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急救半径 30分钟急救圈守好群众“生命线” 

2024-10-17 09:26:4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刘文

责任编辑:田艳敏

缩短急救半径 30分钟急救圈守好群众“生命线” 

患者被转运至商河县人民医院救治。

  前不久,家住天桥区桑梓店街道的陈大爷因胸痛、腹痛到桑梓店镇卫生院就诊,由于患者在卫生院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卫生院根据陈大爷的过往病史初步诊断为心绞痛,桑梓店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就地展开救治,与此同时联系救护车,前后仅用时20分钟便将陈大爷送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陈大爷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更专业的救治,这是济南市乡村30分钟急救圈建设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我市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乡镇卫生院布局,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乡村居民健康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为我市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提供健康保障。

  “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发病的那天,陈大爷正在家中吃饭,突然感到胸部、腹部传来一阵剧痛,由于陈大爷在离家最近的桑梓店镇卫生院建立过家庭医生档案,家属便向卫生院求助。接到陈大爷家属的求助电话,桑梓店镇卫生院医疗组长程继祖不到5分钟便赶到陈大爷家中,根据陈大爷的症状和过往病史,程继祖判断陈大爷为心绞痛发作,立即让他服用了硝酸甘油,并一直陪伴他等到急救车的到来。如今,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陈大爷已经完全康复。程继祖告诉记者,桑梓店镇卫生院可辐射周边48个自然行政村的4万余名居民,卫生院的急诊科依托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形式,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转运提供有力保障,使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专业、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如今,村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为了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桑梓店镇卫生院还引进胃镜、CT、彩超等医疗设备,新增胃肠镜、CT、心脏彩超、周围血管彩超以及康复治疗等项目,卫生院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方便了居民看病,减轻了他们的医疗、交通费用等经济负担,也节省了看病的路途时间。”

  近年来,天桥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着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基层服务短板,多措并举解锁民生幸福“健康密码”,全面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天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心电一张网”建设工作,搭建实时共享远程心电诊断和管理平台,为村、社区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动态心电图仪等设备,通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全区乃至黄河北的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省市级医院同质化的远程心电诊断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医疗机构签约入网。为打通院前医疗急救“最后一公里”,天桥区卫健局与市四院联合建立药山急救站,辐射服务周边11个社区,惠及5万名群众以及黄河北的广大群众。

  乡村急救站缩短救治时间

  2023年以来,商河县卫健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推进基层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分别在殷巷镇、玉皇庙镇、白桥镇、郑路镇、龙桑寺镇、沙河镇等6个乡镇建立基层急救站点。前不久,商河县白桥镇村民李永贵(化名)在田间劳作时突然晕倒,家属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位于白桥镇卫生院的急救站接到指令后仅3分钟便将救护车开到事发地,白桥镇卫生院急救站主任孙广杰告诉记者,在救护车上初步诊断李永贵是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给予“心梗一包药”口服,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在20分钟内将李永贵送到商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由于治疗及时,李永贵保住了性命,如今已经可以回到田间劳作。孙广杰说:“白桥镇距离最近的商河县人民医院25公里,在设立急救站之前,急救车需要从县人民医院往这里赶,现在缩短了一半的路程,我们现在平均1—3分钟便能接上患者,在救护车上就可以开始救治工作。”

  为了提高救治效率,商河县卫健局给6所基层急救站点配备了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抢救医疗设备及急救车辆,共计投入200余万元。商河县卫健局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胡刚典表示,商河县6所基层急救站点启用后,承担了6个乡镇院前急救任务,服务人口26.8万人,进一步完善了商河县120急救服务体系,逐步缩短了乡村急救服务半径,“与未设立基层急救站点进行对比,平均缩短急救时间30分钟以上,成功打造了城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内的‘黄金急救圈’,大大提高了全县急救救治效率。”胡刚典介绍,今年1月1日至9月30日,商河县基层急救站点出车635次,其中白桥镇115次、玉皇庙镇153次、郑路镇151次、殷巷镇136次、龙桑寺镇40次、沙河镇40次。下一步,商河县卫健局将持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切实满足百姓的急诊急救需求,为商河县人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我市将优化镇卫生院布局

  前不久,我市出台了《济南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我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实现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大提升。文件要求,各区县合理规划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和中心镇卫生院,提升镇卫生院(含涉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在每个镇办好1所政府办卫生院的基础上,在主要涉农区县,根据服务范围、交通便捷程度、地域和人口分布状况,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构建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2026年年底前,全市将建设15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动态建设补齐中心村卫生室、一般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服务点缺口,2026年年底前在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非镇卫生院所在地的集聚提升类和城郊融合类村庄,高标准建设中心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含厕所)原则上不低于150平方米,鼓励配置血液分析仪、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健康一体机等设备。设置990个村卫生室服务点,根据乡村医疗机构设置情况和群众需求,持续开展由镇卫生院服务团队组织的巡回诊疗服务。与此同时,扩大拓展镇卫生院服务范围,加快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发展,在配备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眼底检查、颈动脉斑块检查7项省卫生健康委要求的设备基础上,建设特色科室的镇卫生院还应配备血氧仪、手持式血糖仪、12导心电图仪等3项设备,实现10项设备“应配尽配”。支持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急诊急救、临床专科、设备配备、住院床位等建设,服务能力达到二级医院标准。2026年年底前,建成30家特色专科卫生院、30家中医特色卫生院。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要依托当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有关标准要求设置急救站,进一步缩短急救半径,提高急救效率。

作者:刘文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