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人口出生率则不断下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同时,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得乡村大部分老年人随子女迁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社区养老成为多数老年人和家庭的最佳选择。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支持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的服务模式,符合我国的民族传统、现实国情和社会需要。
目前,社区普遍开展的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当地政府。然而,在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单一的以政府购买形式开展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社区养老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如何快速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以适应不断旺盛的养老需求,成为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养老能够有效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水平。
以社区养老为依托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伴
目前,社区养老主要形式是由社区提供专业场所开办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娱乐活动室,助餐服务等项目。不少社区打造的15分钟生活圈不仅让老人享受到了家的温暖,获得了对安全、归属和爱的心理需要,还使老人通过社区交往获得了平等和尊重的社会需要,有效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伴”的养老愿望。同时,社区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丰富了社区服务内涵,提升了服务质量,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同时,也为孵化孕育新型养老行业雏形与培育专业人士提供了平台。
但是,由于社区养老作为一个新生业态刚刚起步,且由于社区养老公益性强、获利少,相关的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积极性较小,不少社区面临有场所无经营的状况。破解这一难题,一是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委联建联办养老服务组织,招募有能力的退休老党员进入服务组织。一方面便于了解老人养老需求,宣传党的各项养老惠民政策,确保养老诉求与政策信息上下畅通;另一方面在帮助培育老年人专业服务机构的同时,确保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创新,更好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效能。二是需要政府建立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协同工作机制,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区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基本服务设施,提升相关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
以“五社联动”为动力
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五社联动”机制的提出为社区养老事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政策支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聚集了众多老年人,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与技能储备是一项庞大的隐形资产,社区是“五社联动”机制下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主要阵地。合理开发与利用老年人资源,让老人在社区享受服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余热,实现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社区养老事业一项重要内容。
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与多样性。一是社区将基层党建工作嵌入到“五社联动”机制中,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能够确保养老服务落实好“服务谁、服务什么、谁来服务”的问题,保证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二是鼓励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积极参与开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医疗、社交等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科技赋能为辅助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快,社区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其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智慧社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社区养老的服务水平。
现在许多社区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满足老人个性化服务需求。智慧化的服务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养老队伍人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一是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在相关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积极培育“专精尖”人才,树立行业典范。
总之,党建引领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宣传发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养老事业中来,让老人安享晚年,同时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更加深入人心、可感可知。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济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