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 |一支人民调解队伍“12次敲门”:帮11岁儿童“回家”

2024-08-26 07:26: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孙慧娟 郝倩

责任编辑:高原

  拍摄时间:8月19日

  拍摄地点:济南市济阳区“垛愁善解”人民调解工作室

  拍摄内容:经前后10余次调解,为一名命途多舛的11岁儿童解决了抚养和经济难题。

融媒·见证

  清晨,济南市济阳区垛石司法所。

  透过敞开的大玻璃门,75岁的张铁军(化名)和司法所内的“垛愁善解”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打招呼,“同志,你们能帮帮我吗?”老人按捺不住悲伤的情绪,用手绢拭去眼泪。

  垛石司法所所长、“垛愁善解”人民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张来猛搀扶着老人进门,“这是我和老人的第一次见面。”他说,老人是儿童陈蒙(化名)的继爷爷,“这趟来,就是想让我们帮助小孙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吃饱、穿暖,有个温暖的家。”

  记者也从中了解了一支人民调解队伍“12次敲门”的故事——

融媒·见证

  “敲门信息”拼接幼年生活

  陈蒙,11岁,垛石街道田屯村村民。

  当天下午,张来猛带着“垛愁善解”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赶往田屯村。

  “书记,这户村民家里的情况,您了解多少?”面对张来猛的来访,田屯村党支部书记王茂之面露难色,“这孩子命苦,跟着继爷爷和奶奶生活,现在继爷爷又得了重病……”

  “老人找到你们,看来也是放心不下这孩子。”

融媒·见证

  除了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了解陈蒙的生活状况,调解员还走访了邻居、学校老师、村里比较有威望的五老。

  “小时候就因为家贫,跟随继爷爷和奶奶生活。生母失踪后,父亲再娶,就把这孩子接回家中抚养了。没过几天好日子,去年年底,孩子爸爸因为事故意外死亡,这孩子不就成了孤儿了。”

  “父亲去世后,陈蒙本应由其继母抚养,但继母自己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女儿需要抚养,并不想抚养小陈。”

  接连几天,调解员从走访的信息中,一点点拼接着陈蒙的幼年生活。

融媒·见证

  “别看是继爷爷,张铁军对孩子,那是没话说!”张来猛说。

  老人不忍心孙子受苦,想把陈蒙接到身边抚养。但两位老人75岁高龄,靠务农为生,加上继爷爷身体不好,抚养压力较大。

  张来猛介绍,“老人的真实意愿,是变更陈蒙的抚养权、将陈蒙那一份占地补偿款作为其抚养使用。但陈蒙尚未成年,该款项只能是交付至其继母的账户,继母又不愿意拿出这笔钱。”

融媒·见证

  多次敲门换来首次协商

  双方多次协调未果,矛盾不断升级。张来猛带着调解员通过梳理之前走访的信息,找到了继母王秋云(化名)。

  走进院内,花盆和农用工具被摆放得井井有条,孩子大大小小的衣物搭满了整条晾衣绳。王秋云抱着小女儿走了出来,冷冷地和调解员打了声招呼,“来了?进来吧。”

  聊了一会儿后,调解员见王秋云状态欠佳就离开了,“但是为了解决陈蒙的问题,我们还是得去。”张来猛介绍,丈夫去世后,她一个女人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仅靠务农为生,其艰辛可想而知。

融媒·见证

  抱着这样的心态,调解员多次“敲门走访”,终于打开了王秋云的“话匣子”。

  “我自己有三个孩子,再养一个孩子,真是有心无力。但为了去世的丈夫,也想坚持。”在王秋云的描述中,调解员找到了突破口。

  “陈蒙的大爷,是抚养权变更的关键。”张来猛介绍,通过多次敲门掌握了真实情况,还找到了“大爷坚持抚养权”的根本纠纷。随后,调解员又敲开了陈蒙大爷的家门,了解王秋云的顾虑和心声,并邀请专业的律师上门解说抚养权等问题……直到第5次敲门后,双方才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陈蒙的未来。

融媒·见证

  “协商之前,我们根据各方意见,形成了初步的调解方案。”张来猛介绍,方案建议继母一方放弃抚养权,抚养权由法律判决;合理分配款项、耕地等事宜。但遗憾的是,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就这样,第一次协商失败。

  敲门敲出“治理经”

  在接下来的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以尊重小陈的意愿为基础,一边做老人的安抚工作,一边疏导其继母的抵触心理,努力使双方当事人相互沟通,互谅互让。

  “调解民生事务,得先把老百姓心里的疙瘩解开。”张来猛介绍,“双方调解不成,我们就找中间人尝试调解。通过村里的五老团等调解团队,询问此类事件的解决方案。并辗转数次,找到了陈蒙大爷的表兄弟,让其作为中间人,多方协商。”

融媒·见证

  其间,为避免双方矛盾激化,垛石司法所、工作室协同垛石法律工作者分别多次会见双方,前前后后拨打电话20多次,分别在调解室单独会面六七次。会商后,调解员多次敲开村委会的大门,找到双方都信服的保证人,直到第10次敲门后,终于迎来又一次协商。

  “我可以放弃抚养权,但抚养权最终归谁由法院说了算。”“征地补偿款要单独设立一个账号,并设立保证人,通过法律手段公证,这钱得真给孩子花。”陈蒙继母一方表达立场。“咱村委会愿意给孩子出具保证书。陈蒙名下2亩耕地由大爷耕种,每季度给陈蒙1000元。”“孩子的户籍没挪走,还是保留基本的村民待遇。调解会现场唇枪舌剑,”村“两委”班子成员现场表态,最终签订调解协议。调解员又分别协同民政等职能部门、街道、学校为陈蒙办理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份证明、低保等手续……12次敲门行动,终于为陈蒙的生活带来保障。

融媒·见证

  2019年,垛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垛愁善解”人民调解工作室,坚持“垛么有理”大家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融媒·见证

  “1+6+N”,1是以济阳区垛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心;6是与村居密切接触的管区、社区,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收集工作;N是垛石街道各部门、村居工作人员,人人都是矛盾纠纷的排查员、调解员。这支人民调解队伍还探索建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机制,将管区书记、村负责人、五老聘为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成立干部团、五老团等调解团队,建立“信访+人民调解+仲裁+诉讼”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赢得群众认可。

  (本报记者 孙慧娟 郝倩)

作者:孙慧娟 郝倩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