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9月23日讯 谷穗金黄,美如画卷。9月21日,济南高新区临港街道锣鼓喧天,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热闹开启。“都知道高新区硬核科技多,咋还有农业?”现场观众大感好奇。
济南高新区有农业,只是规模很小。今年上半年,高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83.7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为0.23:43.75:56.02。单看经济数据,高新区的农业规模的确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6年,济南市委、市政府把历城区、章丘区部分区域划给高新区代管。“归了高新区,不定啥时候咱的地就被征收盖厂子了!”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村民对土地疏于管护。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后,村民纷纷安置上楼,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土里刨食儿,忙活一整年赶不上进厂干一个月。”群众一算账,种地积极性更低了。
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国家级高新区的农业农村工作怎么干?成为摆在济南高新区面前的重要命题。“科技新城会和农村长期共存,我们要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三次创业’的成果!”2024年开春,济南高新区吹响“三次创业”号角,对农业农村工作也有清晰谋划——把高新区拿手的科技和人才嫁接到农村去!
属地遥墙街道从“黄河文化+”入手,找到乡村振兴新思路。该街道对接省、市农科院及舜丰生物、中农云等高科技企业,打造银河试验农场、无人农场;种植传统特色莲藕“大青秸”,挖掘黄河文化,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临港街道坚持走“合作社+”发展之路,打造徐寨田园、张越家研学基地;依托辛弃疾故里打造稼轩文化风貌带,用文化IP助力乡村振兴。巨野河街道秉承“乡愁也是生产力”理念,为“鹊山”四村打造品牌农业。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这是金耳,胶质含量是银耳30倍”“脆甜无渣的秋月梨,今天现摘的”……记者在农民丰收节现场看到,投身“千万工程”的赵合村第一书记侯新颖、蔡家村第一书记李玉清化身“金牌销售员”,热情洋溢地为特色农产品带货。“高新区不光重视高科技,对农民同样重视,还专门办丰收节让俺们唱主角,发展更有信心了!”李玉清对记者说。
有了科技和人才助力,济南高新区正强化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品牌打造,推动“传统农业潜力区”向“智慧农业标杆区”蝶变,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