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铮和他的爱猫妞妞 本文摄影 牛国栋
笔者收藏的何晓铮42年前的作品《李白醉酒》
何晓铮面塑作品《罗汉》
掐指一算,与何晓铮先生相识已是42年前的事了。
1979年至1985年,我所供职的山东省旅游局在经三路纬六路的济南饭店办公。作为济南最早的涉外酒店,济南饭店三号楼一楼是零点餐厅和宴会包间,二楼是多功能厅,既是大宴会厅,又是会场,还放映电影、举办舞会。厅外原有间存衣处,后来以玻璃隔断封闭,成为齐鲁书社最早的涉外门市部。一楼门厅内设有商品部,以大门为界分列两组柜台。东侧展销茅台等八大名酒及高档香烟、茶叶和巧克力,多属特供商品;西侧展销羽毛画、贝雕、鲁绣、剪纸及书画等工艺品。主要服务对象是海外旅行团,特供商品都以外汇券结算。
1982年的一个夏日,工艺品柜台里出现了一位陌生男子,身材高大,笑容可掬,只要有外宾及华侨团队出现,他便会拿起一块彩色面团,在手掌间捏、搓、揉,再用小竹刀、竹篦子等简单工具切、刻、划,那些面团顷刻之间幻化成婀娜的仕女、顽皮的孙悟空、醉酒的李白……令那些驻足围观的大鼻子、蓝眼睛们瞠目结舌,惊叹不已。这位面塑艺人便是何晓铮。
那时中午休息时间都是在单位度过,三号楼自然常去,到书社看书,顺便到工艺品柜台开开眼,看看好物。当看到何先生制作面塑时我充满好奇,目不转睛。见我如此专注,待外宾离开后,他便与我闲聊。见过几面后,他送我“李白醉酒”,但见诗仙美须豪眉,一袭红袍,臂挽酒坛,酩酊大醉。我如获至宝,精心妥放,数度搬家仍保存至今。历经四十余年,“李白”灿烂如初,成为我与何先生“忘年交”的见证。
何晓铮祖籍菏泽,生于成都,济南长大。高中尚未毕业时,他爱上了美术。1958年,19岁的何晓铮勤工俭学时,在大观园看到一位挑着担子捏面人的老艺人,木箱上插着花花绿绿的面人。这位老者便是菏泽县马岭岗镇穆李村人(今属菏泽牡丹区)李俊兴(1893-1980)。
菏泽古为曹州府,地处黄河下游,旧时常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频仍。为祈求风调雨顺,当地百姓用糯米面和小麦粉和成面团捏成猪羊鸡鸭等作为花供,以代替宰杀的动物供奉神灵,这便是面塑最早之形态。曹州也因此成为中国面塑发源地之一。历经岁月沧桑,曹州面人几度沉浮几度兴衰,逐渐脱离祭祀功用,成为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并与耿饼、牡丹一道并称“曹州三绝”。
李俊兴出身面人世家,九岁始学艺。因行四,又擅捏仕女,人送艺号“四女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五岁的他随二哥李俊和来到济南,住秋柳园街,在大明湖周边撂地卖艺。从此,济南人领略到了“面人李”的风采。民国初年,李俊兴从济南启程,远赴莫斯科,在马戏团演出场地外献艺,时间长达两年。1922年和1933年,他又两下东南亚,先后在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卖艺。1949年他回乡,经特许迁入菏泽县城,并组织创办面塑社。1956年他再次来到济南,在西门月城街(今泉城路西首)路南创立了济南面塑合作社,李俊兴任主任,其子李芳阁、族侄李芳清以及王冠武等都加入了该社。从此,李俊兴定居济南,并扛起了“济南面塑”的大旗。1957年4月,首届“广交会”开幕,李俊兴在山东展厅现场表演,购买其作品的观众排起长龙。这年7月,李俊兴作为济南代表之一,赴京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
李俊兴的面塑,既有深厚家学渊源,又有自身刻苦历练与探索创新。他善于学习与借鉴传统戏曲人物造型及色彩表现,形象生动传神,乡土气息浓郁。旧时面塑为方便艺人走街串巷,多为一根竹签上塑一个人物,行话叫“签举式”,李俊兴则一改传统,以台面摆件为主要形式,进行场景化铺陈。1962年,他吸收佛教寺院浮雕形式和西洋浮雕透视法,首创面塑新品种——浮雕面塑。其晚年作品“火烧琵琶精”“黄河阵”“西游记”“八仙过海”“李白醉酒”“老寿星”等堪称面塑精华。济南李(俊兴)派,遂与北京汤(子博)派、上海郎(少安)派并称中国面塑三大流派。
1959年,何晓铮在父亲张罗下,于燕喜堂饭庄举行拜师仪式,按照老规矩,他郑重地向李俊兴行磕头大礼,正式成为其入室关门弟子。画家李眉川,泥塑家、画家黄牯原,菏泽籍著名教育家何思源的堂弟何见琴,彩塑艺人赵继仲,以及面塑合作社成员李芳阁、李芳清、王冠武等人参加了拜师仪式。何晓铮的“面塑人生”也从此启程。
1960年代初,济南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面塑社并入,何晓铮成为其中一员。“文革”刚一开始,李俊兴及其面塑艺术被当作“封、资、修,名、洋、古”遭到批判,被打入冷宫。1972年,研究所解散,何晓铮去了一家化工厂,去研究“水晶面塑”创新课题。1978年,研究所在南门鉴泉畔恢复建制,李俊兴被请回,与李芳阁、李芳清、何晓铮及学徒徐家华、仇世森等共同组建面塑研究组,再次扛起“济南面塑”的旗帜。1980年代初,研究所与美术总厂合并,面塑遂成为该厂重要品牌之一。
此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已重回“体制内”的何晓铮却不走寻常路,敢于挑战自我,他申请办理了“停薪留职”,自谋职业,走出山东,长时间辗转广州、桂林、上海和北京等地。当然,此时的何晓铮,不再像师父当年那样,挑担提盒,“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而是在广州花园酒店、北京建国饭店等高级涉外酒店内“安营扎寨”,表演制作和销售面塑。他不仅是同行中进入涉外酒店“吃螃蟹”的第一人,而且每到一处都传艺授业,就地收徒,使济南面塑遍地开花,在全国影响力日益扩大。
因得师父李俊兴真传,加之其拥有现代美术功底,何晓铮面塑既有突出的传统民艺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并逐渐形成“何派面塑”特色。其作品取材广泛、雅俗共赏,既有“嫦娥奔月”“五虎上将”“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李白醉酒”“李逵夺鱼”“福禄寿禧”等传统经典类,又有“醉美图”“百鸡图”“十二生肖”等浮雕类,还有从旧时花供衍生而来的“挂炉烤鸭”“香辣肥蟹”“干鲜果蔬”等仿真类。现代肖像人物面塑堪称何晓铮的发明,其中有姚明、杨利伟、刘翔、米卢、萨马兰奇、马季、赵本山等,其人物造型大多结合漫像特点,夸张而幽默。
何晓铮尊师承、重传艺,桃李遍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徒以来,正式收徒近二百人。无论是济南,还是在北京,他举行过十余次收徒仪式,几乎每次收徒仪式上,他都“言必称师父”,不忘师恩,专门介绍师父李俊兴。
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匠人精神,对面塑艺术执着一生,从未动摇。2004年9月10日,在大明湖天香园开辟了何晓铮面塑艺术陈列馆。2005年,山东省旅游局拍摄制作旅游形象片《孔子家乡山东》时,他应邀出镜,这也成为他面塑制作技艺中所保留的珍贵胶片影像资料;同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2011年被评为山东传统技艺大师。
2016年11月22日晨,何先生因病不幸辞世,享年77岁。他静静地走完了属于他的“面塑人生”。
何晓铮与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