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华
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农村地区,中青年人出现啃老现象。有的打工数年,仍须家里老人贴补;有的为了结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让老人“大力支持”;有的婚后子女管不了,还靠老人给抚养费。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农村啃老现象亟须引起重视。(11月4日《半月谈》)
对于农村啃老现象,文章概括为“富有富啃”“穷有穷啃”“婚前婚后都啃”,可谓一针见血,指出了农村啃老的现状。
事实上,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啃老现象。只不过与城市相比,农村啃老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更大,对家庭的冲击也更大。一方面,农村啃老会加剧农村养老的困境。在过去的观念里,年轻人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如今“啃老一族”打破了这种传统,结果只会造成农村老人们依然需要奔波劳碌,晚年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啃老会颠覆旧有的乡村伦理。中青年人对啃老习以为常,好逸恶劳的风气一旦形成,对于年轻一代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农村啃老有一些现实的因素。比如现在农村年轻人缺少生存技能、城市务工岗位少挣钱难、婚丧嫁娶花销大等等,但这些只是外部因素,关键问题还是个体的思想出了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人们对于“啃老”的认知出现了错位,不少父母对于孩子“啃老”也选择了默许,并且将其视为爱的表现。
“啃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少农村家庭因为啃老背负了巨额债务,因为啃老闹得家庭矛盾不断,甚至亲人之间反目成仇。显然,这与大力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格格不入。正如半月谈记者所言,解决农村“啃老”问题需要综合治理,既要移风易俗,降低婚姻彩礼负担,更要鼓励年轻人自强自立。但在笔者看来,农村老人在啃老问题上同样需要反思。啃老的前提当然是有老可啃,或者说是有老人愿意让孩子“啃”。表面上看,这些农村老人是啃老的受害者,但又何尝不是啃老问题的纵容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纵容孩子啃老并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孩子,而是一种伤害。
此外,社会在关注年轻一代的同时,也需要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啃老现象。一些为其辩护的论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年轻人的依赖心理,阻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农村啃老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莫让“啃老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