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之水玉符河

2024-10-09 08:16:0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吴延岭

责任编辑:李欢

  玉符河发源泰山之阴,汇三川、纳百泉,潜流历下而又生百泉。她是一条泉源之河、历史之河、文 化 之 河,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01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水亦谓之‘琨瑞水’也。其水西北流经玉符山,又曰‘玉水’。”清代学者聂鈫《泰山道里记》记载:“玉水,以玉符山得名……《历城志》称锦阳川。”据当代水文资料,玉符河发源于济南岱北的锦绣、锦阳、锦云三川,三川汇入卧虎山水库,流出水库后始称玉符河,后流经党家街道、陡沟街道境内,经丰齐一带至古城村南,后于北店子村注入黄河。干流长40.4千米,流域面积755平方千米,是济南市市级管辖的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道。

如玉之水玉符河

卧虎山水库

  关于玉水的源头,有三种观点:第一,郦道元认为朗公谷琨瑞溪为玉水之源。《水经注·济水二》记载:“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太(泰)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第二,聂鈫认为梯子山仙龙潭为玉水源。《泰山道里记》记载:“(琨瑞山)东南三十里为长城岭,岭南北水皆分流,《酉阳杂俎》谓之分流山。迤北为梯子山,谷水更多。东有仙人洞、云梯涧,西为仙龙潭,玉水源也。”第三,当代权威观点认为锦阳川发源于长城岭北麓的葫芦套。葫芦套位于黄巢水库西南岸,西与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南为齐长城,风景优美,沟壑纵横,古树颇多。

  玉水最有代表性的景致当为“玉水画廊”和门牙风景区。新扩建的S103旅游公路在此分别建有旅行驿站。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任职三年间多次来到南部山区游历考察“岱北诸水”及玉符河水系,并将考察结论写入《齐州二堂记》:“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泰山道里记》记载:“玉水又西经康王山南,为黑水湾。山之西巨石伛立曰老人峰。”“玉水又西经柏崖北,有透明洞,下为柏水湾。又西左会石栏峪水。”清乾隆《历城县志》亦记载:“锦云川……又西经太甲陵南,又西北会锦绣川水于太甲陵西,为黑水湾。”清代陈梦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柏崖,都泉东”。可见,岱北诸水先会于“柏崖湾”,后会于“黑水湾”。曾巩先生错误地把“黑水之湾”和“柏崖之湾”的位置顺序颠倒了。

  上世纪50年代末卧虎山水库建成前,三川汇流于黑水湾,正因为历史上这片水域的存在,有了因水而建的渡口,才有了如今的“并渡口村”。

  02

  玉符河水系除了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还有一条被人忽略的河流——泉泸河。泉泸河发源于今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的小侯家庄,流向西北,至涝坡庄转向西南,经泉泸村在西郭而村西南汇入锦绣川,全长20千米,流域面积60平方千米。

如玉之水玉符河

波罗峪

  泉泸河流域有波罗峪风景区。“波罗峪”名源于佛教,“波罗”为“彼岸”之意。波罗峪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景区正门“波罗峪”三个大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峪内有香山寺。据明代《历城县志》记载:香山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时名甘露寺,200余年香火旺盛。唐武宗在位时期(840-846)下令灭佛,甘露寺被废。宣宗以后佛教再度兴起,甘露寺方得以恢复。随后因战火几度被毁,又几度重修。直到明嘉靖戊戌年(1538年)甘露寺重建,成为一方大寺,更名为香山寺,清乾隆年间寺庙再次被毁。清末诗人王初桐曾来此寻踪,看到荒废的遗址不禁万分感慨:“泉泸庄与野云平,甘露犹存废寺名。庄外试从樵者问,空中可有木鱼声?”如今的香山寺,片砖只瓦,残垣断壁,木鱼声不再,让人感慨岁月之沧桑与世事之无常。

  泉泸河流域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的斗母泉。斗母泉泉群泉水众多,有寄宝泉、豆腐泉、边庄泉、小泉、南圈泉、白花泉等,这里还有众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龙洞风景区在济南市郊东南、鑛村之北,包括龙洞、藏龙涧和佛峪,还有著名的林汲泉和周永年的林汲山房,其山脊以南亦属于泉泸河流域。

  03

  卧虎山,海拔353.6米,因形如卧虎而得名,因初唐大将秦琼常与好友在山上聚会,又名聚仙山。清代诗人钟廷瑛有七律《卧虎山下》:“山上百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虓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风林不啸客魂悸,云根欲动牙影悬。我行过此夕阳下,时有耕夫犁暮田。”诗人自注:“卧虎山,城西南五十里。岱北诸谷之水,至山下始合。故论形胜者以此为三川之锁钥。”

  正因为此处为“三川之锁钥”,1958年9月卧虎山水库开工建设,1960年5月大坝合龙,1966年又修建溢洪闸,之后又改建、扩建、续建和除险加固,成为济南市第一座大型水库。

  聂鈫《泰山道里记·八》云:“玉水又西北经月牙岭北,又西北经坛口岭北,又西北经卧虎山南,又西北经黄山北。山周如城,疑即《水经注》之玉符山也。以锦阳川所经,故又曰玉水。”如今,玉水在卧虎山水库大坝以下称玉符河。

如玉之水玉符河

黄花山上黄花洞

  卧虎山水库西岸有黄花山。黄花山因春季连翘黄花遍山而得名,古名黄山,山上有真经寺。历史上真经寺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山上现存碑刻记载的最早时间是金代中叶,大约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达到顶峰,当地人称之为娃娃庙。山西麓半山腰有黄花洞,内有佛教造像,据洞内金承安二年(1197年)杨十三郎造像碑记载,此洞造像最早始于金代中叶。明崇祯《历城县志》记载:“黄花洞,瓢峰后,释迦、罗汉皆奇绝,俱明昌(1190-1196)中所镌”。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记载:“黄花山洞天成,内有罗汉,外有协天大帝(明神宗给关公的封号),洞后有倒座观音,亘古以来盖已有之。此历邑之巨观,一方之保障。”

  今之黄花洞内造像虽遭到破坏,但身躯大多完好,高浮雕、镌刻精细而优美。造像依原有山势开凿,上下两层。下层南北两侧石壁分别刻有九尊罗汉像,尽头高台立释迦牟尼坐像。

  洞顶人工予以修饰,上有造像四尊,神态安详,面部丰润,完好无损,旁边题记一则,刻有“青州府林曲县善人宋福川住持觉海徒弟性德”字样。据专家考证为明代作品,而“林曲”可能为临朐。

  洞外左侧崖壁亦有造像,威武庄严,是为关公坐像。题记显示为明弘治元年(1488年),李逵、李福等人请山下朱家庄的石匠宋全等人开凿龛窟。

  当地百姓将道教的关公与佛教的释迦牟尼一同供奉,体现了民间的信仰,不论哪位神仙,管用就好、保佑平安就好。

  卧虎山北、左而村南有开元寺遗址,有位列明代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白公泉。明崇祯《历乘》记载“白公泉在开元寺西”。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卧虎山在城南五十里,岱北诸谷之水,至山下始合,故论形胜者以此为‘三川之锁钥’,山后有白公泉。”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诗曰:“白公当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顷余。千载齐民沾地利,离离禾黍秀郊墟。”白公泉水注入二仙河,又经二仙河入玉符河。附近还有簸箩泉、西蜜脂泉、吴家泉等。

  04

  黄花山之西有峰名“瓢”,又名瓢儿岩、葫芦寨。传说上古时代,尧帝在年迈之际,择贤禅让,四处寻访,闻知许由道德高尚、安于清贫,欲以天下让之,但许由一口回绝。于是,尧退一步请他出任九州之长,结果许由认为这是对他的羞辱,跑到玉符河边清洗自己的耳朵,恰巧好友巢父在河边饮牛,认为他是在有意谦让,沽名钓誉,说“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将手中的水瓢远远抛出去,化作了瓢峰。据说,山上有一凹槽能预知天气阴晴,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云自瓢出,主雨;自瓢入,主晴”。诗人董芸题咏《瓢儿岩》曰:“渴马崖前野老过,阴晴占验竟如何?深山不比城中市,覆雨翻云变态多。”清代诗人刘岩从玉函山远观看到的景象是:“函山石似乱羊群,荦确荒崖路不分。十八盘中看雨脚,瓢峰黑处起寒云。”

如玉之水玉符河

趵突泉源头渴马崖

  石崮寨,在玉符河北岸,又名大寨山,危峰兀立,有鹤立鸡群之势。《明一统志·济南府》记载:“山下有渴马崖,南有瓢峰、凤凰山,西有丁公岭,东有(卧)虎山,上有修真观”。现存东汉初平元年(190年)摩崖题记,是济南境内唯一汉代题记,也是济南境内所发现的最早题记。石崮寨由三个山寨组成,“石崮三寨”又名“佛爷峰”,有古栈道,碑文曰:“济垣南之一望,皆山也,连峰接岫,层峦相依,鸟道迂回,鲜见平畴,而路径崎岖,盘叠难行,则以朱家西北石崮、董庄之间为尤。二村相距六里许,然左旋右转,曲凡八盘,一起一伏,势有九叠,且陡壁悬崖,三川合流,蜿蜒于下;怪石嶙峋,两寨屹崪,倚障与侧。其蜀道栈碥之肖形乎?此乃济泰、济莱之康庄孔道,适当南北往来之要冲,行旅经此每叹赼趄,或伛偻前行,或蹭蹬而上,危险万分焉。附近众乡民捐资修路立碑。”可见当年古驿道之重要、行路之艰难。史籍记载南燕献武帝慕容德进取青州,成就霸业前,石崮寨乃其故垒且为诸寨之首,方圆百里数十寨,皆听从其调遣。旧有慕容德庙,今废。如今,山上的废垒、石臼、旗杆窝等遗迹相传就是那时所为。董芸以《石崮寨》一诗凭吊:“战垒犹存石崮间,金刀重把改朱颜。寄奴南下骁如虎,卷甲偷过大岘山。”

  渴马崖,在玉符河道拐弯处,亦名梯子崖。史籍记载:“渴马崖,寨儿头西,即梯子崖。三川之水至此伏流。”相传曹操(一说为黄巢)沿玉符河一路西进,扎营于渴马庄“油饼石崖”,正值大旱,马渴无水,于是将“油饼石崖”改名为“渴马崖”。继续催马前行,还是没有水,直到下游才得以饮马,这就是渴马庄、催马庄、饮马庄等村名的由来。

  清光绪《山东通志·卷三十四·古迹一》“济南府历城县”词条:“关胜墓在县南渴马崖。”同书卷一百九十九又载:“历城马跑泉乃金兵薄济南时,关胜与兀术大战,一日至渴马崖,求水不得,马跑地而泉涌出,因名马跑泉……刘豫受金贿,杀关胜,其墓在渴马崖西。”据说,在梯子崖上田地中高出地面的一个土堆即为关胜墓。清代诗人范垌寻访关胜墓并买到一个刀环,认为是关胜遗物。有诗为证:“刀环隐约起龙文,渴马崖西访旧坟。四郡云从空跋扈,荒山独表宋将军。”明王象春《齐音》亦有《马跑泉》诗:“将军战马就悬崖,石底空闻吼怒雷。四铁一敲冰雪涌,始知赤兔本龙媒。”令人感动的是至今还有村民自发义务守护关胜之墓,以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

  曾巩《齐州二堂记》记述:“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近几十年来,地质工作者多次试验证明,在济南泉水源头问题上,曾巩是第一个经实地考察给出正确答案的人。

  玉符河汇集百泉又惠及百泉,可称为“济南母亲河”。

  05

  玉符河,历史上最早是济水支流,且被称为“祝阿涧水”。祝阿治所在今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一带。大约自南北朝后赵时期(319—351)始,玉符河成为大清河支流,经五代、宋元明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历时大约1500多年。

  咸丰五年,黄河在考城(今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冲断了京杭运河,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入渤海,从而形成今天的黄河河道。玉符河成为黄河的最后一条支流。

  玉符河又流入小清河,成为小清河首受之水。在历史上,小清河上游河道多次淤积又多次疏浚。清光绪年间在玉符河东堤建睦里闸,定为清明落闸、霜降提闸。《济南市水利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新清河,建睦里闸,小清河向上游延伸。从睦里庄西建闸,开新清河,引玉符河水东流,经吴家堡、匡山北与柳塘河合流,经香闸村东,过林家桥入清河。这一段河后统名为小清河,至此小清河的上游已经形成。”

  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又名“小清河源头湿地”,占地约33.4平方千米,河汊纵横,洼陂星罗,岛屿棋布,黄河水、长江水、玉符河水在此交汇,形成了长江、黄河、泰山三水脉合一的独特水系和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济西湿地是济南的“清肺胜地”,被网友称为“济南绿肺”“山东最美公园”,是放飞心灵的好去处。

  06

  玉符河是典型的季节性山洪河道。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游众多大中小型水库的修建、侵占河道造田建设,加上降水量减少,导致玉符河冬春之际多出现断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通过河道综合治理,玉符河涅槃重生,成为一条生态景观之河,呈现出“山水相依、鸟飞鱼跃、渔耕井然”的田园风光,成为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白鹭是我们济南的市鸟,玉符河成为白鹭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特别是渴马崖一带,河道水流缓慢,烟柳夹岸,水草丰满,鱼虾成群,群群白鹭逍遥自在地嬉闹觅食,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风景线。如今碧水如玉的玉符河,40.4千米的长度,湿地、瀑布、绿岛、飞鸟等景观更迭不断,被许多人称为“山水小桂林”、休闲“后花园”。闲暇之际,许多市民在沿岸“安营扎寨”,近水戏水,这里成为市民避暑首选地。

  玉符河,在地理上是“三川汇流”,在文化上则是“会通齐鲁”。玉符河流域地处齐国和鲁国的交汇前沿,在某种意义上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最先交汇之所,正如刘敕《历乘》云:“历(城),当齐鲁之交,群峰横翠于南……”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合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齐文化,以姜尚、管子思想为代表,尚功利、求革新;而鲁文化,以孔孟思想为代表,讲伦理、重传统。

  此外,玉符河还有以下文化内涵:

  影响深远的宗教文化。泰山道教、泰山佛教在中国宗教历史上均有着重要地位。佛教文化以神通寺为代表,四门塔、龙虎塔、千佛崖石刻造像、九顶塔蜚声海内外。道教以子房洞、明真观、天齐庙、柳泉观、林泉观最为著名。秦皇汉武等帝王在此留下了诸多的游踪履痕。

  隐藏民间的泰山文化。这里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崇拜泰山、泰山石、泰山石敢当、泰山松、泰山神、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形成朴素浓郁的泰山文化。

如玉之水玉符河

斗母泉

  因泉而生的泉居文化。过去村居依赖于水源,玉符河流域为百姓聚居提供稳定水源,形成“有泉则有村、有村则有泉”之泉居文化。泉水养育了泰山之北的广大百姓。

  题咏泉溪山川的诗词文化。这里的山川形胜、泉水溪流和名士骚客相结合,诗文佳作多达百首,这是“济南自古是诗城”的有力注解。

  星火燎原的红色文化。这里有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活动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战时医院等红色革命遗址十多处,亲历并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过程,见证了红色政权的建立、发展和壮大。

  玉符河,如玉之水,其历史传说仍在流传、动人故事仍在续写……(文/吴延岭)

原标题:如玉之水玉符河

值班主任:刘克

作者:吴延岭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