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
消费者在日常购买食品、水果、蔬菜等物品时,最担心遇到缺斤少两,甚至“鬼秤”的情况。保证电子计价秤计量准确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针对部分商家使用“作弊秤”“缺斤短两”等市场乱象,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出手了!据统计,5月以来,全国已查获“鬼秤”3.4万台。 (10月24日中国新闻网)
鬼秤现象肆意侵犯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其对市场经济的危害程度不可小觑。央视《财经调查》曾报道,目前一些地方的商家改装电子秤悄然成风,“鬼秤”比一般的标准电子秤售价要翻番。这些密码“鬼秤”、遥控“鬼秤”操作方便,隐蔽性强,一旦被消费者怀疑,或遇监管部门检查,轻轻一点,“鬼秤”立刻变准秤。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决定继续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整治时间为今年5月至10月。现在看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查获3万多台“鬼秤”,而且全国多地陆续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不少地方在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处设立“赋码”点。通过权威部门为手机贴上的克重标签,消费者化身“市场监督员”,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消灭鬼秤”不可能一蹴而就。利欲熏心者往往会伺机作祟,与监管力量“缠斗”,令监管或整治场景更为复杂。就此而言,打击鬼秤、整治“鬼秤”市场不仅需要推行定期专项行动,更需要树立常态化思维,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鬼秤”问题。
从现实看,这项任务任重道远。一方面,现行《计量法》对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低,缺乏对市场主办者的责任规范,急需修订。另一方面,现行有关电子计价秤的计量技术规范对计量作弊鉴别测试、软件监管的相关规定还有欠缺,难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计量作弊手段,对判定软件作弊行为的支撑还不够。此外,电子计价秤量大面广,而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力量不足,亟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针对市场上的“鬼秤”魅影,有关方面应实现全链条无缝隙监督和查处。既要及时检查市场的疑点,也要追根溯源,彻查“鬼秤”背后的非法改装生意,从源头上遏制计量乱象,让不良商家无从下手,才能真正让广大消费者“称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