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张夏街道夕阳红艺术团在排练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摄
“我们是草根,我们追求健康和快乐,跳舞让我开心,让我生活充实不少。”这是一支平均年龄65岁的舞蹈队伍,成员来自长清区张夏街道,大都是邻居、朋友,为了同一个心愿相聚在一起。动感的舞步、标准的台步,未经专业训练的她们一招一式完全不输专业舞队。
舞队的官方名称叫长清张夏街道夕阳红艺术团,队长胡长喜今年已经70岁了,是舞蹈队伍成立时的“元老”,已经免费教队员跳舞22年。舞蹈队在她的带领下,“跳”出了青年的风采。
主跳乡村舞蹈 舞蹈队主打“差异化”
冬至时节,室外气温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在长清区莲台山文化广场,一群身穿红色毛衣、花色裤子的老人在排练舞蹈,随着音乐响起她们举着花棍跳起了舞,远远看去,这抹亮色在远山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别的老年艺术团都是表演扇子舞之类的,既然要做,我们就做独一无二的艺术团。”领队胡长喜说,她给自己的舞队定位为乡村路线,主要跳乡村舞蹈,穿着也十分喜庆,红色、绿色、紫色为主,和别的老年艺术团区分开。
胡长喜所在的夕阳红艺术团2002年成立,一开始艺术团的人不多,最近几年成员慢慢增加,现在年龄最小的55岁,最大的年近八旬,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但到了排练场,个个都像20多岁的青年。
“我们不为挣钱,主要是打发退休后无聊的时间。”胡长喜自己也不是专业出身,她在2000年从张夏一家供销社退休后觉得无所事事,在家跟着视频自学舞蹈,学了一年时间,正好街道要组建艺术团,她就积极报名参加了。
冬至那天,胡长喜带着她的团员们表演了编排好的舞蹈,有扇子舞、花棍舞,还有自己编的歌舞,最后表演她们的拿手好戏——走秀,在音乐的伴奏下,十多位成员轮番上场,动感的节奏吸引着路人停下了脚步。
一年演出十多场 文艺爱好者慕名来学艺
艺术团排练节目要有场地,广场上是有地方,但是如果天气不好,练习就成了问题,室内的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十多个人排练,上哪儿找场地成了艺术团刚成立时最大的难题。
“我们现在主要在张夏大集上练习,每天晚上六点我们几个人准时出门,一直练到八点半回家。”胡长喜说,有了训练场地,她们便把每天晚上定为训练时间。
每次练习完一首舞曲,胡长喜就在视频平台寻找下一首,她先自己在家里跳,自己跳熟练了,就带着大伙儿在广场上跳,这样下来,一年她们会学十几首舞曲,演出十多场。
渐渐地,周边村的文艺爱好者也慕名而来,各村文艺队伍越来越多,胡连喜教过的文艺队伍就超过了20支。每到傍晚,村里的文化广场都有一支支的文化队伍载歌载舞,村民们更对她赞不绝口。
“我们收获了健康和快乐。”说起加入艺术团的感受,79岁的于好礼这样说。
“加入团队后,既打发了退休后的无聊,又锻炼了身体。”76岁的贾秀云说,她会弹电子琴,平时在家经常自己练习,现在加入艺术团,有观众了,让她特别自豪。
“服装、道具、器械,这些东西加起来,每年得花上万块钱,但是我们很开心,心情好了做什么都觉得有劲儿。”胡长喜说,在家待着不如出门跳舞,22年来,每到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她都带着队伍到几个村子开展文艺演出。