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

2024-10-04 14:16:4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张彦文 钟广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举措,必须注重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直面改革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改革动能,是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健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应强化问题导向、研判问题经纬、聚焦解决问题,从而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问题意识,找准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也有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我们必须全面扫清所有制约改革发展的障碍,从而推出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首先,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强化问题导向。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突出,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从增强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强化问题导向。社会公平正义是改革的另一重大命题。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仍然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平的热点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再次,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强化问题导向。如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收入分配不均等,也需在改革中优先解决,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在党的建设中,作风问题、廉洁问题及党群关系问题依然突出,需要通过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来解决。最后,从研判风险的角度,强化问题意识。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包括金融风险、科技创新风险、环境风险和国防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风险不仅对改革进程构成挑战,也威胁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因此,改革需要更具针对性,敢于直面问题,强化问题导向。

  ▶▶研判问题经纬,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

  分析问题是确保改革实施精准有效的关键。分析问题应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必须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厘清其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首先,历史积淀的体制和结构性问题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例如,传统发展模式过于依赖投资和低成本劳动力,已经不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资源配置不均的现象,部分源于计划经济时期政策惯性的延续,需要在改革中予以调适。其次,当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等,导致外部挑战加剧。此外,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这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精准识别深层次矛盾。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催生了一些新问题,不同社会群体对资源分配、权益保障的诉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在制定和推进改革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纠正,而应将目光深入涵盖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制度变革等多个层面。在分析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上梳理问题的产生逻辑,是制定有深度和可操作性改革计划的前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实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从而增强改革的科学性。

  ▶▶聚焦解决问题,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性

  解决问题是深化改革的根本落脚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提升改革全覆盖效果的关键着力点。首先,在全面性方面,改革举措必须覆盖所有关键领域,特别是优先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重点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优化产业布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推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次,在深化改革措施中,需要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通过优化政策支持、强化法治建设,破除制度性瓶颈,创设良性政策环境。例如,推进国企改革,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同时,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从而在解决社会不公正与矛盾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总体而言,唯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确保解决问题,不再按下葫芦浮起瓢,从根本上消除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障碍,实干争效,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要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复杂,要直面问题,通过找准问题、深刻分析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全面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