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2024-09-23 07:42:1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时培凤 常涛

责任编辑:高原

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教育数字化建设”纳入政府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清单,从多方面给予全面扶持。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深入推动数字化教育转型升级,构建了以“岗位主线、平台赋能、融合共赢”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优化定位、岗位主线、平台赋能、融合共赢、机制保障等五个维度出发,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全面促进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致力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式的发展目标。

  优化定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和师生数字素养提升为重要抓手。一是努力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以“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并重的三个转变,逐步构建教学内容定制化、培养个性化、评价多元化、诊断精准化的智慧教育教学新生态。二是激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讨论课堂,推进校级数字化创新教学比赛,举办“一师一优课”示范性案例活动等,提炼典型案例,推广应用经验,激发全校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活力,全面推广数字化创新示范典型案例。三是持续推进数字教育教学研究。大力支持数字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促进智慧教育理念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完成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化重构。

  岗位主线:创设虚实结合的教学场域

  为紧跟行业变革,学校深入调研社会岗位需求,明确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质要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引入职业能力模型,基于“纵向可发展+横向可迁移”的职业能力培养逻辑,校企构建迭代开发面向核心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动态优化机制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校企共建支撑模块化课程实施的虚拟实训基地,创新实践多元合作区域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践中心,通过构建融合新技术、新资源、新规范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推动教学内容创新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集人才培养、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平台赋能:夯实育人过程的数字基础

  学校通过建设智慧教育“高速路”,实现高速全光网络覆盖,搭建泛在智能网络环境。升级智慧教育计算大脑,提供强大计算和存储资源,逐步构建生态型数字化资源分享和使用系统。为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域数据交互平台,确保数据标准统一与服务整合,促进新技术等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等能力。引入双向互动教学平台,打通校企间的数字技术壁垒,实现校企师生间的无缝互动,营造真实工作情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将智能化教学平台引入课堂,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客观评价,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改善教学生态,提高教学质量。

  融合共赢:搭建产教融合的改革路径

  校企融合共赢的核心在于建立命运共同体,即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发展责任和风险,实现共同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校企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多情境轮换、多岗位进阶”的校企融合育人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共赢。“多情境”让学生在学校、企业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可以逐步适应和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工作压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多岗位”使学生在学校、企业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学习和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职责,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机制保障: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水平

  2023年4月,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研究报告》,揭示了职业院校教师在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亟待提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行动,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通过营造创新型教育的校园氛围、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开展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培训,增强教师对创新数字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认同感,并定期组织数字化教育教学转型经验分享会,鼓励教师交流合作、分享教学经验与感悟。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培训团队,关注教师在意识、知识技能、应用、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以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和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展示了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推动了职业教育育人过程的全面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未来,职业教育应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赋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2023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数字经济赋能济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NSK23B12。】

作者:时培凤 常涛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