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济南府志》中的济南府城图
中国的旧方志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中,历代旧志在史类中数量最多。据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我国现存旧志8264种、12.32万卷,占全部古籍总数的10%。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保存了大量珍贵、翔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编纂志书较早,成书数量多。丰厚的旧志文献,是济南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力的支撑和佐证。济南历史上存世旧志,皆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官修志书,据统计,按照现行济南市行政区域,今存府志2部,旧县志38部,此外还有部分抄本、稿本存世;曾有文献记载,但今已散佚者,11部。
清康熙《济南府志》是济南历史上首创之府志;道光《济南府志》体例更为完备,资料更加充实、详尽。
一、清康熙《济南府志》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蒋焜调任济南府知府,一上任便讨要府志披览,当得知济南无府志时大为感叹。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蒋焜聘请唐梦赉设馆修志。唐梦赉将自家房舍“志壑堂”辟为志馆,开始纂修《济南府志》。
唐梦赉(1628—1698)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嵒。济南府淄川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顺治八年由庶吉士改授翰林院检讨,次年罢官归里。一生勤于著述,主要有《志壑堂集》《借鸽楼小集》《林皋漫录》等。除唐梦赉外,先后参加《济南府志》编修的还有毕际有(字载积,淄川人,贡生,曾任扬州府通州知州)、张绂(淄川人,贡生)、毕盛钜(淄川人,贡生)等14人。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底始,编纂者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至翌年六月即完成初稿,用时仅半年。清康熙《济南府志》是济南历史上首创之府志,对研究清初济南府所辖州县地理沿革、职官、人物、物产、艺文、赋税等具有重要价值。康熙《济南府志》共54卷,100余万字,篇目设置主要借鉴贾汉复主修的《河南通志》和《陕西通志》,全志设8门,门下设目,卷首绘有城舆、山水等图。
康熙《济南府志》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刊刻印行,现未见其他版本。全国各主要图书馆均有藏。
二、清道光《济南府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秋,济南府知府王赠芳设立志局,令各州县提供府志采访册,同时邀请邹平县的成瓘、成琅两兄弟续修济南府志。由王赠芳任总辑,成瓘、成琅任纂修。次年正月,泰安知府王镇调任济南知府,按惯例担任府志总辑。道光十五年(1835年),府志初稿编成。王镇于次年四月重设志局,对府志初稿进行修订、补校。道光十八年腊月完成复校,前后历时6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刻版完毕印刷成书。
道光《济南府志》共72卷,设32目、共180余万字。资料除来源于通志、府志、县志等各类文献资料外,主要依据各州县报送的采访册,因此道光《济南府志》与康熙《济南府志》相比,体例更为完备,目类、字数大为增加,资料更加充实、详尽。其中记载济南泉水尤详,在方志界有很高的声誉。全国各大图书馆均有藏。
历史上济南各县的旧县志编纂非常活跃,存世成果亦不少。其中历城6部、章丘7部、长清4部、平阴6部、济阳4部、商河6部、莱芜5部。
一、历城
▲明崇祯《历乘》。为历城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始编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崇祯七年或八年刊刻印行。知县贵养性主修,刘敕主纂。全书共18纲,每纲一卷,纲下设目,共119目,约10万字。原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1959年中国书店据该藏本影印。
▲明崇祯《历城县志》。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始编,历时不到半年即编纂成稿,遂刊刻印行。历城知县宋祖法主修,叶承宗纂。全书12纲,49目,共16卷,约15万字。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有藏。
▲清康熙《重修历城县志》。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县李师白筹措款项,主持重修,同年刻印发行。此次重修对旧志很少改动,凡例、篇目编次均仍其旧,仅在部分纲目中略加增补,对个别错讹作了订正。全书共16卷,15万多字。山东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有藏。
▲清乾隆《历城县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成书,三十八年(1773年)刊刻印行。知县胡德琳主修。该志体例较为完备,征引博洽,记事详而不杂,出版后即见称于世,成为方志界纂辑派的代表作之一,称为佳志。全国各主要图书馆藏有该志。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始编,1926年成书。知事靳巩、滕鸿嘉先后任主修,毛承霖任总纂。全书54卷,分装20册,约34万字。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主要高校图书馆有藏。
▲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始编于1925年,成书于1927年,1928年出版发行。历城县实业局局长孙宝生主编。该书以记载经济资料为主,采用篇、章、节、目体,共分3篇、28章、78节,共约6.5万字。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历城区档案馆收藏有原版本,历城区史志办藏有誊抄本。
二、章丘
▲明弘治《章丘县志》。明弘治五年(1492年)编,知县陆里任总纂。全书共4卷,12个条目,约24万字。明嘉靖九年(1530年),对原志书“补散订讹,越五月,其稿告成”,并重新刻版印刷。原版本已佚,新版本成孤本,藏于宁波天一阁,山东省图书馆存有部分拓稿。
▲明正德《章丘县志》。明正德八年(1513年)成书。知县吕秉彝主修,刘栾编纂。该志体例沿袭明弘治志,篇目卷次亦同。现仅存孤本,藏于宁波天一阁。
▲明万历《章丘县志》。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秋始编,次年夏成书,当年刻印发行。知县董复亨任总纂。全书共34卷,约13万字。在明代编修的4部《章丘县志》中,该志卷帙最浩繁,体例最完备,最受后人推崇。山东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章丘区档案馆有藏。
▲清康熙《章丘县志》。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秋始编,次年春成书。知县钟运泰任总纂。全书设9纲,63目,共12卷,17万字。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章丘区档案馆有藏。
▲清乾隆《章丘县志》。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始编,乾隆二十年(1755年)成书,翌年刊刻印行。知县张万青任总纂。全书共13卷,近10万字。全国各主要图书馆有藏。
▲清道光《章丘县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秋始编,次年秋成书。知县吴璋任总纂,翰林院庶吉士曹懋坚为编修。全书共16卷,约21万字。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有藏。
▲清光绪《章丘县乡土志》。编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年成书。知县杨学渊任总编,乡绅高钟璐、孟继笙为总纂。全书分装2册,共2卷,约7.8万字。山东省图书馆、章丘区档案馆有藏。
三、长清
▲清康熙《长清县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成书,同年刊刻印行。知县岳之岭主修。该志在明万历志(已佚)基础上增删订正成书。全志分装2册共14卷,约5.6万字。已成孤本,国家图书馆有藏。
▲清雍正《长清县志》。清雍正五年(1727年)成书,同年刊刻印行。知县李佺依主修,在清康熙志基础上增补资料修纂而成。已成孤本,国家图书馆有藏。
▲清道光《长清县志》。始编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成书于道光十五年,同年刊刻印行。知县舒化民主修。全书分装8册,共22卷,约36万字。有1935年铅印版本。馆藏较广泛。
▲民 国《长清县志》。1934年始编,1935年成稿,同年铅印出版。县长李起元任监修兼总校。全书共分装12册,共18卷,约32万字,为长清区有史以来卷帙最浩繁的一部。由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作序并题写书名。藏书较广泛。
四、平阴
▲清顺治《平阴县志》。清顺治十年(1653年)成书。知县陈秉直主修。全书分装4册,共8卷,10万余字。山东博物馆存有刻本,上海图书馆存有抄本。
▲清嘉庆《平阴县志》。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成书。知县喻春林鉴定,朱续孜编纂。全书分装4册,共4卷,3万余字。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有藏。
▲清道光《平阴县志续刻》。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成书。张朴主修。分装4册,共2卷、5万余字。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有藏。
▲清光绪《平阴县志》。始修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翌年成书并刊刻印行。知县李敬修主修。分装8册,共8卷,23万字。馆藏较广泛。
▲清光绪《平阴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书。黄笃瓒主修,朱焯编纂。共1册、1卷,约1万字。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刻本,山东省图书馆有抄本。
▲民国《续修平阴县志》。1935年始编,翌年成书。清翰林院庶吉士、邑人朱名炤总纂。分装4册,共8卷,约14万字。成书后未印刷,手抄本(原件)存平阴县档案馆。
五、济阳
▲明万历《济阳县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成书,由知县侯加乘主修,邢其谏编纂。共10卷,约7万字。国家图书馆、山东博物馆藏有刻本。
▲清顺治《续修济阳县志》。清顺治六年(1649年)始编,翌年成书。知县解元才主修,邢其谏编纂。全书1卷,约1.2万字,为明万历志之续志。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有藏。
▲清乾隆《济阳县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始编,乾隆三十年成书。知县胡德琳主修,何明礼、章承茂编纂。共14卷,约30万字,分装13册。该志出自名家之手,为济阳区所有旧志中最受推崇的一部。省内外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
▲民国《续修济阳县志》。1931年始编,1933年成稿,1934年刊刻印行。北洋军阀、济阳人卢永祥任总督修。共20卷,约50万字,分装12册。该志由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段祺瑞作序。藏存较广。
六、商河
▲明万历《商河县志》。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始编,万历十五年成书。知县曾一侗主修。共10卷、7万余字。国家图书馆存有孤本。
▲明 崇 祯《商河县 志》。明崇祯十年(1637年)成书,知县贾前席主修。该志在明万历志基础上增补编纂而成,共10卷、7万字。国家图书馆藏有孤本,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存有胶片。
▲清道光《商河县志》。清道光元年(1821年)成书,王怡纂修,共8卷,孤本,存于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清道光《商河县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始编,道光十五年成书。知县龚廷煌、王元涛先后主修。该志为商河县清代志书中资料最丰富的一部。共8卷、17.6万字。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有藏本。
▲清光绪《商河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编,光绪三十三年成书。时任知县姚诗志任鉴定,前任知县陈敬堂任总裁。共4卷、5.44万字。山东博物馆存有手抄本。
▲民国《重修商河县志》。1934年始修,1936年成书。县长石毓嵩主修。共15卷,约40万字,藏存较广。
七、莱芜
明嘉靖《莱芜县志》。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县陈甘雨纂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刊刻。共8卷,2册。传本极罕,宁波天一阁藏有孤本。
▲清康熙《莱芜县志》。时任知县叶方恒主修、前任知县钟国义编纂,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印。共10卷,1函5册。
▲清光绪《莱芜县乡土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何联甲编纂,光绪三十三年石印。共1卷。
▲清宣统《莱芜县志》。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始修,张梅亭主修,王希曾编纂。张梅亭搜集资料,足迹遍及莱芜各地,历三四年,写成志稿。后辍笔十余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又“检视旧稿,重加缀辑”。共22卷,6册。1922年铅印出版。流行较广。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知县李钟豫督修。共38卷,1函13册,以宣统志为蓝本续修,列有大事记。1935年铅印出版,流行较广。
除了府县志这一类地方综合志书,济南历史上还编纂了一批专业志、山水志,同样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清道光《济南金石志》。编修《济南府志》时纂。时成瓘、成琅兄弟编纂的济南府志稿,经王镇、冯云鹓等人整理校定为72卷,冯云鹓又搜集纂成金石志4卷。本为府志中的“金石志”,道光二十年(1840年)另刻单行,独立成志。该志约17万字,对济南府属历城、章丘等16州县所存历代钟鼎碑碣作了较详尽的记载。山东省图书馆有藏。
▲清康熙《趵突泉志》。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始编,乾隆七年(1742年)成书。任弘远编纂。主要记录了趵突泉及泉畔亭台楼阁的历史变迁、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有关趵突泉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及清康熙皇帝三临趵突泉的情节。分上下2卷,共15目,约12万字。
▲清康熙《灵岩志》。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书。有两个版本,清康熙三十九年刻印本称康本,清乾隆年间修订重刻本称乾本。山东盐运使李兴祖、济南府知府孟光宗鉴定。分装4册,共6卷,约8.5万字。该志已成孤本,存国家图书馆。
▲清同 治《灵岩志略》。清同治十三 年(1874年)成书,王镐编纂,共2卷,是一部为乾隆皇帝游览而编纂的志书。
▲清光绪《五峰山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成书,李桐原辑,邵承照详纂。共12卷,约8万字。已成孤本,存国家图书馆。
▲清道光《章丘节孝志》。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成书,刘家麟编纂,共4卷。
▲民国《历城金石志》。本为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中的“金石考”,夏鲁生、夏丽生兄弟二人纂辑。为便于流传和使用,1926年夏,利用续县志的书版,将《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又单独刊印为《历城金石志》。共2卷,2册装,约5万字。山东省图书馆有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旧志文献是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对于济南来说,它们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是构建地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规划地挖掘整理和再版,对于传承城市文脉、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