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打学习类工具类App的歪主意?

2024-08-06 09:39:4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广江

责任编辑:李欢

  □陈广江

  如今,互联网在未成年人学习生活中均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不少中小学生通过学习类、工具类App进行任务打卡、资料查询、学习辅助、生活记录等。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明明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学习类、工具类App,内容却“跑偏”了。一些学习类、工具类App,不仅因为广告众多、功能混乱等影响使用感,而且蕴含一些色情、低俗等“擦边”内容,极易给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8月5日《法治日报》)

  小学生App打卡跳绳,弹出穿着暴露、袒胸露乳的美女主播;女高中生线上自习室连麦,遭遇“变态”私信骚扰;学习打卡App随意跳转,付费充值没有任何确定或提示环节……类似现象并非个例,但又屡禁不止,长期以来饱受诟病。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网络应用中出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但部分学习类、工具类App屡屡触碰法律红线,挑衅社会容忍底线,原因何在?

  无外乎一个“利”字。部分App开发者与运营商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道德底线被一再突破。他们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缺乏辨别能力,将低俗、色情等内容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以此获取广告收入或流量变现。某些平台为了博取流量和更大利益,对乱象采取了默许、纵容的态度。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伦理,更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严重侵害。

  监管盲区与责任缺失,也不容忽视。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往往难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同时,部分平台在审核机制、技术过滤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阻止违规信息的传播。此外,家长和社会各界在监督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失,未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

  面对部分学习类、工具类App的种种乱象,迫切需要平台自身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和技术过滤系统,从源头上切断违规信息的传播链条。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更重要的是构建社会共治的格局,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除了外在的监管和约束外,还应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和良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类、工具类App中违规信息泛滥的问题。

  总之,学习类、工具类App应是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工具,而不能成为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负责任的企业行为以及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应用程序回归正轨,真正服务于教育的目的。也奉劝一些商家不要在孩子身上动歪心思,否则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陈广江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