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秒制作一杯咖啡;网购衣物进虚拟试衣间便可一键换装;虚拟空间实现二次穿越;餐厅就餐可提前网上取号、点餐;出门在外可远程操控智能家居家电;打开导航软件路线规划、到达时间一目了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数字化正在席卷各行各业,数字经济成为诸多城市抢滩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4数字百强市”榜单,济南位列全国第14位,较去年前进一位。从全国第18位到全国第15位再到今年的全国第14位,济南排名稳步提升,印证了这座城市在数字建设上的努力和成绩。
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核心阵地,济南坚定地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早在2022年9月召开的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上,济南就提出“一年夯实基础、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全面提升、四年示范引领”的工作安排,确定“打造全省领跑、全国一流的数字城市,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的目标。
近年来,济南以争的勇气、抢的劲头、拼的姿态,全力构建数字化体系,全域突破数字化应用,全面融入数字化浪潮,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强一批重点数字产业项目、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实施一系列数字赋能行动,筑牢数字经济关键支撑,以数字领先实现能级跃升、发展超越。行走在济南,数字经济踪影几乎随处可见,它让生活、生产有了新面貌,迸发出全新活力。
解码“数”时代
建设体系全面定型
数字经济是济南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是赢得新一轮发展竞争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才能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2022年9月,济南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大会,统筹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数字济南建设由此全面铺开。
2023年7月,在数字济南建设重点突破大会上,市委书记刘强提出,作为数字济南建设的“重点突破年”,要在体系定型、系统重构、数据同享、产业升级、场景拓展等五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召开两次“顶格大会”,为数字济南建设未来发展举旗定向。
从“推进”到“突破”,随着大会主题的变化,济南数字建设也随之加速前进。
体系架构日益完善。建立数字济南建设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推进体系——“1+4+N”建设体系全面定型。
系统整合加快推进。全市通用共享“数据湖”累计归集数据150亿条;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实现309项高频事项“7×24”小时智慧受理。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浪潮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联通鲍山数据中心、蓝海领航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成揭牌;12家数据中心获评省级新型数据中心4A级及以上试点;作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济南累计建设5G基站4.9万个,实现主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数量居全省首位;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10.9万架,开通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
如今,济南已跻身数字生态总指数全国十强。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济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已成为时代主旋律。
赋能政府
以“数”优治
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一网通办”成为常态;无人驾驶、智能巡查亮相街头,“黑科技”让城市管理更高效……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政府建设也随之驶入快车道。
“有了这个便民生活地图,修车、修鞋都很方便。”济南市历下区一位居民向记者感叹道。今年6月13日,历下区城管局推出便民生活地图服务,涵盖群众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西瓜地图、修理点地图、便民早餐点集市地图、城管服务明白纸等,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对于垃圾分类、停车便民服务、建筑垃圾处置、违规占道经营等重点难点问题,历下区城管局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诉求入手,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而且试行了无人机扫、环卫小机具等设施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莱芜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深化网格管理,梳理细化全区73个网格,将数字化城管巡查范围由主城区扩展至全区。充分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查,发现占道经营等问题通过语音提示并转接执法人员现场处理。同时,实现热源追踪,对夜间施工扰民、违规渣土车辆等问题进行实时追踪。无人机的应用实现了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监管的闭环式循环,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和执法检查的精准度。
去年,济南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成,整合接入城市管理领域15个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近1.9亿条,接入“智慧公园、智慧环保、智慧住建一张图”等60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和18万路政法综治视频,纵向联通国家、省、市、区、街、居6级,横向联通26个市直部门和396个区直部门、街道(镇),全年发现、转派、处置各类城管问题78万余件;利用AI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20余类城市管理问题自动识别、抓拍预警、上传并自动转派处置,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今年,我市深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完成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支路沿线五大类城市部件的大普查,建立100万个城市部件“电子身份证”,夯实精细化管理数据基础。积极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不断加强城管智能感知设备布设,通过对移动车载、监控视频等AI智能识别算法,实现城管问题的智能识别、自动上报,创新打造一批实用好用管用的应用场景,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治理变“智理”,使得城市更聪明运行更高效。
经过一系列的数字实践后,济南数字机关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数字机关“一网协同”,“山东通”接入应用系统382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机关工作人员移动办公全面普及,数字机关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2200项为民办事事项可以在“爱山东”APP济南分厅办理,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学历证书等120项电子证照证明实现在线查询使用;上线公积金提取等30项民生“关键小事”应用。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赋能。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融合视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城市大脑系统,为政府提供了更智能高效的城市治理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
赋能企业
以“数”提质
在泰山钢铁集团的生产车间内,760米长的生产线仅需6名工人;在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厂,生产1片颐莲面膜只需0.4秒;在平阴玫瑰龙头企业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智能化改造后的平阴玫瑰加工效率提升30%,单产线人工成本节省超10万元。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数字化为企业“极致效率、极低成本”打开了智慧之门,一批智能装备、智能工序、智能产线陆续投入运行。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制胜未来的必由之路。
济南瑞泉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以新型智能水表生产为主,兼有智能燃气表、热量表及其他智能仪表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所研发生产的智能水表及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水务建设中,实现了集中化、精细化管理,将数量庞大的水表管理转变为科学简单化管理,在“智慧水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数智化”转型的驱动下,传统产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革,将形成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生产函数。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2023年,济南发布《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每年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晨星工厂30家以上,力争突破灯塔工厂。
从多个智慧管理系统将园区所有指标全部量化、可视化的山东首个零碳智慧工厂——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到预计2024年可实现年产值5亿余元的全省首家中药数字化工厂——宏济堂莱芜智能制造工厂……众多传统优势产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了自身重塑。
从2024年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上获悉,济南已累计培育9个省级“产业大脑”、80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32个晨星工厂、309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持续领跑全省。
信息时代,得数字化者得先机。当下的济南,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悄然“智变”。
赋能群众
以“数”便民
若想答好“增进民生福祉”这道题,必须善用“数字化”这一解题技巧。
在济南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手机一键点击,杀虫灯运转,摄像头随之调整方向,若设备未正常运转,摄像头会反馈指令,方便工作人员检查。
10月26日,济南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个人消费者只需扫码登录或小程序搜索“泉城购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平台”实名注册,提交旧电动自行车信息,系统会对信息进行验证,认证通过后便可生成政府补贴资格码;
济南章丘明水古城的浪漫无人机秀引得游客流连忘返;
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依托社区夜校、共享直播间以及社区延迟服务等载体和方式打造智慧社区特色场景,提升社区共享效能,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北园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
如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着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
群众身边接连不断发生“小变化”,让数字化带来的“大变革”更加有迹可循。济南正加快推进交通领域“车、路、云、网”的智能化升级,开展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全域全程建设与智能化改造。“城市大脑”已集成170余个系统,接入公共视频14万路、高点视频120路、物联感知设备60万路,全面支撑一体化数字指挥平台建设。新建基础型及以上智慧社区127个,槐荫区绿地新城社区、济阳区荷畔社区入选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市本级和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钢城区获评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济南连续6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在数字化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数字大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相信,随着这条具有济南特色的数字建设图景愈发清晰,实现率先建成数字先锋城市的目标,必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