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之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沧桑巨变;诞生于1991年的济南高新区,风雨兼程三十余载,亦是翻天覆地。
600,是一个能代表济南高新区变迁的数字,30多年来,济南高新区先后经历两次创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600倍,从昔日的一片荒地蝶变为如今的创业热土,成长为全国前列、北方前三的国家级高新区。
作为一座有改革基因的城市,济南是新时代的弄潮儿,而济南高新区处在全市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济南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向“高”而攀○
经济发展硬实力不断增强
国内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与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框架协议,继续追加投资项目;山东首个零碳智慧工厂投产;新型储能产业园项目开工;扁鹊康养生态谷一期工程开园;国家(山东)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年内竣工……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济南高新区中、东、北三大片区,处处洋溢着抓项目谋发展的热潮。
济南高新区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际一流企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不断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注入新动能。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全国前20强开发区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规上服务业营收、零售业销售额等9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
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比亚迪半导体、浪潮科技园、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等省市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投产,弗迪电池、临工重机成为我市产值破百亿的招商引资工业企业。今年1-8月,济南高新区共策划储备项目213个、总投资1636.1亿元,15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7.5%,超时间进度30.8个百分点。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新区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扩量提质,规模达到41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占全市的60%;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崛起,规模达到1800亿元,交通及工程机械、激光装备等细分产业居全国行业领先位置;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势,规模近1000亿元,综合竞争力连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济南高新区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成立未来产业联盟,谋划“3+X”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型工业软件、第三代半导体、细胞与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布点、成链、集群”,量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通信、测量、计算”链式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卫星制造、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等全环节加快贯通,累计15个集群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
○向“新”而行○
科技创新策源力不断积蓄
舜丰生物获批我国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手握三张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国内企业唯一;齐鲁制药“十年磨一剑”,研发济南首个自主知识产权1类创新药,2024年预计上市35个新产品;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在量子通信领域屡破世界纪录,部署全球首套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基于10年技术积淀,优宝特仅用一个月开发出山东省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走进济南高新区这片科创热土,国内首个、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俯拾皆是。
始终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济南高新区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向科技要动力,深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6%,R&D占GDP比重达到6.79%。
高精尖技术加快突破。累计牵头斩获10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2023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大提名成果中,济南高新区独占其四;量子通信技术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小分子创新药、植物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落户高新区,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达395个,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8家,科研载体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高活力主体加快集聚。33年间,济南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近110倍,达到2400余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瞪羚企业2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700家,近三年平均增长超20%,数量居全省开发区首位。
○向“优”而进○
资源要素承载力不断提升
9月25日,世界500强项目山姆会员店正式签约落户济南高新区,项目选址小鸭集团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将让老工业企业小鸭集团迎来蝶变新生的机遇,让片区现代化商圈提档升级,更让片区居民生活品质实现质的跃升。
聚焦高水平产城融合,高新区正大力推动“中、东、北”三大片区特色发展,城市功能形象加快蝶变。
●中心区:提档升级“中央科创区”。中心区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起点,也是全区未来发展的大本营、根据地。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高楼林立的城市,济南高新区中心区的人均GDP超过50万元。中心区将实施总面积1.5万亩的三大单元城市更新,提档升级中央科创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双创”高地。
●高新东区:精心打造“公园里的科技城市”。2023年,济南高新区管委会迁址至高新东区,把高新东区定位为“再造一个新高新”的主战场,按照“1348”的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全面塑造。目前,全国首条云巴环线、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区实验中学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各类资源要素正在高新东区加速汇聚。
●高新北区:谋划构建“现代产业集聚的国际航空城”。高新区从2016年开始代管高新北区,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当时的一片荒凉之地发展为大中型企业聚集地。如今,1300余家企业、4.2万名企业员工在此发展,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小清河主城港片区、黄河国际生态港等项目加快建设,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门户。
浪潮信息智能立体仓库
人形机器人试验现场
○向“远”而谋○
改革开放驱动力不断迸发
改革,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推动力。33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先后历经六次改革。
2016年,济南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和全员聘任制,有效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2020年,济南高新区再次刀刃向内、精兵简政,将原来17个部门缩减为当时的9个,人员减少约1/3。在“三次创业”阶段,济南高新区以更强的改革自觉补短板,以更多的改革硬招增活力,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抓落实,一项项由改革激发的活力动能,描绘出激情迸发、和谐秀美的崭新画卷。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对标“营商就绪”体系,济南高新区加快审批改革探索,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改20条”等重点领域改革;在全市首创告知承诺制招标等7项改革措施;市政外线接入“泉联合”服务举措入选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域“揭榜挂帅”任务,构建起“可感知、可进化”的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政务云大厅高新区分厅建设,优化街道-村居、园区-楼宇“双轮驱动”服务网格,以“梧高自有凤凰栖”的营商环境,为强省会建设赋能增力。
开放水平越来越高。随着综保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的落户,济南高新区陆续建设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国家级开放载体,连续两年入选山东省外贸新业态特色园区,建设全国首个激光产业全球保税维修中心,保税维修业务规模居全省首位。2023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088.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0.4%,外贸企业增加至1500余家,外资企业突破500家,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向“实”而兴○
宜居宜业幸福力不断彰显
济南高新区文化中心是一处人气很旺的所在,泉城书房让社区群众遨游书海,汲取知识的养分;老年大学是老年人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开心麻花剧场定期推出惠民演出,让群众生活“幸福加码”;每逢周末和传统节日,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精心策划惠民活动,邀请辖区群众看演出,赶“文明集市”……
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固树立“用心用力抓民生”的鲜明导向,济南高新区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之本,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比连续5年保持80%以上,用一个个“小目标”串起了“大民生”。
就业服务持续优化。济南高新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连续3年保持增长,连续12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新开发城乡公益岗等工作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位列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1位。
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在全国率先启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区管校聘,先后引进、培养17名“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保持全市前列,“高新教育”品牌叫响全国。今年,济南高新区启动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14个,其中4所学校于9月份建成并达到使用条件,新增学位5400个,有效满足了群众的教育需求。
医疗资源提质扩容。近三年来,高新东区医院开诊运营,结束了辖区没有区级医院的历史;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等4家三甲医院、2家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项目先后落户,辖区医疗资源实现了“从无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结语】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新中国成立75年周年到来之际,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开局之年历经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迎来项目建设“落地生根”。奋斗是奋斗者的座右铭。放下过去的荣光,济南高新区满怀希望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去拥抱新时代的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