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来,商埠开!”1904年,胶济铁路上火车汽笛的一声长啸,唤醒了济南府千年的重商基因。从此,济南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成为我国最早主动且成功对外开放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自开商埠第一城”。
古街风情,泉城相映;一座老商埠,半部济南近代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埠区保护提升工作,成立商埠区保护提升工作指挥部,围绕保护提升老商埠特色街区、商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推动百年商埠复兴繁荣等,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济南自开商埠120周年之际,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党派界别、市民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聚焦“老商埠·新变局”主题,围绕传承商埠文化、推进商埠更新、促进商埠繁荣等方面开展月度商量,为老商埠繁荣发展汇智聚力。
“商量”调研组围坐一起开展现场商量。(李发亮 摄)
深入挖掘内涵 传承商埠文化
老商埠不仅是济南文化记忆、文明展现、文脉传承的体现,也是新时代的文旅载体和对外文化传播的新窗口。那么当下如何才能做好老商埠的文化传承呢?
作为济南开埠的重要引擎,胶济铁路火车站在济南开埠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铁路开通,带来了文化发展,出现了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电影院等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和机构。”10月10日下午,市政协商量调研组先后走进位于商埠区胶济铁路片区的胶济铁路博物馆和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在济南文史专家张继平看来,济南自开商埠后,随着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地位和辐射力提升。他表示,历揽济南工业调查数据,截至1926年,济南各类企业达120家,从业人数达8000余人;1933年,济南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60多家,职工近1.3万人。不仅如此,随着工业的发展,济南的商业也进一步繁荣。20世纪三十年代初,济南有各类商家3500余家,家庭手工作坊1700余家。到20世纪三十年代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类商号达到1万余家,其中很多老字号于彼时奠定基础。
市政协委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财经新闻事业中心主编陈玮建议,传承好商埠文化,首先要做好商埠文化的总结和提升。其次要对文化载体、历史记忆进行分类,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旧,呈现文化内涵。此外,可以以自开商埠120周年为契机,对有关商埠文化的文献进行提升和整理,在保存史料价值的同时,结合课外实践课程,向学生传播商埠文化。
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怡丹认为,老商埠距离济南站很近,可以在济南站出站口设立具有商埠文化或老建筑特色的地标、指示牌。同时,对济南站周边胶济铁路博物馆、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等老建筑进行特色打造,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打卡。此外,要设计制作具有商埠特色的吉祥物或Logo,使商埠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要大力挖掘发扬商埠文化。”张继平认为,商埠文化的特质是商埠精神——“惟实励新,善作善成”。“惟实”是指求真务实,“励新”是指求真求变,“善作”是指善于谋划实施,“善成”是指干成大事惠及后世。
针对大家的意见建议,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骁瑞表示,通过对历史城区的199处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逐一梳理,提出初步方案,下一步计划利用商埠区的部分近代建筑群,做历史空间的展示和提升。同时,结合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例如修旧如旧问题,对胶济铁路济南车站旧址、同仁会济南医院旧址等,进一步推动整修。此外,进一步打造文化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将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为商埠文化传承弘扬主阵地;另一方面,今年计划与演艺单位合作,选择老商埠部分文物建筑,打造沉浸式剧场,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传播传承商埠文化。
“商量”调研组走进老商埠开展现场商量。
秉持“绣花”精神 推进商埠更新
商埠区的老街巷、老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如何把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现代城市的功能和品质?在古与今的碰撞中,老商埠又该怎样实现华丽转身?带着这些问题,10月23日,“商量”调研组走进英美烟草公司旧址、广智里、小广寒电影院旧址等进行调研。
据介绍,商埠区的规划范围东至纬一路,南至经七路,西至纬十二路,北至胶济铁路。其中“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东至纬三路、南至经四路、西至纬八路、北至通惠街,总用地面积约47.9公顷,是商埠区历史特色的精华展示区。
市政协常委、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邵莉认为,商埠区更新要做好保护、传承,实施点线面结合,有重点地改造提升。她建议,一方面,要优化中山公园的界面,展现历史公园的风貌,激活并释放中心公园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优化街道空间,打造特色活力街道。此外,要整治提升建筑风貌,展现真实的时代记忆,特别是重要街道两侧的建筑,可以局部改造出一些低层建筑,增加一些底商空间。同时,整治店招牌匾,亮出老招牌,弘扬老字号。
“我出生、成长、工作、学习都在商埠区。”在市中区政协常委、山东省城建设计院总工程师李璟看来,商埠区城市更新的目的首先是文脉的传承,让商埠区的老建筑得到修缮性保护、活化利用。其次,在中山公园的扩建过程中,可以考虑建设相当规模的地下停车场,并结合商埠区小街区微循环路面设置,有效改善商埠区的交通状况。此外,应打破“一刀切”的大拆大建和征收方式,采取少投入、轻介入、小幅度、微更新、渐进式方式,将片区内的社区打造成为老人宜居、儿童友好、年轻人便利的社区。
“在修缮像英美烟草公司旧址这样重要的历史建筑过程中,对其历史研究和挖掘,做得还不够。”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姜波说,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是长期工作。
省政协委员、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建议,要注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相结合,梳理挖掘整个商埠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以“绣花”精神做好城市更新,防止在建设过程当中大拆大建和过度商业化。
山东德才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岩则认为,商埠区更新,一方面要激活社区活力,做好人、商业、烟火气的生态布局;另一方面,要开放封闭空间,实现潮流空间的蝶变,不仅让人进去,还要产生消费。
对于调研组提到的商埠区保护利用并重和渐进式微改造的问题,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调研员许多兵表示,在《济南市“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济南商埠区整合规划》中都提出了渐进式推进要求,不搞大拆大建,在做好保护的同时,重点做好活化利用。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充分考虑城市更新的实际,积极对接实施主体的需求,在守好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努力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商埠区在保护中实现发展传承。
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明达表示,从去年年底至今,济南1904街区、济南宾馆、经四小纬二、福音里、济南开埠博物馆等项目陆续启动。项目推进过程中,注重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商埠区作为济南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渐进式更新,不以大拆大建方式推进“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工作。此外,注重保护和活化利用相结合,在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打造过程中,把整个面粉厂保留,并结合原来的部分厂房、冷库、办公楼,导入新业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有效活化利用 共襄商埠繁荣
120年来,商埠精神、商埠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展现出朝气和活力。如今的老商埠区,已经成为泉城时尚活力新地标、商业文旅消费新高地,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10月14日至18日,“商量”调研组赴贵阳市和成都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两市在推进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保护提升方面的经验做法。调研组还来到了中山公园实地调研,了解了正在建设的济南开埠博物馆情况。
“开埠后的开放和包容,实现了商埠区的持续繁荣,而持续繁荣又促进了商埠区进一步开放与包容。”李璟建议,要制定商埠区微更新规划方案实施管理办法,明确政府主导、多元共建的主体,厘清各方面的责任权利,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倾听商户声音,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携手促进繁荣。
市政协委员、济南鲁味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剑辉建议,在老商埠运营方面,拒绝打造千街一面,要发掘和恢复甚至复活一些老字号、老品牌,打造独一无二的济南老商埠。
赵岩认为,城市更新是情绪价值的表现,它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充分考虑本地和外来群体的不同需求,在商埠区植入新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实现旧景新城。
邵莉则认为,复兴商埠区的活力是最重要的主题,最重要的策略是传承与复兴、联通与融合,让商埠区重新“见人见物见生活”。她建议,要积极探索赋传统予新生的路径。要加强资源的整合和链接,重视发挥济南站的门户以及轨交站枢纽的引流作用,促进文商旅融合一体发展。要强化商埠和古城的资源连通,理顺和优化资源互联的交通组织,加强像观光公交和慢行网络系统的链接,让古城和商埠资源共享、互促共融,一体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最美漫游的历史城区。
“老商埠的活化利用最终做到三个力:影响力、市场力、促进力;体现三个值:品牌价值、商业价值、情绪价值。”陈玮认为,商业价值是通过业态布局,留住人;品牌价值是通过规划引领、理念先行,打造品牌内涵、文化内涵和城市内涵;情绪价值是让老商埠与人产生共鸣,让老济南人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陈怡丹建议,建设特色活力街道或社区,根据地名文化优势,以经一纬二、经四纬二等为重点,增强特色商贸、现代金融等商务功能,打造商埠区贯穿东西南北城市发展廊道。同时,要系统研究济南站南广场的功能业态、建筑空间布局和整体风貌,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门户。
“对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的老商埠,在传承的基础上,更要赋予新时代的特征和使命”“要做好新旧结合的文章,让旧的更有新鲜滋味,让新的更有文化底蕴”“打造商埠文化体验中心,通过场景还原、互动展示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开埠历史”……本次月度商量开展过程中,还有不少网友通过“数字商量”平台留言互动,提出意见建议。
对于委员提到的商埠和古城联动问题,许多兵表示,目前古城和商埠区的规划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同时,在原有交通条件基础上,增加了两条交通线路,把古城和商埠串起来。
孙明达表示,商埠区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商旅融合。一方面,加强整个产业业态的规划统筹和联动;另一方面,加强多元共建和多方参与。此外,加强文化传承,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文脉商脉,复兴百年商埠。百年商埠是文化记忆、文明展现、文脉传承以及新时代的文旅载体。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本次“商量”,能够助力商埠区保护提升工作,更好传承商埠文化、推进商埠更新、共襄商埠繁荣,实现老商埠·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