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四项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4-10-31 07:27:5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亓楠楠 通讯员郑超

责任编辑:田艳敏

  今年以来,莱芜区探索推行以“共商共议、宣传宣讲、走访接访、谈心谈话”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制度”,通过区级领导干部包街道(镇)、街道(镇)班子成员包党建工作区、街道(镇)机关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户,全面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村)一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共商共议 画出“同心圆”

  “镇上正在给咱村协调修生产路的事,很快就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苗山镇磨石峪村村委会办公室,苗山党建工作区书记刘雷正与村“两委”干部商议村内生产路修缮事项。

  在莱芜区,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村)共商共议,镇村共同研判工作,村“两委”干部则主动走到村民中间,多听大家的声音,把“为村民做主”变为“让村民做主”。

  高庄街道塔子村把高速路桥下活动空间合理规划成村党组织与群众共商共议的场所。人居环境、广场修建、遗址保护,大小事务都在这里得到商议解决。

  “咱村的红色遗址多,一定得把红色资源保护好。”老党员亓大爷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塔子村的“共商共议”以更接地气、有温度、得民心的方式,让村民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

  宣传宣讲 奏响“协奏曲”

  “红事白事节俭办,婚丧嫁娶不攀比……”在茶业口镇的一家村幸福院,趁着老人用餐间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用接地气的“顺口溜”,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吹进了群众“心坎里”。不仅如此,街道(镇)机关干部也结合自身工作职责,走进田间地头、幸福食堂开展宣传宣讲。

  口镇街道太平村村民霍立功因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村“两委”干部刘晓雷得知后,主动送政策上门,帮助老人领取残疾补贴。

  村“两委”干部通过入户走访,以唠家常的方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政策说清、实打实把办法留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切实让群众更好享受政策红利。

  走访接访 架起“连心桥”

  在方下街道大辛庄村的“书记接待日”上,村民刘芳反映有一处危房存在安全隐患。接到反映后,大辛庄村立即协调,及时解决。

  为更好落实走访接访制度,莱芜区探索推行“书记接待日”工作机制,每周固定一天为村党组织“书记接待日”。

  除了“接访”,入户“走访”也是常态。吃完晚饭,大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孟刚就来到村民刘荣忠家,“小麦遭遇自然灾害后,入了保险的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理赔,你们家当时没入保险,所以没有赔偿……”面对村民提出没有获得小麦赔偿的疑惑,孟刚耐心解释。

  孟刚说:“自从有了‘书记接待日’,不管大事小情,大伙都愿意过来说一说,一些负面情绪和矛盾在苗头阶段就化解了。”

  谈心谈话 拉近“心距离”

  “你们村文旅优势明显,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雪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在与王老村党支部书记张凯的谈心谈话中,帮他理清了工作思路,并给出建议。

  在莱芜区,街道(镇)党(工)委书记与辖区内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村“两委”干部与村重点人群谈心谈话,谈者诚心、听者虚心、双方交心,切实达到了沟通思想、促进团结、推动工作的目的。

  杨庄镇陈西村成立了“家莱拉呱室”,专门用来和群众交流。在一次谈话中,了解到村民陈富军家自来水管道漏水,村里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帮他解决了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切实做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随着“四项制度”的推进落实,党员干部成为民意收集员、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生活服务员。同时,建立了问题有效防范、发现、解决、反馈治理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莱芜区累计解决群众各类困难问题5217个,打通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会治理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亓楠楠 通讯员郑超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