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万家忧乐,汇聚万千民智。坚持守正创新,顺应实践发展,持续完善制度,就能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正在进行着这样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创新“135”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抓牢高素质队伍培育、抓细高效能机制建设、抓优高水平资源整合、抓亮高品质活动开展,甸柳新村街道不断深耕基层治理沃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持续擦亮“乐居甸柳”名片的同时,街道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泉城优秀公务员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培育高素质队伍,强化组织引领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硬核力量”,甸柳新村街道始终把骨干培育、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在培育机关干部方面,街道强调“复合型”,先后完善《党工委议事决策机制》等制度7项,要求班子成员带领分管科室、包居社区破难题,科室人员主动研究吃透各级政策法规,做业务上的“明白人”;完善《街道绩效管理办法》,实行正向激励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每季度平时考核统计干部“四项清单”,提高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数据显示,该街道连续5年获历下区绩效考核一等奖。
在社工队伍方面,街道强调“专业化”。通过实施“出彩头雁”培育工程,依托“励新学堂”,街道党校设立“社区干部训练营”,开展4类12项课程;联合省委党校举办“百名博士进基层”甸柳首讲,开展宣讲90余次,开展40余场“菜单式”点学培训……专业“充电”取得累累硕果,社区涌现诸多典型。其中,第三社区“90”后党委书记杨天煜探索创新出济南市首家社区“柳悠芽”托育园,受到国家卫健委点赞肯定;第一社区党委书记许蕊获评济南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出彩型”好干部等。
此外,街道还十分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培育,专门成立“甸亮初心”党员志愿联盟,涵盖64支服务队,融合街道、团体、爱心企业、双报到单位、群众5方力量参与实施,形成“群众点单、街道制单、社区派单、联盟接单、爱心企业买单、多方评单”6项服务流程。如今,街道已吸纳3400余名党员骨干、热心居民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服务,老百姓做老百姓工作已成常态。
建设高效能机制,提升治理保障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甸柳新村街道深谙基层治理要想取得实效,就要构建科学化的基层治理机制,坚持以“高效能”机制建设提升治理保障力。
“高效能”体现在上下贯通、协调统一上。首先,街道发挥包居机制牵引优势,坚持领导带头、科室跟进,大情小事齐抓共管,高效推动事要解决。其次,发挥热线研判预警优势,坚持“把热线当成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在工作中主动靠前解决矛盾,前置化解急难愁盼。最后,发挥协商议事机制优势,高效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商量”工作室民意征集、问题协商功效和群众工作的主体作用,用好“四步议事”协商议事机制,全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高效能”的工作机制下,甸柳新村街道辖区内燕柳园小区14栋20年以上“楼龄”楼房的供水管网得到了改造;第一社区甸新东路和第五社区甸柳七区停车难、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甸柳七区停车需求基本满足,相关问题实现了零投诉;7个单元84户居民的下水管道得到改造等。
如今,街道基层治理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被动到主动、局部到全域”的根本性转变。
整合高水平资源,凝聚发展助推力
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
辖区1.4平方公里内,集聚着商务楼宇14栋,中央驻济和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61家,中小学4所,高校2所,资源丰富,优势凸显。为此,对于甸柳新村街道的基层治理工作来说,盘活资源至关重要。
依托综合体建设提供社区服务。街道聚力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将购物、养老、托育等多种服务“打包”送到居民“家门口”,成为全市首个探索“开放式、面对面、零距离”社区服务模式。发挥单位专业优势。注重与辖区省市区31个“双报到”单位“需求+职能”的联动对接,例如在雪天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破冰除雪;联合各驻区单位将可以释放的停车位列入街道“停车资源清单”等,缓解停车难问题。深化共建共治合力。引导“两企三新”融入基层治理,成立楼宇党委,邀请辖区12家重点企业、头部企业,“牵线搭桥”区直有关部门,召开财源建设联席会议等20次,推出成长、创业4类定制套餐;组织辖区14家企业成立“新聚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
开展高品质活动,释放共建新活力
结合居民需求,上半年开展“学生防溺水宣传”“雷锋月耳疗义诊”“济南市黄河大集暨年货大集”等30余场活动;针对企业需求,成立新聚产业联盟,依托辖区4座“亿元楼”,推动数十家企业“抱团式”互惠合作……一系列高频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活动,为甸柳新村街道基层治理搭建起坚实的实践平台。
今年以来,无论是社会治理、经济发展,还是环境提升,街道都聚焦需求靶向立项、聚焦服务精准发力,坚持实行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服务精准化,推动工作高质量落实。
不仅如此,街道还将活动品牌化,不断聚焦品牌创新突破。今年以来,街道创新了“心系万家灯火—‘甸心柳意’”人大品牌,正式发布了“甸言柳议”政协品牌,时刻关注基层百家声音,打造了全国首家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和全市首家能量交换超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其中,街道垃圾分类案例获评全国环境卫生行业典型案例“优秀奖”,并作为济南唯一单位入选住建部《绿色中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案例。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如今,甸柳新村街道以四项举措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实堡垒,绘就出一幅乐居、和谐、繁荣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李月 李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