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离职”能治好职业倦怠吗?

2024-09-24 07:16:5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琦

责任编辑:高原

  90后的郑阳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企业担任审计,从职场新人到部门骨干,他成长得很快,也很有成就感。然而,当下,因为种种原因,他对工作感到深深的倦怠,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当下,很多工作逐渐数字化,要求在线协作,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渐趋模糊,容易造成职工无法“离线休息”,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问题越发突出。(9月23日《工人日报》)

  “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动力。这不仅影响职工的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元化的。除了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等显性因素外,分配不公、晋升难等隐性因素也同样重要。当职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或者看不到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时,就很容易产生倦怠感。此外,工作的重复性、缺乏创新性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作为用人单位,企业不仅要关注职工的工作效率,更要关注职工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健康。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作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等方式,帮助职工缓解职业倦怠。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和晋升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职工自身也要积极应对职业倦怠。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职工要学会调整心态、合理规划时间、寻求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职工也要注重自我提升和成长,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技能范围,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比如,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休息休假权利;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评价体系,为职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年轻人开始采取“精神离职”的态度应对职业倦怠,即在不丢掉工作的前提下,绝对不让工作占据私人时间。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暂时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压力,但并非长久之计,可能导致职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下降,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的整体进步。

  纾解职业倦怠需要用人单位、职工个体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打造一个更加健康、有活力的职场生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王琦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