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执法支队在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
在济南这片充满发展活力的土地上,应急管理的革新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涌动着。近期,济南市应急管理局颁布了《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关于规范执法行为、落实精准执法、助力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执法+普法+服务”创新模式的深度优化,更是济南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市应急执法支队以“安全生产固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引领,积极策划并实施了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危化品“打非治违”“执法开放日”等一系列创新行动,还大力推进区县综合执法办案中心建设,迈出了应急执法创新的坚实步伐。
举报奖励推动企业高效整改
于忠城是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炼油三部班长。近期,他在巡检时感觉到了一丝气流异响。经排查,他确认设备差压表引压管发生轻微泄漏,这处漏点位于装置40米高处且非常隐蔽,如果不及时处置,将近70公斤压力、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混氢产物一旦泄漏加剧,可能会引发严重事故。上报处置后,公司奖励给他5000元钱。
于忠城发现隐患,得到重奖,是济南炼化推行事故隐患举报奖励机制、有效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根据举报奖励制度,济南炼化鼓励员工不限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只要发现“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可随时从信息管理平台提报,公司对提报的问题实行“三级审核”,分级分类奖励,并与员工评先树优相结合,极大调动了员工隐患报告的积极性。
2022年济南开始实施《济南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截至目前,全市应急管理部门共兑现举报奖励资金66.2万余元。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市安委会办公室积极推动“政府奖励”和“企业奖励”齐头并进,去年5月,市安委会办公室制定《关于开展“激励企业内部有奖举报,助推企业消除事故隐患”专项活动方案》,大力推行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明确了“市级牵头、区县组织、部门指导、企业落实”工作机制,组织企业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激励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监督员”,共同守护生产安全。
在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企业员工更加关注身边的安全细节,积极排查隐患,企业也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安全生产状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据统计,这项工作推行以来,济南市企业内部报告整改消除隐患4.2万余条,企业累计兑现员工奖励资金273.4万余元,事故隐患在萌芽状态就被发现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
“打非治违”
筑牢危化品安全防线
“我们小区里有一辆面包车正在给汽车加油,没有任何防护,太危险了,你们快来看看吧。”3月初,钢城区应急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随后,该局执法人员协同公安民警赶到现场查处。经调查,涉案人员擅自使用改装加油机的面包车非法从事汽油销售,涉嫌未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活动。其违法行为对周边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公安机关当日对该案进行立案侦查。
今年初,随着《济南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发布,一场围绕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的“严打”在全市展开。
为确保行动有效、打击精准,专项执法行动中,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了“扫街式”摸排,瞄准“疑似”,逐一核实,确保专项行动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执法人员按照执法程序,及时固定证据,严肃立案调查,依法处罚。
行动中,市应急管理局在局网站设立“有奖举报”专栏,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系统”网址、微信举报小程序、举报邮箱、各区县举报电话等渠道方式,获得了更多危化品违法违规线索。
此外,市安委会办公室成立6个督导组,由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带队,运用督导检查、提醒督办、警示约谈、挂牌督办等措施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情况定期督导,确保全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落地。
此次济南市危险化学品“打非治违”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843人次,摸排单位1360家,受理处理举报投诉32起,发现问题隐患1168条,已全部整改完成。
“本次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查处了一批安全隐患,严厉打击一批非法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常态化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保持了全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应急执法支队支队长甄忠表示。
“执法开放日”搭建政企“连心桥”
“这是今年以来国家、省市颁布的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请咱们企业及时学习掌握并将新要求、新规定贯彻到生产管理中去,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安全生产。”在山东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的“执法开放日”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企业人员普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市应急管理局创新优化执法服务方式,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率先组织开展了“执法开放日”活动。自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每年不定期地结合执法工作实际,以开展“执法开放日”为总牵头,多角度、多措施服务企业发展,通过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社会监督员、企业职工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现场观摩执法检查、召开座谈会议、发放调查问卷、参观执法办案中心、列席行政处罚听证会议等形式,认真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解读法律法规规定,为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有益探索。
《济南市应急管理局关于规范执法行为、落实精准执法、助力企业发展的九条措施》充分吸收采纳了“执法开放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指导各级应急管理执法队伍更好地服务企业,针对目前执法处罚存在的信用公示修复问题,市应急管理局提出了“两书同达”,要求执法人员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附送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企业信用修复的权利和有关要求,接到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信息核查并反馈企业或上传国家信用网站,为企业及时修复信用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优化‘执法开放日’这一品牌活动,强化监管执法全过程服务意识,优化执法服务措施,完善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掌握企业安全发展状况,了解企业所需所盼,促进政府监管与企业自治同频共振,着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安全发展,实现法治秩序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甄忠表示。
“柜台式办理”拉近服务百姓距离
一个长约10米的通体式柜台立在大厅的正中间,柜台上方的显示屏上滚动显示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的相关信息,柜台内几名执法人员随时等候接收相关案件线索。历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这种“柜台式办理”,一下拉近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和前来办事群众的距离。
历城区应急管理局建成的这个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的受理大厅看起来与群众熟知的政务服务大厅类似。在这里,不管是来自镇(街道)的执法工作者还是举报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问题的热心群众,都可以直接在柜台将掌握的线索移交给执法人员,从而提高隐患问题的整改效率和执法案件线索的处置速度。
在历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内,“1厅6室1区”(受理大厅、警示教育室、询问室、案审室、多媒体培训室、档案室、装备室、办公区)一应俱全。从案件受理,到对相关人员的问询,再到对提请审理案件进行会审,几个区域走下来,一套执法办案的流程和环节也就走完了。这是济南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果最直观的体现。
通过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建设,我市充分发挥基层执法“哨兵”作用,形成“镇(街道)主查、区县局主办、市局督导”的执法办案新模式,推动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动,“查、办、审”流程化办理,努力实现事故隐患早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截至目前,全市12个区县、3个功能区的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办案中心,打通了镇街、区县、市局之间的执法通道,实现了应急管理执法由碎片化、粗放式到精细化、集成式的转变。”甄忠说。
为解决基层执法效率低、执法取证难等突出问题,济南市加大信息化投入,引进执法人员单兵视频系统,对执法现场问题隐患排查、违法违规行为确认、证据有效收集、执法文书规范表述等方面进行在线交流,不断提高执法检查的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