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一”,中共济南市委发布了《关于表彰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平阴县玫瑰镇外山村党支部获评“济南先进基层党组织”。
从昔日一个黄河滩区的小村、弱村,到今天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家家住上社区楼房,黄河滩区迁建成为外山村历史的转折点,而以党建“红色引擎”为引领,外山村紧紧围绕强村富民
目标,坚持“组织创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
三个维度同步发力,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滩区迁建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外山村旱田改水田种植的水稻丰收。
搬迁后,老村往哪儿走?生态治理走出成功路
周末驱车,来到平阴县玫瑰镇外山村黄河玫瑰露营地,沿着“几字弯”观赏路线拾级而上欣赏黄河落日,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在黄河边露营,拍照打卡,享受休闲时光,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烟消云散。
黄河玫瑰露营地位于玫瑰镇外山村,是玫瑰镇去年以来实施的平阴县外山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的一部分。项目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引入“玫瑰”元素和黄河文化,将“黄河宁,天下平”与“黄河几字弯”步道巧妙结合,设计黄河落日自然美景观赏路线,营建地标性景观立面,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露营地的前身,是一处采石后废弃的矿山。
“村民都搬走了,老房子拆掉后该复垦的复垦,原有的耕地该发展产业的发展产业,采石剩下的矿坑咋办?”很多村民心里直盘算。
村党支部也在绞尽脑汁。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借助生态修复项目,外山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提上日程。
通过项目的实施,铺设大面积草坪、别出心裁的打卡点和花海,平阴县探索了黄河沿岸“生态修复+旅游发展+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修复一座矿山,发掘多重效益”,实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个目标。“你看对面艾山风景区,每到周末都是人山人海。我们过去真是羡慕不已。现在矿坑变成了露营地,我们这里来的人不比对面少了。”外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振说。
搬迁后,如何找到一个好产业?支部牵头找到共富模式
看着搬迁后空出的大片耕地,外山村党支部开始探索盘活集体资源的新举措,谋划新出路,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2021年,外山村邀请村“两委”成员和20名群众入股合作社,建设了3个占地10亩的食用菌大棚,邀请从事食用菌种植20多年的致富能手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当年食用菌年产量达10万斤,实现盈利近20万元,带动村民4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初次创业成功,让外山村一帮人受到了极大鼓舞,也探索出“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伙人+农户”“支部+党员+群众”的共富模式。
接下来,外山村又扩大投资,流转200余亩土地发展玉米规模化种植,当年就收获玉米15万余斤。为解决销路问题,外山村积极探索购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与收购公司直接对接,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为打破黄河滩区的种植条件限制,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又外出学习滩区种植经验,同时聘请农业专家对滩区土地种植条件进行评估。考察返回后,大家决定实施“旱田改水田”项目,发展特色种养业。2022年,外山村翻整50亩沿黄低洼滩区种植水稻,进一步整合了种植产业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新思路。
上楼后,村庄治理如何转型?“五全”网格学院建机制
从原来的村庄搬进社区,村民住得不像过去那么集中了,如何维系原有的村庄治理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的能力,外山村将全村划分为多个网格片区,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推动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下沉网格,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代办、暖心慰问等服务。组建党员楼栋长微信群,集合社区内全部楼栋长集中议事、反馈问题,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解决农村优秀人才流失问题,外山村发动村内党员、群众代表,通过基层摸排、网络收集等方式,全面收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影响力的经商人士、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等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建立起了人才信息库,定期开展茶话会,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依托玫瑰镇“五全”网格学院,定期组织网格员、致富能手参加培训班,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备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村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作为黄河滩区迁建村,为帮助村民尽快适应搬迁生活,搬迁后,外山村“两委”投资160余万元为村民逐户安装烟机、灶台、橱柜,同时为每一户居民缴纳用电开户费100元、自来水费200元,让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为解决村内老年人“一餐热饭”的养老问题,外山村建成了外山村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的老人可以在此就餐、学习、娱乐、健身,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建立了“党员队伍来带头、志愿者队伍增色彩”的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微笑服务、上门服务、亲情服务等便捷服务。
立足自身自然禀赋,不断创新党建引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优民生改善文章,如今的外山村全村上下呈现出和谐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2023年,村集体收入近140万元,成为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黄河滩区迁建村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