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境天开玉函山

2024-10-24 08:40:2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继平

责任编辑:李欢

  □张继平

  玉函山,济南人都知道,好多济南人都登临过。玉函山其实有好多个名字,最早叫函山、卧佛山、千佛岩,在民间则多称其为兴隆山。清代王贤仪、王钟霖父子合撰《辙环杂录》载:“玉函山俗称‘兴隆山’,南山之最高者。山阳若长城中横,若带而色白似玉瑕。”

异境天开玉函山

异境天开玉函山

  宋代刘松年《瑶池献寿图》

  因“有王母药函”而得名

  玉函山在唐宋元时代称为“函山”。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记载:“齐郡函山有鸟。”这鸟长得什么样?书上说“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额”,这种鸟“名王母使者”。

  为什么说这种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呢?在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本身就长得很丑陋,《山海经·西山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她长着粗尾巴、露着交错的大牙、头发蓬松得像一只戴胜鸟。所以,她的使者也是一只红嘴、青爪、黄翅的神鸟。据传,这西王母对汉武帝一直优渥有加,《汉武帝内传》讲了一段故事,说有一年七月初七,她曾亲自下厨为汉武帝治膳,并赠给汉武帝七颗玉桃以及一个和田玉盘,并给汉武帝“歌《玉兰》之曲”一首,曰“玉之灿灿,灼灼其华。不我以还,其后也悔”。宋代刘松年《瑶池献寿图》,描绘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场景。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为了显示他在位30年的文治武功,下诏东巡泰山。这年三月,汉武帝“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史记·封禅书》)。汉武帝随后北行登玉函山(那时还没有这个名字)时,“得玉函,(汉武)帝下山,玉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鸟常守之,因号函山。”(元代于钦《齐乘·卷一》)。所谓“王母药函”,就是西王母送给汉武帝盛放养生药的和田玉玉匣。

  之后,汉武帝东巡海上,一个月后,他返回泰山,先是到梁父山(今新泰徂徕山东麓,今名映佛山)礼祠“地主”神;其后举行封祀礼,在泰山山下东方建封坛,其下埋藏玉牒书;之后又登上泰山,行登封礼;第二天又按祭后土的礼仪,在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今济南市莱芜区西北)行禅祭礼。

  历下老樵公玊带献图

  第二年,也就是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汉武帝再次东巡,途经泰山。他认为,肃然山的周代明堂“处险不敞”,欲在汶水岸边新建明堂,但经过秦始皇焚书后,世上已无人知晓明堂的规制及造法,汉武帝颇觉遗憾。

  这时,一个济南名人登场了。说起来,这位济南名士应该和另一位济南人伏生齐名。遗憾的是,而今谈及他事迹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这位济南名人的名字叫公玊带。注意,公玊带的“玊”,念sù,不是“玉”,两个字只有“一点”之异,玊作为生僻字,让后世之人经常以各种理由误写为“公玉带”。

  公玊带,西汉济南人,是济南玉函山一带的一个砍柴工。公玊,为古时复姓,宋代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就载有“公玊”一姓。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宣明政教、祭祀、典礼的重要礼制建筑。《孟子·梁惠王下》所谓“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木兰诗》亦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汉武帝欲新建明堂,奈何已无所本、“未晓其制”。这时,济南樵夫公玊带闪亮登场。按《史记·孝武本纪》《史记·封禅书》和《汉书》的记载:“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 帝焉。于是上令奉高(古县名,今泰安市岱岳区辖内)作明堂汶上,如(公玊)带图。”(原文稍有差异)

  明代王象春《齐音·公玊带》诗注说得更为详细,并指出公玊带所献黄帝明堂图,是由济南南山石窟中得之:“汉武封禅,欲造明堂,无人知其制。济南人公玊带者,献图,极其详明。公,历山老樵也,得图于石窟中。于时,帝又得司马相如所遗禅草(指司马相如所记封禅的遗作),遂成大典。”公玊带所献黄帝明堂图在南山石窟中得之,是济南南部众山中的哪一座山呢?确切答案还是王象春给出的,他在《齐音·玉函山》的诗注中这样写道:“公玊带即于此山(指玉函山)得明堂古制。”他的《玉函山》诗云:“汉皇东幸登封后,金简何年出玉函。试向朝云五色处,别寻古篆于高岩。”

  按照公玊带所献明堂图,大喜过望的汉武帝令人在汶水畔的奉高县按图索骥,修建明堂一座。此后,汉武帝又于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前后六次巡幸封禅泰山,每次都到这所明堂拜祀。

  济南人公玊带献图一事,多为历代文人歌之咏之。远的不说也罢,清代乾隆皇帝戊辰(1748年)登临泰山时曾拜谒明堂遗址,就写有五律《汉明堂遗址》一首,诗云:“制自周人创,名传汉帝都。尊卑因以序,玉帛此来趋。遗址规犹壮,崇台草半芜。徒闻公玊带,道左献新图。”明代王象春《公玊带》诗赞云:“祖龙(秦始皇)死后泰山荒,相府(指萧何)图书也未藏。此老生从石窟得,争如禅草是遗章。”济南伏生鲁壁藏书、历下老樵公玊带献图,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特殊贡献,理当青史留名,被人们永志不忘。

  “仙踪佛地”存古迹

  玉函山不仅叫过函山,还叫过卧佛山。明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描绘玉函山说:“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白鸟守之,因号函山。九十九谷,又名卧佛山。上有碧霞殿,路有十八盘。三十年前香火云集,埒(liè,等同于)泰庙。”因为山上有一尊唐代修建的碧霞元君卧像并建有碧霞宫一座(见1928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而得名,此宫民国时期犹存;玉函山也称“千佛岩”(《岱畎图经》:玉函山“亦曰千佛之岩”);因该山东侧有一宋代修建的兴隆寺,山的东侧又有因寺而名的兴隆村,当地村民还把它称之为兴隆山。不过,自明清以来,济南广大老百姓还是习惯称这座山为玉函山。

  玉函山海拔520多米,是济南城南近郊较高的一座山。该山“雄伟秀绝,环抱城郭,固有可观者。其西峪有岩若窟,室中空可容数十人。北望平畴,有蔬圃药畦。东北瞰济城,若棋局然。山上有卧佛寺,其南有蕊珠泉,亦奇观也。”(《1927—济南快览》)玉函山“南有蕊珠泉(蕊珠得名于“蕊珠宫”,亦称“蕊宫”,是道教经典中的仙宫),山东北有花山峪,为历下名胜之一”(1928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

  元代后至元六年(1340年)十一月十三日,济南乡绅李止与诸官员及差夫一行14人曾登临玉函山,站在山顶,“北望平畴如蔬圃药畦,东北瞰府城若棋局然,而鹊、华诸山,罗列起伏,如拱向者,信奇观也”(李止《游函山西峪记》)。明代帝师于慎行曾有诗《玉函山眺望》,云:“岱宗直北玉函开,海客乘春蹑屩来。绝壁松杉含宝相,中峰云气出香台。湖边万井烟光动,城上双河练影回。青鸟不归丹鹫远,仙踪佛地两徘徊。”“岱宗直北”是说玉函山在泰山之正北;海客,指徒步旅行者;“蹑屩来”,屩(juē),草鞋,是说登山之艰难;“绝壁松杉”说的是悬崖峭壁上的松杉树,“中峰云气出香台”有前人“日照香炉生紫烟”之意;“湖边”两句,则是说站在山顶看到济南城的景象。“仙踪佛地”指玉函山乃道、佛之地(西王母、碧霞元君乃道家神话,佛峪乃佛家圣地)。

  诗词中的玉函山

  玉函山作为济南的一处游览胜地,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厚,历代文人墨客对它都有题咏。

  金元文学家元好问在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七月第二次游历济南时,曾在济南北渚亭上远眺玉函山,他记道:玉函山“长二十里许,山有九十谷,泰山之北麓也……天晴登北渚,则隐隐见之”。在他之前的北宋年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担任齐州太守时就对玉函山情有独钟,被贬亳州(今安徽亳州)通判后,茶余酒后依然对济南的玉函山念念不忘,一次酒后他写下了《谯都对酒忆玉函山》的诗,诗云:“不遣西楼对玉函,宋谯频缀副车衔。今年重污花前酒,犹是扬州别驾衫。”

  宋元以后历代,名士文豪更是对玉函山赞美不绝。玉函山巍峨险峻,登顶后但见群山欲奔,顿觉尘嚣远离,襟怀洒然:“绝顶登临处,群峰势欲奔。齐烟开郡郭,岱色壮天门。磊磊岩间石,参差涧底村。寻碑愁日暮,明月破黄昏。”(清徐金铭《游玉函山》)“函山石似乱羊群,荦确荒崖路不分。十八盘中看雨脚,瓢峰黑处起寒云。”(清刘岩《历下杂咏》之六)“岩花飞扑面,石径入云烟。野鸟频呼侣,山猿自饮泉。津梁疲过客,色相现金仙。一憩嚣尘远,襟怀觉洒然。”(清方启英《登玉函山,过卧佛寺》)若在秋日登临玉函山,可见红叶漫山,黄花簇锦,让人流连忘返:“红叶古岩阴,黄花野寺深。斜阳明岭北,秋水净禅心。何处飞青鸟,悠然鼓素琴。归来新月上,林外有青砧。”(清朱倬《秋日登玉函山》)“涧谷纡盘柿叶丹,玉函山色爱凭栏。扬州别驾青衫污,忆向花间对酒看。”(清董芸《玉函山》)可见,玉函山不仅春时鸟鸣花香、云缭碧落,秋老之后的“柿叶丹红”,依然是那么动人心弦。

  清代山东督抚幕僚毛大瀛(1735—1800年,字海客)著有《续齐音一百首》,其第十首专咏玉函山:“函山谁使玉函开,此地曾邀汉帝来。东去仙台三十里,更留翠辇望蓬莱。”诗注云:“函山,府南二十里。昔汉武登此山,得玉函,长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为白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常令鸟守之。仙台山,在函山东,汉武尝于此望祀蓬莱。”

  久居济南的清代诗人王德容(1781—1853年)也对玉函山有着某种强烈的期待,他年轻时就曾从城里徒步而行攀登过玉函山。四十年后,在一个炎夏阴雨之日,他又一次登临玉函山。由于年老体衰,这次他是骑驴而来,且在西佛峪小憩后而登山。结果,还未到山腰,他早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几欲返回。最终他鼓足气力,一鼓作气登上极顶。站在玉函绝顶,南瞻高耸泰山,北瞭济南城郭,忽又有一阵微雨飘落,王德容顿觉神清气爽,兴致倍增。他有《五月廿五日登玉函山》记此事,诗云:“少游玉函山,往来逞徒步。屈指逾卌(xì,四十)年,几忘旧时路。兹际麦秋(麦收季节)天,轻阴淰淰(niǎn niǎn,凝滞貌)布。策蹇(jiǎn,此处指毛驴)抵山根,齿屐著牢固。佛峪先小憩,阴崖寒气冱(hù,冻,凝聚不散)。曲磴仰面视,崎岖无安步。愈上愈险峨,鸟道盘空度。喘汗浃背流,俯倚路旁树。欲作半途回,衰老名堪恶。一愤气倍加,直穷绝顶处。东南泰岱高,呼吸神相遇。城郭指西北,咫尺可奔赴。微雨洒然来,如增游览趣。循途歌呼归,行行复回顾。相将(将近、行将)及田家,天晴日未暮。”(《秋桥诗续选》卷三)

  玉函山山阴有西佛峪、柏石峪、花山峪三峪。清代诗人乔岳有《花山峪》诗一首,描绘了花山峪桃花源一般的田野乐趣和农家生活。该诗写得通俗易懂,不难理解,诗曰:“数舍一山山数村,团瓢(即茅屋)黄叶里名分。山南山北几家树,村后村前一洞云。石壁螺旋庙为市,槲林蚕熟女成群。桃源鸡犬寻常见,纵少诗书讵(jù,怎能、岂能)不文。”诗中“石壁螺旋庙为市,槲林蚕熟女成群”一联,生动描绘了玉函山碧霞宫前庙会上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的养蚕农妇忙里偷闲赶山会的热闹景象,读来颇有烟火味。

原标题:异境天开玉函山

值班主任:刘克

作者:张继平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