留情地披露济南存在的敝陋、问题与不足,济南人的文化缺陷等,令人深长思之。这才是一位学者实事求是的公允态度与学术良心之所在,这也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济南。

作者:侯林 侯环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