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满目葱茏;青山环绕,绿水相拥。走进“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章丘区官庄街道朱家峪村,随处可见斑斓的色彩,红、黄、绿色的树叶随山势层层交叠,把这个古老的村落装扮得富有诗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打卡”。
中国龙山,泉韵章丘,传统村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2022年4月,章丘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沿着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一路走来,一座座传统村落见证了长风浩荡,赓续了千年文脉,留下了这座城市关于历史与文化的深深印记和宝贵遗产,也留下了古朴厚重老街古巷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章丘区紧紧围绕“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的要求,立足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保护与传承、融合与活化”相结合,深入探索“文化廊道+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模式,打造具有鲁中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样板,让文化的根脉绵延不断,让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
座座古村犹如宝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幽深的古井、镂空的窗棂、斑驳的青砖……这都是魂牵梦绕的诗意栖居。
从嬴汶河缓缓流过的官庄街道石匣村,到杏花河见证沧桑的普集街道博平村;从齐长城脚下的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到古朴雅致的相公庄街道梭庄村;从诗情画意的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到儒商故里刁镇街道旧军村……它们从古而来,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它们向新而生,律动着时代的脉搏。
南依泰山、北邻黄河的章丘,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等旅游资源优势,是久负盛名的千年古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8个、省级传统村落14个,数量居济南市第一位。同时,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
座座古村,犹如宝藏,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也是古建筑“活”的博物馆。章丘区现保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不可移动文物329处、历史建筑18处。
座座古村,处处瑰宝。在章丘区拥有的中国传统村落中,锦屏山下的文祖街道青野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的发源地;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扛芯子远近闻名,还设立全省首家乡村儒学讲堂,崇德向善,倡树新风;山峦起伏,峰岭峻秀,绿水青山环抱的官庄街道石匣村是章丘梆子的发源地……
一砖一瓦见证历史,一街一巷承载乡愁,一村一貌串珠成链。章丘的古村里,不仅有古树、有溪水、有历史烟云,更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悉心传承、对古建筑古民居的精心呵护。
保护传承规划先行传统村落展现新风采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传统村落是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保护传承,规划先行。
2022年5月,《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出台,明确示范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组织保障,列出时间表、路线图。
2022年10月,《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年)》印发,明确“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依托齐长城文化廊道、齐鲁古道和“章丘-淄博”古商道等文化廊道,连点、串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并根据村落的独特性,制定个性化保护方案,一村一特色,体现差异化。
编制《济南市章丘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导则》和《济南市章丘区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指南》,开展传统建筑普查建档,围绕传统建筑风貌真实性、完整性,集中修复保和堂、五福堂等113座传统建筑,形成更加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组群。组织专门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搜集、挖掘,建立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100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山东手造”章丘非遗展示体验中心,认定省级非遗工坊1处、市级非遗工坊13处、区级非遗工坊20处、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5处,培育打造传统文化、红色记忆、地理标识产品等专题博物馆80余处,为体验历史、传承文化、感受乡愁提供了文化空间。
保护筋骨肉,传承精气神,传统村落焕新需要文化支撑。章丘区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内在文化资源,从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中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文化,从古色古香的独特建筑中挖掘艺术文化,从流传的历史故事中去挖掘历史文化,把传统文化资源变为推动发展的文化支撑,打造了以齐长城、齐鲁古道、古商道为轴线的传统村落“文化廊道”,成为古商道驿站文化和儒商文化融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典范。
发展特色产业,既能保护传统村落,又能拉动经济,以发展促保护,实现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章丘区根据各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不同,打造博平村、梭庄村为代表的北部精品农业区和三德范村、青野村为代表的南部生态农业区,牵引带动各传统村落探索“文+娱”“住+行”“吃+购”的“一条龙”古村旅游模式,让传统村落在新时代展现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活化利用与活态传承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淳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之美,正唤醒和滋润着一方土地。走进这些历经千百年的老村子,就会发现,它们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繁华与生机。
创新多方参与保护、多元投入建设、多业融合发展等机制,对传统村落活化利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促进传统村落不断创新发展,激活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章丘区聚焦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整修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30余处,整修古道石板路近9000平方米。围绕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全方位补齐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短板,让广袤的农村更加生机勃勃,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相公庄街道梭庄村把现有塘坝改造成山水一体小型观光点,打造“网红打卡地”;官庄街道石匣村修缮民宿、开农家乐、成立农产品公司,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与驻章丘高校齐鲁师范学院合作,利用传统建筑打造研学基地;普集街道博平村利用传统建筑特有风貌,建设电商带货直播间,销售特色农产品……
章丘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原则,以2公里为辐射半径,以3000-8000人为服务规模,打造传统村落生活圈。探索推进传统建筑使用权流转,指导各村把传统建筑修缮为农民老旧物展馆、红色纪念馆、青年旅馆、客栈等,让传统建筑“活起来”“用起来”。目前,全区集中修缮的113座传统建筑,正在活化利用中助力乡村振兴。
活化利用、活态传承。古村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引得来游客、兴得起产业。古村静静伫立,文化绵延不绝,创新生生不息。在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的道路上,章丘正把传统村落打造成展示厚重历史的窗口、赋能乡村振兴的样板、文化传承创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