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这几天,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一封《关于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倡议书》,建议同学们在16周岁之前,尽量远离社交媒体,不注册社交账号。这条倡议,很快就引起了大量讨论。(12月4日《钱江晚报》)
对于未成年人注册、使用社交媒体,我国当前的规定主要是要求使用未成年人模式,而没有限制或禁止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的要求。因此,“尽量远离社交媒体”的倡议,并不具有刚性约束作用,具体做不做,还得靠学生自己。
从这所学校发布倡议的时间节点看,很可能是受最近多国立法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影响。据报道,今年11月底,澳大利亚联邦参议院投票通过了对该国16岁以下人群实施社交媒体禁令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澳大利亚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即使获得家长同意也不能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此外,多国正计划或已出台青少年社交媒体禁令。
对于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接触社交媒体,有人质疑这是“鸵鸟政策”,因为社交媒体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一禁了之。也有人支持,认为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是弊大于利。鉴于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不但可能沉迷,而且会因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影响价值观,以及遭遇网络霸凌、网络诈骗等问题,我国也应该限制甚至禁止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上网、使用社交媒体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前不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指引各类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应用平台,对原有的未成年人模式进行优化升级。这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一方面控制未成年人每日上网时长总量、防止沉迷,另一方面让未成年人获得适合其身心发展的定制内容。但由于是否采用未成年人模式,对个体来说并不具有强制性,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可自主选择是否使用未成年人模式。许多未成年人监护人也没有尽到监护责任、要求未成年人必须使用未成年人模式,未成年人就可绕过这一模式。
为此,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上网?这也是“16岁前不注册社交账号”这一倡议引发关注的真正原因。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应结合现实情况,与时俱进加强治理。因此,对其他国家采取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措施,我国也可考虑积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