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2024-10-29 09:20:2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希涛 通讯员:李晓

责任编辑:高原

  编者按:近日,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围绕“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会上,邵莉、李宝燕、李永文、张怡、李昌梅、孙武虎等6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更新模式路径、提升运营保障能力等方面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以城市更新为契机

  营造新场景 布局新业态 激发新消费

  □市政协常委,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执行理事,民盟市委会副主委 邵莉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一、统筹空间与产业,将产业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空间提质增效与产业转换升级紧密结合

  空间是产业和生活的载体,也承载着文化和记忆。城市更新不仅注重物质空间和设施环境的更新,更是功能完善、产业升级的契机,需要创造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让城市更新地区“见人见物见生活”。

  城市更新规划应统筹产业规划,保护利用自身及周边资源价值,整合盘活存量低效空间,明确功能调整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正负面清单,鼓励活化利用、功能复合,引导业态布局,有效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激发城市活力与产业潜能,促进历史风貌传承、功能业态提升、可持续运营管理“三位一体”。

  二、“旧”与“新”有机融合,发挥特色资源价值,营造新场景,布局新业态,激发新消费

  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泉城,文化底蕴深厚、特色资源丰富,历史街区、传统风貌街区、工业遗存都可以作为特色载体,营造新消费场景,布局新业态,发展新经济,实现资源价值转化。古与今、老与新、传统与现代、老住民与青年访客有机融合,在享受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特色商业、数字科技、时尚消费中,认识城市历史,感受城市特色,品味城市文化,传播城市魅力,使创新的经济业态与优秀的人文环境相得益彰。

  所有旧街区、旧厂区、旧院区、旧市场都是城市更新的资源,也是激发新消费、发展新经济的机会载体。通过城市更新,保留、传承记忆的同时塑造特色、趣味空间场景,植入现代商务、品质商业、文创展览、数媒传播、休闲体验等新功能,实现城市功能迭代升级,为城市更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

  三、探索多元化实施路径,招引专业运营团队,引导社区参与

  城市更新难点在于实施,要转变思路,研究市场变化,守正创新,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运营模式。如成都猛追湾片区探索“全过程一体化推进”,引入专业运营团队,采用“设计、施工、运营”三位一体的“EPC+O”模式,“收、租、引”优质资源长效运营。应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以产业运维为核心,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全过程参与,结合产业规划,对不同特点空间载体采取不同模式,多措并举长效运营;以政策引导社区参与,激励居民自主更新,推动更新地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做到“六个坚持”

  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城市更新学会副会长 李永文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城市更新,绝不仅是城市界面的美化,而是一场直面城市发展历程中各种顽疾的全维度更新,在实施中应做到“六个坚持”,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产业育城

  推动产城融合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引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优化。在推进城市更新时,应充分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带动城市空间的全面更新,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助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文化润城

  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一些先进城市在更新过程中,普遍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城市更新中,应更加重视文化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现代文化的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独特性,使文化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不竭动力。

  三、坚持技术更城

  先进技术是推动城市更新效率和品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应在城市更新中广泛应用新兴技术,如绿色建筑技术、智能化设施以及环境监测技术,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在城市更新中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建筑等领域发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

  四、坚持数字创城

  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部分先进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智慧化的管理系统、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更新中,应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积极建设智慧城市。

  五、坚持金融助城

  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手段,支持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在城市更新中应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创新融资模式,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城市更新中,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专项基金、推动金融机构与城市更新项目的深度合作,确保更新项目的可持续推进。

  六、坚持商汇荣城

  商业的繁荣可有效带动城市的整体活力与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引入高品质商业业态,提升区域的商业价值和人气。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打造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商业街区和消费场所,通过商业的繁荣带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为济南增魅力 提品质 赋活力

  □章丘区政协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更新既要聚焦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又要守护好城市历史文脉。

  一、突出全局统筹,促进“多规合一”

  一是健全用好一套更新地图。整合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合理布局文化展示线路、沿途建筑风貌和景观环境,形成文化资源点利用情况“一张图”。二是健全用好一套咨询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城市更新专家咨询机制,在城市更新的整体性谋划、专业性策划、合理性评估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三是健全用好一套执行体系。宏观层面,强化市级统筹;中观层面,划分市、区两级事权,涉及多部门的,明确牵头单位;微观层面,严格履行审核、实施、监督等程序。

  二、突出文化“两创”,彰显特色价值

  一是展现特色。围绕“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聚焦历史城区(街区)保护传承、业态更新和环境提升,以渐进更新、微改造等方式,升级景观肌理、建筑风貌、泉水利用、市容环境等有形元素,以历史街区更新唤醒城市记忆。二是挖掘价值。坚持多样化改造,打造“工业+文化”“工业+旅游”“工业+新业态”等应用场景,让工业遗存变身创意园区,拓展城市可利用空间,带动新消费,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三是做强品牌。积极指导做好城子崖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和报批工作,加快城子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使其成为省会东部的亮丽明珠,就像良渚之于杭州。

  三、突出市场主体,汇聚多方合力

  一是以用促保,留下原住民、原生态。应注重传统生活的延续性,将历史传统文化保护融入城市更新,以业态转型促进活化利用,鼓励开设老字号店铺、手工作坊等,传承城市记忆,保存街市气息,留住市井烟火。二是以协商促治理,实现和谐更新。研究完善带有温度的推进机制,通过“商量”、居民议事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更新、支持更新。三是以集聚促活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对历史城区(街区、老建筑)的改造实行运营前置,以运营理念导引更新工作,积极适应大众需求,在新场景打造、新业态培育、新技术应用上下功夫。整合全市非遗资源,筛选利于大众化、市场化的经营、演艺项目,融合到城市更新中,建设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非遗街区、非遗门店、演艺场馆。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并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民俗手工等特色业态在历史文化街区持续发展。

  注重“适青化”更新

  传递历史古城新价值

  □市政协委员,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天下泉城》编辑部主任 张怡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城市更新中,应更加注重“适青化”的氛围营造,丰富“适青化”的城市功能,提高青年参与城市更新的热情,赋予城市鲜活动能。

  一、传递“适青化”的态度表达

  新一代青年人喜欢城市、重视生活、关注内在,他们不喜欢宏大的叙事方式,而是感兴趣于有创新性的、“小而美”的亮点。济南自带流量,拥有泉水之城、人文之城的独特气质,在保护城市精神文化和维持城市整体秩序的基础上,应打造青年喜欢的城市特色,塑造艺术之城、生态之城等符合青年兴趣爱好的“流量密码”,传递出我们对新一代青年价值观认同的声音。

  二、营造“适青化”的感知氛围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持原有格局和肌理的基础上,引入具有潮流引领力的商业业态,打造特色街巷、主题街区,培育具有个性表达、社交认同、情怀传递和可持续消费的新文化观念。在工业遗产更新中,应通过聚焦新商业、创意产业优化布局,推动建筑空间使用向多场景融合转变,消融办公、社区、商业的空间边界,兼顾多业态的社会共生,营造“去班味”的情绪氛围。

  三、丰富“适青化”的城市功能

  一是契合低碳生态的生活方式。济南的山泉湖河城既是特点也是优势,在河滨、湖畔、山间打造适合露营、慢跑、户外运动休闲的绿带;向上拓展在屋顶、露台、高架桥打造生态天际线,向下延伸在立交桥下开辟低线运动场所,让城市空间变得“立体轻盈”,充满绿色活力。二是营造“烟火气”的市井氛围。在老城片区的“夜经济”更新中,应植入商业,city walk沿线的商铺引入,夜间集市的开设,演艺活动的开展,柔化商业、娱乐、休闲的边界,连街成片形成高密度“亮点”。三是满足圈层社交文化的公共服务配套。借助城市更新打造更多网红直播取景点,为青年人提供更多数字化娱乐服务,打通文旅地标之间的交通轴线,让城市更新更加契合青年潮流。

  四、城市更新要强化“适青化”的多元参与

  新一代青年正成为掌握时尚消费话语权的核心人群,在“收、租、引”过程中应向新型服务业倾斜,引进具有潮流话题属性的品牌店,推广小店经济、二创空间、特色产业,使工作业态和商业场景有机共生;应鼓励青年人因地制宜开展社区活动,例如后备箱集市、小型社区展演,提供更多让青年自主参与的活动空间和条件;应创新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吸引青年人参与打造城市IP的具体实践,塑造“留住”青年人的城市文化生态。

  强化系统性思维 坚持多元化合作

  推动城市更新由“开发性更替”向“适应性再生”转变

  □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城镇化推进处处长 李昌梅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转变城市更新观念,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推动城市更新由“开发性更替”向“适应性再生”转变,是特大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体系

  顶层设计是宏观层面推进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先导,建议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尽快出台《济南市城市更新条例》,从法规层面确立城市更新法律地位,规范城市更新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城市更新实施程序,保障相关主体合法权益。同时,聚焦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参与的土地、产权、规划、审批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揽子”配套支持政策措施,打通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的瓶颈堵点,健全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体系。

  二、创新更新模式,激发城市更新“适应性再生”活力

  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是多元价值提升、适应性再生的过程,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找准最适合的更新模式,推动从“开发性更替”向“适应性再生”转变。借鉴北京市城市更新分为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五大类的典型案例,推动差异化分类施策。根据存量资源,充分考虑空间地缘和建设时序等因素,采取差异化、分类化的更新模式,特别要加强项目策划与运营,有效导入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带动新消费。强化多元价值协同融合发展,综合考虑民生改善、功能提升、风貌保护等多元要素,通过TOD(公共交通引导)、EOD(生态环境导向)、SOD(社会服务引导)等引导方式,一体协同开发。

  三、引入多元力量,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原则,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意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成立济南市城市更新基金,吸引中央和省属施工类、投资类企业参与认筹。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税收优惠等方式,探索研究城市更新微利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对可经营、可出售、可出租的更新项目,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对政府认定的城市更新项目,区分经营性、非经营性等类型,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城镇土地使用税。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灵活采用产权人自主更新、产权人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委托组织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治理等主体开展多元化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强化城市更新主体统筹

  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保障能力

  □市政协常委,济南业神商场设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市工商联副主席 孙武虎

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发言摘登:有力有序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要素,更新主体的统筹是破题的关键之举。

  一、以政府为重点,建立横纵结合的多维协调机制

  研究编制覆盖城市更新全流程的工作指南,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与工作流程,提升协同效率。针对城市更新需大量开展部门间协作的工作特点,研究跨部门开展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增强相关部门参与协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工作衔接,全面客观分析城市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城市更新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探索“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高效解决城市更新中实施主体和居民遇到的问题。

  二、以国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城市更新“压舱石”

  国有企业上可顺畅对接政府部门,下可有效对接市场,是城市更新的“压舱石”。加强市属、区属国有企业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在合作中培育人才、锻炼团队,提升运营能力。优化市属、区属国企考核机制,对标“耐心资本”对企业运营精细化水平的要求,督促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运行效率。强化国企使命担当,选取产业类型多样、主体构成多元、功能定位多面的街区开展片区更新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更新样板。

  三、以民营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渠道

  建议市属、区属国有政府平台公司,在开展城市更新时,更早引入合适的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集群作为前期合作方,联合部分民营企业开展城市更新长期投资,稳定培育一批与我市长期建设发展荣辱与共的民营企业集群。通过“落政策、让市场、给订单”等方式,激励市场主体以自有资产盘活、重资产收购、轻资产运营等多种渠道参与城市更新,形成优势互补、长期共赢的格局。探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评选优秀运营案例和运营管理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奖励。

  四、以社会公众为重点,积极探索“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模式

  积极探索居民集体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机制,根据申报小区违法建筑现状、居民改造意愿、自筹资金比例等情况开展量化评分,对评分高的优先纳入改造范围。鼓励居民通过权益转移、作价入股、购买改造后产权等方式与企业合作进行改造。在地理位置优越、改造后升值潜力大的地区,选取试点探索开展“自主更新”,完善符合自主更新特点的政策规范,建立“改造后房屋抵押”等金融支持政策,提升居民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和承受力。

作者:王希涛 通讯员:李晓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