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2024-12-04 06:48:0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戴升宝

责任编辑:李欢

  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老虎洞山隧道夜景很漂亮。

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石房峪山隧道现场。

  11月25日,在某大型房地产公司工作的王涛晚上下班后驱车缓缓驶入老虎洞山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采用华文行楷书写的“老虎洞山隧道”六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对过往车辆的一种欢迎,也是城市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一个缩影。紧接着,他发现隧道入口处特别设计了一个遮光棚,其上环绕着一条渐变色灯带,随着光线由暗转明,就像一道彩虹桥般引领人们进入另一个世界。继续前行,三道环形反光环依次出现,借鉴了高速公路隧道的设计理念,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侧墙上镶嵌着白色钢石板,上面雕刻有卧虎山形的腰线图案,既展现了当地特色又不失艺术美感。抬头望向隧道顶部,他惊喜地发现一片璀璨的蓝色星空顶,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真没有想到,不知不觉间,济南的隧道已经变得这么漂亮了。”王涛说,他还在石房峪山隧道见到了类似的情景,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正分享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红利。

  一座座隧道穿山越岭,蜿蜒前行;一个个“星空”闪耀洞顶,光彩四溢;一处处细节匠心独具,彰显担当……老虎洞山隧道和石房峪山隧道提升改造工程,只是济南城市隧道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冰山一角。紧盯让济南城市隧道群“亮起来”“美起来”的目标,济南道桥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泉城特色、和而不同、一路一景、一隧一策”的设计理念,精心拟定了安全与通行相结合的隧道提升改造方案。不仅注重提升隧道的照明效果和行车安全,更在设计中巧妙融入了济南的自然文化元素,让城市隧道亮出了独特的“星空顶、泉城蓝”,成为展现济南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的全新亮点。这一改造工程不仅开创了城市隧道建设的新局面,更是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诠释。

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两座隧道打造视觉盛宴

  “和人们印象中的提升改造工程不同,这次老虎洞山隧道和石房峪山隧道的提升改造工程除了修复道路的通行功能外,还重点进行了美化提升和环境改善,让隧道成为市民上下班途中最美的风景线、娱乐休闲的最佳打卡地。”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谢云海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这两座隧道完工后,将呈现“一步一景、处处惊艳”“车在隧道行、人在画中游”的效果。

  就拿隧道的钢石板腰线图案来说吧,老虎洞山隧道设计的是“山水泉城”—艺术化的历史长廊,堪称现代工程技术与传统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建设者巧妙运用了“近实远虚,近深远浅”的视觉原则,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得隧道内的景象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既增强了隧道的通行体验,又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隧道的腰线位置,他们还精心绘制了一幅蜿蜒起伏的“千里江山图”。图案不仅形似卧虎山,更似济南历史文化的长河,延绵不绝,博大精深,借鉴了中国绘画中的“似像非像”艺术变形手法,使得图案既具有山的雄浑气势,又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与想象。实体的山与条形虚线相互交织、虚实搭配、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富有历史感又兼具时代感的独特氛围。

  石房峪山隧道设计的是“石房映像”诗意盎然的时空隧道,更注重于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石房映像取自石房峪山,石房峪山因山顶石房子而得名。石房峪山隧道内部采用了云纹、古建屋脊、石坊等造型元素,这些元素被有机地排列组合在一起,深浅搭配、高低错落、粗细有致,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云纹作为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寓意着吉祥如意,也象征着济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古建屋脊和石坊则是对济南悠久历史文化的直接体现,它们让人们在行驶中仿佛能够触摸到泉城厚重的历史文脉。高低起伏的连续造型不仅使得隧道内部的空间感更加灵动简约,更与济南山水之城的气质相辅相成。整个设计方案既充满了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让人们在行驶中既能感受到济南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领略到独特的自然风光。

  两座隧道采用的视廓灯被称为“会呼吸的灯”,也是本次工程的一大亮点。所谓视廓灯,就是在建筑物外墙角布设的护栏管灯或者LED灯带。夜间开亮后,整个建筑物的轮廓就显露出来,颜色多样,非常漂亮。

  能呈现呼吸效果的视廓灯,不仅为隧道增添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还在安全性和节能性方面带来了显著的创新。呼吸效果的视廓灯通过其动态变化的光线,为驾驶员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视觉引导。这种动态效果使得隧道轮廓更加鲜明,有助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更好地判断隧道的走向和边界,从而有效减少偏离道路的情况。

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呼吸效果的视廓灯通过其独特的视觉效果,为隧道内部环境增添了艺术感和美感,起到了美化环境的效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隧道的整体品质,还使得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加愉悦的驾驶体验。采用了先进的动态照明技术,通过控制LED灯的亮度和闪烁频率,实现了光线的呼吸效果。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照明的灵活性,还使得隧道照明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该项目现场管理负责人马宁波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会呼吸的视廓灯”在提升视觉引导、安全性和美化隧道环境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并在动态照明技术、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实现了创新。这一设计不仅为隧道工程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还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和愉悦的驾驶体验。

  隧道星空顶也是必备的项目之一。两座隧道“泉城蓝”景观长廊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丰富的泉水资源,蓝色象征着泉水的清澈与宁静,将这一特色融入道路景观设计中,既展现了地域文化,又提升了城市形象。通过照明、装饰和色彩搭配,创造出一种仿佛置身蓝色泉底的沉浸式体验。驾驶员和乘客在行驶过程中,仿佛在泉水中穿行,感受泉城的独特魅力。点点饰灯设计灵感来源于星空,夜晚时分,灯光点缀在蓝色的背景中,宛若星光闪烁,为驾乘人员提供了一种梦幻般的行车体验。

  马宁波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济南隧道改造提升,主要围绕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开展,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好看但不奢华,通过改造提升,更具实用性、更节能,极大地增强了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项创新勇立潮头

  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对一个单位、一座城市同样重要。在隧道的提升改造过程中,济南道桥建设者攻难克难、主动创新,在提升行车安全、降低敞口段噪声、加强节能减排、探索分布式光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两座隧道旧貌换新颜 济南城市隧道提升改造驶上快车道

  分合流引导方面,建设者在隧道内部分合流处设置反光环,是提升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设置反光环,可以优化隧道的照明效果,提高照明亮度和均匀度,减少照明盲区。在合流处等关键位置加强照明,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好地判断前方路况和车辆情况,提高行车安全性。

  济南道桥在灯光节能方面积极创新。以节能的平板灯取代点光源照明,并依据车辆通行状况以及隧道运行管理需求,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灯光控制系统。其中,渐变式控制系统在隧道内外设置了光感系统,能够根据隧道内外的天气变化,适时调整隧道内的照明情况。此外,还首次提出“高峰”“平峰”“深夜”隧道光照模式。按照车辆通行情况和隧道运行管理需要,灯控系统设置不同场景,有效降低了能耗,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为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与新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创新城市隧道场景下新能源光伏项目的试点应用,充分利用城市桥隧附属设施可用空间,为隧道运行提供绿色、清洁的能源供应,降低隧道运营成本和碳排放量,建设者在石房峪山隧道明挖段顶棚建设分布式光伏。一般来说,分布式光伏的储能设备成本高,使用寿命有限,而城市隧道24小时需要照明供电,在石房峪山隧道建设分布式光伏不需要储能装备,光伏发电直接用于隧道供电,这大大降低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建设成本。根据前期设计,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到57万千瓦时,能够满足隧道八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26克,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6.15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1.0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2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92吨。

  这是我市首次利用隧道的闲散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随着交能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石房峪山隧道分布式光伏将成为推动交通行业绿色用能转型的重要试点。未来,建设者将以该案例取得的经验为参考,继续深化交通领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济南市城市交能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在隧道的车行横通道设置具备自动响应功能的横向挡板,在运维安全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在正常通行状态下,通过保持挡板关闭,可有效隔离车行横通道与主行车道,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干扰和潜在风险,确保隧道内车辆的通行安全。而一旦隧道内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这些横向挡板能够迅速、自动地打开,为消防车辆或紧急救援车辆提供畅通的通行路径,确保救援力量能够迅速抵达火灾现场,显著缩短响应时间,提高火灾应急处置的效率。这种智能化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对隧道运维行车安全的周密考虑,也展现了现代隧道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思维。

  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很大,为了积极响应民生诉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者在本次提升改造工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降噪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噪声水平,为周边居民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首先,在临近敞口段的洞内设置了吸音涂料和吸音板,能够有效吸收声波,减少声音在隧道内的反射和传播,从而降低噪声水平。其次,对隧道洞内及敞口段路面换铺了高粘高弹降噪路面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提升降噪效果。此外,敞口段侧墙还设置了吸音板。这些吸音板不仅具有优异的吸音性能,还能美化隧道环境,提升整体视觉效果。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本工程还将敞口段声屏障换新、加高,并将加高部分换为更为轻便、性价比更高的膜结构。

  在隧道工程的智能交互设计领域,建设者引入了先进的隧道综合管控云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隧道内部的通风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以及紧急电话系统的多系统联动,还通过设置应急预案,显著提升了在紧急事态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需求,从而有效减少了人员成本,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一些小的细节创新同样是建设者很重视的。比如,他们在隧道出口加强段增设了照明设施,避免因光线突变引起驾驶员不适,消除所谓的“黑白洞效应”。地面上也有相关警示或者提醒文字,让驾驶者能及时注意路况变化,确保行驶顺畅无阻。

  “桥渐变化 隧越静好”融入市民生活

  像上述两座隧道一样,济南其他隧道也在加速“亮起来、美起来”。就拿开元隧道来说,作为省内第一条系统性综合性改造的市政隧道,建设者仅用了200余个昼夜的不懈奋战,就让其“旧貌换新颜”。改造后的开元隧道,渗漏水得到了极大改善,“增亮”和“降噪”效果明显,行车舒适性大幅度提升,新增隧道监控系统实现了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大大提升了隧道数字化管养水平。

  建设者还打破常规,以“有解思维”破解了开元隧道非机动车通行难题,开创了国内长隧道非机动车通行之先河,解决市民绕行和机非混行难题,成为全国首条可满足非机动车安全通行需求的城市长隧道。

  新建的望岳路、青龙山、鹊山、济泺路等隧道,从设计之初就注重灯光亮化,并逐步融入泉城元素,成为济南亮丽的风景线;旅游路转山隧道、龙洞隧道结合病害治理实施综合改造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山东的路、济南的隧”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很多外地游客对山东的高速公路和济南的城市隧道赞不绝口,认为“山东的路”平整得让人犯困、“济南的隧”优美得让人惊叹。改造提升后的济南隧道群因为辨识度高,安全性、景观性、驾乘舒适性有了明显提升,经过权威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后,在网上已经唱响了“济南的隧”的品牌,极具济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泉城蓝、星空顶”最美隧道群,成为众多网红争相追逐的打卡地。世界首座双向八车道特长隧道——浆水泉隧道,也被网友重新提起,成为济南交通基础设施的骄傲。

  锚定“畅安舒美优”的目标持续奋斗,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在全力打造“桥渐变化 隧越静好”“守梦全城·畅行365”文化品牌的同时,以桥隧设施品质提升行动、安全提升行动、科学养护行动、智慧监测行动、服务升级行动为抓手,切实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保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创新驱动能力,以“民生道桥、品质道桥、清风道桥、数字道桥”理念擦亮“济南道桥”名片,让“桥渐变化 隧越静好”强势融入市民生活,不断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济南城市隧道群的提升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隧道现状,坚持‘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隧道运行年限、病害情况等诸多因素,兼顾财政资金投入,新建隧道要结合《城市隧道景观亮化指南》指导施工,在役隧道要结合远期大修改造分类提升改造。”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主任李君强信心满满地告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打造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现代化交通建设的重要一年。他们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党建汇聚奋进力量,加大桥隧设施建养力度,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主动担当作为,坚定实干步伐,在推进交通强省建设中奋勇争先,开启济南桥隧养护事业新征程……

作者:戴升宝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