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本期理论专题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路径角度展开讨论,以飨读者。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治理质效,就是要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源头活水。
抓住一个早字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就地化解矛盾,实现社会有序运转。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发展各个时期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关键在于其抓住一个“早”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任何矛盾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及早发现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就能赢得化解矛盾纠纷的宝贵时间,降低化解成本、难度和风险。众所周知,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挑战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久拖不治。“小事”拖成“大事”,“大事”拖成“烂事”,最终耗费更多的资源和人力。简单纠纷如果在第一时间被发现、研判、调解、处置、回访,就能最大程度避免“矛盾上交”,进而降低矛盾的疑难化、复杂化、恶性化程度,还能同步降低“民转刑”概率,极大减少信访积案的发生。因此,基层组织面对家中不和、邻里不睦等基层社会常见矛盾纠纷,应积极做好前置预判、情报递送、隐患排查,让“主动干预”和“源头纾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常规动作和发展节奏。毋庸置疑,“早”是“枫桥经验”供给基层社会治理源头活水的关键法宝。
依托一个合字
“合”是力量的集结,更是精神的凝聚。作为社会治理的优质方案,新时代“枫桥经验”完美体现出中国“合”的智慧元素。《决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共”即“合”,旨在强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建立多元化解机制,由基层党组织协调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提供“组团式”服务,保障“人民事,人民办,人民判”,实现“事结人和”,让基层社会成为基层群众心安乐道的幸福港湾。毋庸置疑,“合”是“枫桥经验”供给基层社会治理源头活水的支柱法宝。
聚焦一个新字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站在新征程上谱写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锚定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比如,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再比如,如何应对新的利益群体的不断增长对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解决好新时代基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配备矛盾调处的能工巧匠,做好“人”的文章,发挥年轻人、高精专人才的思想优势和专业优势,也要利用好大数据网络技术,重视新媒体、自媒体在发掘、引导乃至矛盾调处方面的敏锐嗅觉,发挥其“短平快”特点,用“新药方”取得“新疗效”。
写好一个老字
《决定》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辩证统一。众所周知,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面广量大,同时又琐碎繁杂,化解难度大,矛盾容易升级。单纯依靠“新人新器新势力”并不能完全应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种矛盾。因此,用好务实管用的“老”字号人、力、物,作用也非常明显。比如农村里的大喇叭,更能契合农民早出晚归的生产生活规律,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现代化的“网上通知”相得益彰,取长补短,不宜丢弃。再比如,基层的老党员、老干部等“夕阳红”调解员,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今后更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调处矛盾中的坚强力量,帮助年轻人尽快成长,提供更多更优的矛盾化解方案,让新时代“枫桥经验”之船行稳致远。毋庸置疑,“老”是“枫桥经验”供给基层社会治理源头活水的金牌法宝。
〔张正敏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潍坊市行政学院),贾丽单位:中共潍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