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图之梦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先行、绿色发展 支撑有力保障给力 描绘强省会新图景

2024-09-27 11:08:4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宝泓 通讯员 吴真

责任编辑:刘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立足济南新时代新定位,高点站位谋划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着力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坚守自然资源底线红线、提升服务更好惠民利民、夯实根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能等方面攻坚突破,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城图之梦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先行、绿色发展 支撑有力保障给力 描绘强省会新图景

  济南正一步步迈向“国际范儿”。

  规划先行 高点站位绘蓝图

  在75年的时间里,济南这座“泉水之城”的发展演变之路,离不开每一版总体规划的蓝图指引,一步步走向“国际范儿”。从1950年首次编制的具有城市总体规划性质的发展规划《济南市都市计划纲要》,提出要建设“环境优美的文教和住宅都市”,到1959年《济南市城市建设初步规划》首次规划建设城市“飞地”工业区,再到1980年首次就城市结构提出了“多中心开放型结构”,明确城市沿济南东西经济轴向东发展,为城市快速“东拓”进一步埋下了伏笔。1996年“总规”首次正式提出区域中心城市定位,2011年“总规”确立打造“四个中心”美好蓝图……跟随经济社会发展和需要,济南市不断“升华”的“总规”正是济南一步步迈上“国际范儿”之路的指引和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多规合一”改革,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和未来城市发展实际,构建了“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我市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在市级规划编制中,我市构建了“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规划方面,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吴志强院士团队做总指导,委托上海同济规划院和济南市本地院,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区县(功能区)及行业单位开展规划编制。目前,市级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方面,在2021年已经实现了中心城50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全覆盖,目前又全面启动了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规编制,并且推动重点街区和地块控规审查批复,为各级各类项目落地提供了规划支撑。专项规划方面,2022年3月,我市结合市直各部门专项规划编制需求,印发了市级空间类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涵盖养老、教育、燃气、商业网点、文化、体育、人防工程、抗震防灾等27项专项规划,目前已有13个专项规划获得批复,为推动“多规合一”、保障相关领域建设、打造宜居韧性城市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图之梦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先行、绿色发展 支撑有力保障给力 描绘强省会新图景

  济南高新区李家窝村废弃露天矿山经过生态修复治理后,满目青翠。

  高效用地 科学配置保要素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土地要素保障为重点项目插上“腾飞”的翅膀。如何在现有的土地上发挥最大价值的利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深化年”安排部署,持续扎实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截至8月底,全市“标准地”出让83宗,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内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标准地”供应。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联合工信、发改等部门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在重点区域的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标准地”出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标准地”相关标准更新,指导各级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优化提升“标准地”各项标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创新推进低效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眼全市空间布局发展需求,以规划体系建设为牵引,以政策制度创新为支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着力点,以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目标,以推动项目落地为抓手,结合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产业用地转型升级等工作,统筹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居环境品质。2021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538个,腾退低效用地2.7万余亩,其中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再开发项目147个、1.5万亩,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就业和投资、留存城市记忆、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钢城区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做法入选“全国盘活存量用地保障工业项目落地典型案例”,济南高新东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入选“山东省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生态优先 自然资源科学管

  近年来,济南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和“山泉湖河城”独特禀赋,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泉城生活新常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推进山体修复与保护工作。全力推进历史遗留图斑修复,力争2026年底全面完成修复治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矿山问题。加强源头管控,保护好绿水青山,一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规,奠定立法保山基础。《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是我国北方地区首部山体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实施6年来,对我市山体保护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实施效果显著。另一方面,修编山体保护规划,实现山体保护全域覆盖。编制了《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2023-2035年)》,对全市872座山体进行分类保护,其中重点保护山体588座,山体保护控制线面积1739.80平方公里,一般山体284座,山体保护范围790.88平方公里,从源头上控制建设行为破坏山体情况发生。同时,控规刚性约束源头管控,“还山于民”“还绿于民”。严格贯彻执行《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2023-2035年)》,在控规编制时,将山体保护控制线作为刚性控制内容;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等环节,强化源头管控,主动避让山体保护控制线,避免建设行为破坏山体;在规划项目审批阶段,落实邻山建筑的风貌把控要求,控制建筑体量、立面、色彩等,满足山体周边观山视廊、开敞空间、建筑高度等刚性内容,使建筑与山体相融共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王宝泓 通讯员 吴真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