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保延长后的“课间15分钟”不再消失?

2024-09-02 09:57:3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李欢

  □熊丙奇

  这几天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作出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把课间延长至一刻钟的不只有北京,山东青岛和天津也出台了延长中小学生课间时长的相关措施。(8月31日央视网)

  课间10分钟“消失”、学生被“圈养”在教室里,是近年来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再次重申,严禁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

  适当延长课间时间,是一种治理“课间10分钟消失”的新思路。有不少家长、学生反映,课间10分钟时间太短,教师拖堂几分钟,加上提前上课,留给学生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六分钟,很难走到教室外自由活动,就是上厕所时间都很紧张。把课间时间延长到一刻钟,就让学生在每个课间都有较为充裕的休息时间,能够走出教室,放松身心、适量运动。

  但必须意识到,这是延长课间时间理论上的好处,实践中要让学生自由享有属于自己的课间时间,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课间10分钟消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课间15分钟”也可能逐渐消失。

  导致“课间10分钟”消失的根本原因,一是学校没有坚持依法规范办学,学科教师拖堂、挤占课间时间加班加点上课,不但小课间10分钟被挤占,大课间30分钟也被挤占。二是缺乏依法调查、认定责任的学生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认定机制。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老师就会面临被追责的问题,为减少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和老师就对学生进行“圈养教育”,约束、限制学生在课间离开教室到走廊与楼下活动。

  显然,如果不解决这两方面问题,“课间15分钟”也很可能消失。对此,北京市要求,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不得随意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坚决杜绝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的问题。但具体落实,还需要相应机制保障。

  首先,要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机制。挤占课间与挤占体育课时间一样,都是让学生多学学科知识,这追求的是分数与升学率,而不是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让学校、老师重视“育人”,就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评价,重视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责任认定机制,要依法界定学校、教师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的责任。如果学校、老师已经尽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责任,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是由于偶然因素或自身原因,则明确学校、老师不承担责任,而是由保险理赔,这就可减轻学校、老师的安全管理压力,破解“圈养”困局,让学校的课间充满生气与活力。

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