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彪
黎青 作
开学季,一些平台、企业针对学生推出的教育优惠措施纷纷上线,但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没有学生资质的消费者通过黄牛“代拍”等途径享受到了教育优惠,也有部分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 (9月3日《中国消费者报》)
“教育优惠”旨在帮助经济相对紧张的学生群体,提升学生群体的消费体验。特别是学生们必备的电子产品,优惠力度更是诱人。以某电商平台为例,今年开学期间,基于大学生、准大学生提供了20亿元的教育优惠,通过“教育优惠”购买电脑、手机、平板等3C数码产品可获得最高优惠额度2700元。然而,这份诱人的优惠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关注。
据调查,在二手交易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一些店铺或卖家打出“代认证”“代拍”的旗号,声称可以帮助消费者绕过平台正规认证流程享受教育优惠。上述卖家的教育优惠资格从何而来?其中不乏黄牛在操作,诸如“找几个学生代拍,利润500一单”。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优惠政策的渴望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诱骗消费者支付“代拍”服务费和商品预付款,然后通过虚假发货、发送赠品代替正品或直接消失等手段实施诈骗。
有消费者被高额优惠吸引,通过“代拍”购买笔记本电脑,却收到一个与订单完全不符的笔记本支架;有消费者购买“代拍服务”,在官网输入相应信息后,显示购买次数已超过限制次数,当其要求退款时,卖家却指责他操作不当,拒绝退款;还有的消费者购买“代认证”服务后,被卖家索要关键信息截图,复杂的交易流程让人感觉如入迷宫……这些真实案例无一不在警示消费者,“代拍”“代认证”等暗藏的消费陷阱不是一般的深。
所谓“代拍”“代认证”,实际上是利用已有教育优惠资格的账号进行非法交易,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需要售后服务,消费者往往被“踢皮球”,难以获得有效解决方案;在“代拍”“代认证”过程中,需要消费者提供的姓名、电话、住址等敏感信息,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专家表示,任何形式的“代拍”“代认证”行为,都严重违反了平台“教育优惠”的初衷,侵占了目标消费群体的权益,涉嫌套利且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
从法律角度来说,消费者找学生“代拍”,套取商家对具有学生身份消费者的优惠,在民法上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经营者有权要求其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而黄牛组织学生“代拍”后再高价出售,除了套取经营者优惠属于损害他人利益的侵权行为外,由于事实构成黄牛是未经授权从事销售他人商品的经营活动,同时涉嫌构成侵害他人商标权。如果黄牛在其中还存在伪造证件、伪造身份等活动,数额较大,则可能构成刑事诈骗。
“代拍”教育优惠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信息安全隐患。一方面,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在购买贵重物品时,务必选择可信赖的平台,谨防因贪小便宜而掉入消费陷阱;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优惠资格的学生来说,决不能因为贪图小利损害个人诚信,甚至为自己埋下安全隐患。这需要相关平台和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认证、审核等机制,相关部门加大对“代拍”“代认证”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多方合力规范教育优惠措施的普及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