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预付款“打水漂”打好“预防针”

2024-11-01 07:32:5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潘铎印

责任编辑:田艳敏

 给预付款“打水漂”打好“预防针” 

黎青 作

  据媒体报道,郑州一家餐馆在10月9日闭店之后,老板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贴出通知,要悉数退回顾客的预存款,至今已经退回近50万元。这与此前一些无良商家一旦闭店就“跑路”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要让商家关店之后,消费者的预付款不再“打水漂”,光靠商家的自觉恐怕不行,还需采取“硬措施”防止消费者“讨账难”。(10月31日中工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预付式消费模式兴起,并广泛存在于美容美发、洗浴、餐饮、住宿、运动健身、培训教育等诸多消费领域。随着预付式消费的普及,其造成的消费纠纷也成了“老大难”,是当前消费维权的痛点和难点。“先付款、后消费”的模式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获得同等的产品或服务,也让商家稳固了客源,增加了现金流,本是一种双赢交易模式。然而现实中,经营者违规办卡、拒绝开具消费凭证、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挽回损失难、维权难度大等成为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办卡容易,退费难”“变相涨价,质量缩水”“卡还在,店没了”,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带来种种乱象,严重“啃食”着消费者的获得感,挥霍着消费信心,也破坏了消费市场秩序,必须重拳整治。

  遏制消费预付款“打水漂”,需要监管打好“预防针”。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预付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持续打击危害消费者利益案件,加强对预收款商家“跑路”刑事犯罪的打击,充分发挥刑法保护公民财产、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功能,发挥刑罚的威慑力和警示教育作用,为净化社会风气,助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加强日常监管,细化企业、商户等经营主体责任,在市场准入登记时做好相关预案,用“硬措施”来遏制后期“讨账难”问题的出现,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途径。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商家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从准入条件、经营要求、行为规范、资金监管、维权救济等方面对预付式消费进行全面系统规制,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倒逼行业自律,促进经营者依法经营,实现长远发展。消费者也要慎重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应对自己的消费习惯有清醒的预测,保持理性,避免办卡后长期不消费进而引发退卡纠纷,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卡前,应考察商家的经营规模和信用状况,对经营者的资质、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不盲目听信推销话术,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更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

  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念好预付消费这本“经”,各地立法机关、职能部门、司法机关、消协组织、商家等多方要持续不懈地努力,在法治轨道上优化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潘铎印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