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2024-11-13 07:55:4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钱堃 韩霄鹏 张素芬 冯经伟 张群

责任编辑:高原

  日前,记者走访各区县了解到,立冬以来,随着气温不断走低,基层工作者们正在用一个个暖心举动,筑成了抵御严寒的温暖屏障。

  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在与他们的对话中,看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渐渐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并以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行为,将微光汇聚成暖阳,把一件件为民实事转化为炙热暖意,温暖了群众的心窝。

  解放路街道历山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霄霞

  ——暖“扬”项目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

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杨霄霞(右)

  社区书记是党在社区工作的领头人,杨霄霞作为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历山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直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特别是针对辖区内的困难家庭,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为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近期,在日常走访中,她留意到许多困难家庭的门窗因年久失修,出现了漏风等问题。于是,她迅速联系辖区单位山东越扬门窗有限公司,共同策划了暖“扬”助困志愿服务项目,为辖区低保、残疾、空巢老人等困难家庭送去门窗检修服务,让他们温暖过冬。

  项目进行过程中,杨霄霞亲自带领志愿者们走进困难居民的家中,为他们检查、维修门窗。从更换新的砂轮、纱窗,到调整门窗的密封性,门窗被修缮一新,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感谢。截至目前,暖“扬”助困志愿服务项目已为辖区困难家庭维修更换近百扇门窗。除了暖“扬”助困志愿服务项目,杨霄霞还以党建为引领,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团队深入基层,访民情、问民生,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同时,她还积极走访企业,询问需求、链接资源,为社区治理引入更多的力量与支持;创新探索出“项目认领制”实施方法,破解小区的治理难题,这一制度鼓励辖区内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认领项目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累计发布、认领20余个惠民项目,破解小区治理难题34件,有2100余人受益。

  “下一步,我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团队为居民们提供更加贴心、优质的服务,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山路社区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成为居民们心中真正的温暖港湾。”杨霄霞说。

  埠村街道网格员黄德鹏

  ——织密安全网,让辖区温暖“满格”

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黄德鹏

  “郭大娘,您家里的炉子烟囱清理了吗?我看炉子的弯头也得换新的了,我来帮您收拾一下,咱好安心过冬。”

  近日,埠村街道网格员黄德鹏在一氧化碳中毒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辖区独居老人郭大娘家的炉子烟灰久未清理,且烟囱有损坏,为了保障郭大娘冬季取暖安全,防止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黄德鹏立即去买了新的烟囱和弯头,帮助郭大娘更换。

  烟囱很高,黄德鹏搬来凳子爬上去,把烟囱一节一节地解开,拿着用竹竿和布条制作的简易除灰工具,将烟囱内的烟灰与炉内烟灰清理干净后,又爬上屋顶,清理了房顶上的灰尘。

  黄德鹏的细心和负责,郭大娘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入职四年以来,黄德鹏把“串百家门,知百家事”作为网格工作核心,坚持定期网格巡查,排查安全隐患。他不仅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为居民们解决各种难题,更将那些身有残疾、孤苦无依的弱势群体放在心里。

  黄德鹏说,他所在的埠村街道埠西村片区有3000多户人家,他与3位网格员平分管辖,在他的辖区内,大部分都是农村平房,家家都需要用炉灶或者天然气取暖,冬季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我所负责的辖区,有不少独自在家、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帮助他们消除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安全过冬,是我现在的重点工作。”黄德鹏表示。

  连日来,黄德鹏增加了入户走访频率,对辖区居民家中的烟囱进行了细致排查,仔细检查居民家中烟囱接口是否密封、一氧化碳报警器能否正常使用、室内空气是否畅通、家用电器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向居民详细讲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告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截至目前,黄德鹏已经为10余户独居老人清理了烟囱,走访排查了200余户住户,分发宣传单200余份,切实保障了村民的取暖安全。

  黄德鹏说:“作为一名网格员,保障居民的安全是我的职责。现在辖区内有哪些老人是独居,取暖用煤灶还是天然气,冬季取暖物资是否齐全,我都了然于心。寒冬即将来临,我能为居民做点实事,尽我所能让他们温暖地度过冬天,是我最大的荣幸。”

  孝直镇孝直村党委书记张文波

  ——“三色分类服务法”情暖百名退役军人

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张文波

  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位于镇驻地,是平阴县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因为“孝侄”故事而得名,孝直村多年来一直大力弘扬正义、孝顺、直实、奉献的孝直村精神,文明之风吹遍大街小巷。

  在孝直村这样一个常住人口3000余人的大村,现有退役军人121人、现役军人19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民兵连长均是退役军人。

  张文波是孝直村党委书记。作为孝直镇的驻地村,孝直村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和崇军拥军文化底蕴。在日常工作中,张文波特别重视在村内培育崇军拥军文化,向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倡树爱军拥军良好风尚。

  张文波在孝直村建立了一套退役军人困难帮扶救助机制,孝直村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困难帮扶,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及时了解退役军人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切实把各项保障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

  考虑到村内退役军人数量多,为充分做到退役军人帮扶的动态管理,张文波总结出一套“三色分类服务”工作法,按照“蓝、黄、红”三色分类工作方法,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动态管理台账,实施全程跟踪服务、精准帮扶。在重大节日和重要节点对困难退役军人进行慰问,让退役军人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日前,孝直村退役军人荣誉馆建成开放,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退役军人荣誉馆。这是为更好地宣扬崇军拥军文化和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张文波多方筹措资金打造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建设硬件载体的一部分。全民国防教育长廊、双拥主题广场、国防教育主题广场……孝直村计划与济南军博学校联合建设纪念馆和国防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活动载体。

  舜华路街道凤凰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利红

  ——“家校社”共育行动赋能社区治理

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李利红

  今年以来,舜华路街道凤凰国际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利红结合居民所想所盼,响应区教育文体部发起的“家校社”共育行动,以一系列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机制在社区治理的运用,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李利红介绍,社区在进行空间改造时,特别注重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和需求。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学校、家庭,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期望。滑梯、秋千、沙池、攀爬架等儿童游乐设施很快安装到位,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设施。同时,社区还增设防护栏、防滑地砖、防撞角等安全设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此外,社区还设立书画室、茶艺室、亲子阅读角等特色空间,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今年暑假,凤凰国际社区开办了为期五周的“大有可为为爱加冕”公益课堂,课程涵盖声乐、茶艺、阅读、书法等,共吸引了100多名孩子参与其中。公益课堂既解决了“孩子看护难”问题,又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有了别样的“打开方式”,不出小区就能享受精细化、多元化的服务。在此期间,社区的居民志愿者们踊跃报名,担任授课老师。他们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企业员工,还有的是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点亮智慧之光。

  截至目前,“畅游泉城‘童’步成长”项目已经成功举办了39期,吸引了700多个家庭、千余人参与。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家校社”之间的协同共育,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凤凰国际社区积极招募和培养志愿者队伍。李利红介绍,此前社区招募志愿者,主要依靠社区的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年群体,而现在因为孩子们和年轻家长的参与,年轻居民也开始主动关注并参与社区事务了。今年,社区成功招募了70多名年轻志愿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律师、医生等,还有从事社区治理课程教学的专家。这些志愿者凭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为社区提供了宝贵的支持与帮助,提出诸多有益建议与方案,发起“头脑风暴”,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金钥匙”,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力推动了社区的进步与发展。

  泺口街道泺东社区工作者于涵

  ——努力作为帮群众“驱寒”

将微光汇聚成群众身边的暖阳 就暖心服务对话社区工作者

  于涵

  穿梭在社区街巷,奔波于为居民办事的路上,在于涵看来,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天。从矛盾调解到困难帮扶,几年如一日地奔走,让他对泺东社区里的大事小事都十分熟稔。

  作为天桥区泺口街道泺东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于涵主要负责社区的民政和居民服务工作。平日里,于涵总是冲在前面。

  于涵向记者回忆了这样一件往事。“当时社区里有个大姨罹患脑梗,需要住院治疗,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如果她住院,她儿子的一日三餐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于涵说,为了让大姨安心治疗,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王阿姨儿子的饮食起居。

  自此,于涵每天准时为其送去三餐,天热送水、天凉添衣。不管手头有多少工作,家中有啥大小事情,这件嘱托成了他心中的第一件挂心事。

  寒来暑往,时间倏然而过,王阿姨一家生活回到了正轨。直到最近,这件好人好事才在辖区广泛传开,他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面对涌来的赞誉,于涵却很平静,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这对于涵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鞭策,这份认可和肯定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居民的温暖和善意,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于涵表示,未来自己将更加努力,做一个为群众手执灯火驱散“寒冷”的暖心人,为更多的居民送去温暖和帮助。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钱堃 韩霄鹏 张素芬 冯经伟 张群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